每回,在解釋我的多年戀物緣由與脾性時,我的紅茶具們,似乎永遠是舉以為說明佐證的不二典例:「我總是相信,物的加入,往往能令常日生活裡原本平凡無奇的動作,頓然更多了些滋味、多了些感覺、多了些雍容優雅的氛圍……」
「舉例來說,喝茶,單單調調的茶壺裡沖茶、茶杯裡倒茶,這時,如果添一支美麗的濾茶杓,一個步驟,整個過程突然間就這麼徐緩了下來,動作上是不是因此而從容了些、悠慢了些,也隨之多少浮現幾許賞玩的、遊玩的愉悅心情?」
的確對我而言,喝茶這回事,除了純粹生理的需要、味蕾的滿足之外,更是一樁日常裡極端珍重不可缺的享樂事。所以,找茶、買茶、品茶、研究茶之外,茶具,作為這享樂歷程裡極其重要的一環,也一樣是我熱切尋覓、鑽研、感受體驗的項目。
隨心而走,見山是山
而我之看待茶具,和其餘餐具、廚房道具與生活雜貨類似,雖一樣認真執著,甚至在美感要求上極端龜毛挑剔,然態度上卻非常隨心隨興隨緣、量力而為;且依年歲增長,心境上越是清澄冷靜、見山又是山。比方,歐洲高級飯店或相關書籍圖冊裡常有的,亮燦燦銀器與皇室級名瓷整大套堂堂擺滿一桌的氣派畫面,在我家裡,定然是永遠不可能出現的場景。
我的紅茶具們,最基本的茶壺、茶杯、茶匙、量茶匙、濾茶杓、點心盤、點心叉,到進階級的糖罐、奶盅、茶托盤、茶壺墊、熱水壺、保溫棉罩……十之八九多半來自日常時分或是旅行的隨手採購。
而我也從來不急著短時間內一定要將各款器具悉數蒐羅齊備;即使好幾年都找不著真正喜歡或是價格合宜的,也絕不刻意強求,反而盡量從手邊尋找用途相通的物件以為取代,或視情況從既有廚房道具彈性選擇沿用。
此外,出乎多年來一貫的戀物審美觀點,我總是偏向喜歡形式簡雅、造型別致、具有獨特個性或氣質,最重要是方便順手實用度高、能夠沖出真正好紅茶的茶具。加之每一件都個別來自四面八方混合成軍,因此,是否擁有高度的相互搭配性,也常常成為我掏腰包前的考量重點……
比方我最經常使用的幾只西式茶壺:日本白山陶器MAYU茶壺、紅茶專家高野健次的紅茶店Takano所出品的茶壺、ZERO JAPAN附金屬蓋茶壺、Kinto的COULEUR波佐見燒茶壺,以及德國KAHLA的Aronda茶壺,法國普羅旺斯LES SAISONS的CAFE CRITIQUE鄉村風茶壺……
一致為陶瓷材質,厚實壺壁、矮胖渾圓壺身,以讓茶葉在穩定的溫度裡自在伸展;有的則在壺嘴內壁設置了濾洞或濾網,省去一道濾茶步驟,更加貼心。最重要是一律以白色為主體,單純基本,可以清楚窺看茶葉茶湯狀態,也能和諧襯托形式圖紋多樣的各款茶杯。
除此之外,由於平時我總是一人在家獨自沖茶喝茶,容量通常至少兩三杯以上的一般西式茶壺不免稍嫌碩大;後來,終是設計了自己的家常一人日用茶具組「讀飲」,小巧迷你、可一掌盈握的一人份小壺遂也成日用要角。
濾茶杓
還有曾令我的飲茶品茶之路因而走入另一重全新境界的濾茶杓:最早,國內國外尋尋覓覓好多年,好容易才在丹麥哥本哈根的二手銀器店裡,買到了一支完全符合我的標準,設計典雅而不繁複、工法細膩而不奢華、且價格還算平易近人的純銀古董濾茶杓。歡天喜地攜回台灣後,還福至心靈地在我的杯子櫃裡找著了一盅藍綠色冰裂紋迷你淺底陶茶碗,樸實溫雅質地,取以作為這只濾茶杓的底座恰恰剛好。
後來,我漸漸擁有了好幾支形制不同的濾茶杓,樣式不一。但隨年月累積卻漸漸發現,那些美麗的雅緻的設計精巧的,除了樣式簡練的德國WMF的孔洞型不銹鋼濾茶杓還偶而登場,事實上最常用最上手,竟是購自專業餐具批發店,樣子簡單基本充滿工具感、一點不需花心思擦拭打亮、一點不用擔心清洗時手重了會留下磨損刮痕的粗勇型網狀濾茶杓。
奶盅
早幾年都遷就著一只從餐具批發店區區數十元買下的基本款迷你奶盅;人多用量大,便轉而將原本台灣茶道具的茶海或日本山田平安堂的繩紋朱漆片口移作此用,倒也都還順心暢意。直到設計自己的家常茶具組「讀飲」時,乾脆也順道做了一只奶盅,先前這幾只長期暫代品才終於功成退隱。
另如茶罐,出乎經濟考量,幾乎不曾刻意買過茶罐,畢竟光是世界各國各地各品牌既有茶葉罐替換著用就已經氾濫成災;後來,為了解決空間問題,索性連罐裝茶都不肯添購了、只專攻袋裝散茶。至於存放方式,則靈機一動找來一個個窄長方形保鮮盒,各款茶葉連同包裝袋依種類屬性分類妥當後,一袋袋頭尾相對一整列排放整齊,不但節省空間、且一目瞭然查找迅速,反而比零零落落大小長相不一的茶葉罐子還要省心好用有效率。
可以隨性率性、也可以專精講究,一如我喜歡紅茶的原因,器具此事,沒有標準答案,端看使用者如何將之用出滋味、用出生命;好用就好,開心就好!
更多茶迷非懂不可的紅茶知識之旅與品鑑指南都在《紅茶經:葉怡蘭的20年尋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