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泰國人時,從他們身上感受到的第一印象,首先是從容、經常帶有笑容。泰國人看起來樂天、寬容,除了受到佛教思想的業報思維影響,也因為他們喜歡愉快有趣的事物,不過,也許也因為吃的東西充足,所以不知飢餓為何物也說不定。
總是笑著生活的白米富翁們
泰國自古食物充足,1283年創制泰國文字的蘭甘亨大帝碑文上,寫著「水裡有魚,田裡有稻」的內容,從這句話可得知,當時的泰國極為富饒。並記錄了當時泰國食物充足,有許多稻米及魚,而稻米與魚類是泰國人自古便十分愛吃的主食。「靠布拉阿寒(ข้าวปลาอาหาร)」一詞由「靠(飯)」+「布拉(魚)」+「阿寒(食物)」組成,是個合成詞,意思不是指飯、魚、食物,而是單純意指「食物」。這可以看出泰國文化中,飯與魚所佔的比重有多重。
泰國生產稻米的地區集中在中部,以「河流之母」昭披耶河流域為中心,沖積出成片肥沃且廣闊的平原,加上降水量豐富,所以一年可達到兩獲甚至三獲。泰國也因此角逐著世界稻米輸出量的前兩名,而被稱為「亞洲糧倉地帶」。就像我們說農業為「天下之大本」,泰國人認為農業是「國家的中樞(กระดูกสันหลังแห่งชาติ)」。泰國人愛吃的各種魚類,主要在江邊或海中,以網子捕撈上來,但有時也會養殖在水田裡。在水田中栽種稻米的同時,也一起養殖魚類。根據泰國的傳統農法,在水田中插秧後,會一起放入幼小魚苗放養。稻子在上面生長,魚兒在下面生長。到了秋收季節,農夫們將水田中的稻米收割完後再捉魚。
泰國農夫這種從水田中一齊收穫米與魚的方式,是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傳統農法。水田既是栽培稻米的農耕地,同時也是養殖魚兒的漁場。到泰國農村地區去看看會發現,路邊成排住戶的屋頂上都曬著魚。這是為了在乾季時食用,而處理成能長期保存的方式,繼承了老祖宗的智慧。
多元的飲食文化與明亮的微笑
最適合說明泰國飲食的關鍵字是「多元性」。泰國飲食使用許多辛香料,認為飲食的完成度,取決於是否具有多元的香氣、是否協調地形成多元的味道,因此將辣味、鹹味、甜味、酸味等匯聚一處,形成既具刺激性又獨特的風味。
在添加辣味時,主要使用名為「波里奇奴(鼠屎辣椒)」的材料,因為它長得就像老鼠屎一樣,因而得名。泰國人在說明自己雖然塊頭小,但忍耐力強的形象時,會說「類波里奇奴(เล็กพริกขี้หนู)」,與韓文俗語中「辣椒是小的辣」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呈現鹹味時, 主要使用以魚類發酵而成的魚醬「南布拉」;想要甜味時,除了一般砂糖外,也會使用叫做「丹(ตาล)」的棕櫚糖;在增添酸味時,主要使用叫做「瑪拿烏(มะนาว)」的檸檬。泰國是個炎熱的國家,因此為了幫助促進食慾,偏好吃辣的食物,在吃完飯後,為了消除辣味,而喜歡吃「空丸(ของหวาน)」,也就是「甜的東西」或是甜點,這被稱為「給匹(แก้เผ็ด, 除去辣勁)」。因此在泰國料理中,具有甜味的「咖農(糖果)」十分發達,經常被作為點心或甜點來吃。
語言反映出文化,像愛斯基摩語中有許多與雪相關的詞彙,阿拉伯語中有許多與駱駝相關的詞彙,而蒙古語中則有許多與馬相關的字,這些都是我們所熟知的。泰語中則是有許多與飲食相關的詞彙。根據一項研究結果,在泰文中,製作食物時所使用的烹調動詞多達26個,且含有「米(ข้าว)」這個字的食物名稱有17種,含有「魚(ปลา)」字在內的食物名稱有11種,含有豬肉在內的食物有14種。泰國的食物名稱,大多由兩三個自由語素16 結合,成為合成詞,烹調動詞大多為單音節的純泰文。泰語中與飲食相關的詞彙,很多時候反映出該料理製作時使用的食材、烹調方式以及味道。
舉例來說,泰國人愛吃的「靠帕bu(ข้าวผัดปู)」是由「靠(米飯)」+「帕(炒)」+「bu(螃蟹)」組成,可想而知這是種在飯中放入螃蟹去炒的料理;而「冬蔭功」是由「冬(煮)」+「蔭(涼拌)」+「功(蝦子)」組成,可以知道這是種放了蝦子去煮、酸酸甜甜辣辣的湯。與泰國飲食文化相關的,不只有單字的部分,也出現各種成句的慣用片語。
像「靠買布拉曼(ข้าวใหม่ปลามัน)」這句慣用語,照字面上的意思解釋的話,是「在新煮好的飯上放剛烤好的魚」,比喻新婚夫婦甜蜜恩愛地生活的樣子。人只要肚子一飽,生活就會產生餘裕,心靈也會變得寬大。相反地,沒有吃的東西而餓肚子的話,生活既不寬裕,心思也會變得吝嗇起來。正所謂「衣食足而知禮儀」、「米缸滿,人心善」,這兩句俗諺正說明了這一點。今日泰國人們帶著明亮的微笑從容生活著,正是因為其以豐富的食物為基礎,產生了生活上的餘裕。
各地區的多元鄉土料理
在泰國各地區,有許多味道及食材各異的鄉土料理。北部地區的料理與其他地區相比,相對來說較不刺激,雖然喜歡辣、鹹、酸味,但不喜歡甜味。北部地區主要山地多、地形高,因此以糯米為主食,與蔬菜及名為「南普立翁」的泰式辣椒醬,以及湯或火鍋等一起食用。北部地區也以名為「Naem(แหนม)」的泰式香腸而聞名,這是在豬絞肉中加入醃漬物後製成,具有酸酸的味道與獨特的香氣。
東北部地區的飲食主要又辣又鹹又酸,該地區的人喜愛的料理有青木瓜沙拉「聳當」、辣生肉沙拉「夠依(ก้อย)」、碎肉沙拉「拉帕(ลาบ)」等。有一道烤肉料理有著有趣的名字:「什隆嗨(เสือร้องไห้, 老虎哭泣)」,意思是因為肉太硬,所以連老虎咬了都要哭。東北部地區的料理雖然使用許多調味料,但並沒有放太多辛香料。主食為糯米,與「南普立波拉拉, 放有氣味濃烈發酵魚肉的辣椒醬)」及各種蔬菜一起食用。中部地區的料理既鹹辣又酸甜。吃飯時會配上各種辣椒醬,並與「冬蔭功」之類的湯類一起食用,通常料理中會放許多調味料及辛香料。
南部地區的料理以最辣、最具刺激性而聞名。泰式蔬菜香料拌飯「靠楊」跟魚醬是日常飲食。通常南部居民吃得比北方居民少,且主要食用在鹽中醃漬糠蝦發酵而成的辣椒醬「南普立嘎比(泰式蝦辣醬)」。
和我們一起吃飯的人們
分食東西一起吃的話,很容易就變得親近起來。泰語中有一句「木掰改麻(หมูไปไก่มา)」,直譯的話,意思是「先請人吃豬,人才會送雞給你吃」。在自己家中以豬肉做料理來吃時,分送一點給鄰居的話,鄰居在用雞肉做菜時,也會分一點給我們家吃,可以視為「禮尚往來」這句話的表現,更是泰國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與他人共享!
更多有關泰國生活、文化、社會與歷史,都在La Vie出版書籍《你所不知道的泰國:從歷、社會、風俗與信仰透視泰國文化的美麗與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