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的「德」,有著什麼樣的涵義?是一個剛正不阿的指標,抑或是課本中一字一句寫下的標準?隨著時代的變化、時空的流轉,「德」到了今天成了許多人口裡說著明白心裡卻不見得真正理解的一件事,這次藉由雜學校特殊的策展方向,La Vie邀請了端傳媒-張潔平總編一起看看現代的「德」,可以被如何解釋。
這是我們第二次見面,張總編從上一個會議趕至我們相約的所在,如同上一次的印象,總編依舊先認真地傾聽,聲音輕柔但堅定地提出意見及問題,而第一個問題,來自總編:「怎麼會想找我來談『德』呢?」這是總編的問題,也正是我們此次對談的重點。
有別於一般的專訪,此次除了我與張總編,還有「2016及2017雜學校」策展人-李佳穎,一同開啟了這次的對談。來到第三屆的2017雜學校,此次的策展重點回到了我們從以前到現在於學習中常常聽見的「德、智、體、群、美」,但雜學校又怎麼會循規蹈矩地老生常談呢?今年,La Vie 與雜學校為五育各自找了代表性的人物,但在這次的對談開始之前,佳穎先解釋也回應了為何我們邀請在這幾年間於數位媒體中表現得格外出色的「端傳媒」總編輯—張潔平以她的觀點來聊聊「德」:「蔡元培提出『德、智、體、群、美』時,正是從『公民與道德』切入,此次雜學校與La Vie 選擇了媒體成為公民與道德的『楔子』,是因在現代的社會中,人們對於『德』的意識正在轉換,媒體是最重要的課本,因這正是我們生活中天天吸取資訊的來源。」
若指望媒體改變素質就可以改變環境,這並不現實
相信你我手中的智慧型手機,乘載著許多人口中所謂的「過量訊息」,而在這幾年間,我們也看見的這些爆炸訊息中,出現許多人為了某些「標準」反而開始堅持著提供更好的、需要花費更多精力準備卻有營養的訊息,「端傳媒」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在多數人以為生活中所接受到的訊息爆炸、過載時,其實「有用」的訊息是缺乏且需要被挖掘的,而「新」聞,是端傳媒想做的。成立至今短短兩年多的時間,端傳媒證明了即使資訊爆炸,仍舊有許多讀者渴求著好的內容。「現代社會的媒體環境更可以稱為『信息生態系統』,每個人都是系統中的一部分」張潔平說道,「光是每個人說到媒體時,其實涵義都不盡相同,每個人提及媒體、新聞、報導時,說的意思是都一樣的嗎?其實追根溯源,我們可以輕易地知道『大眾』是一個被媒體定義的字,因媒體是發出聲音、大眾是吸收聲音的,而到了現在,媒體這個字已經逐漸消散,因過去的不太對等關係已經逐漸轉換,每個人都能為自己發聲,我們所認識的media is message,媒體只是信息的載體,那個『大眾媒體時代』已經在逐漸萎縮並瀕臨尾聲,我更願意將『媒體』理解為,是內容生產者的組合體,任何一個媒體都不再有壟斷地位,也因此根本定義改變後,每個人都是內容的提供者,媒體跟大眾間的界線已經削減,因為這樣,媒體沒有壟斷地位,反而每一個發聲者,都更應該要有公共道德,自媒體、大媒體、小媒體都是,這也正是端傳媒堅持在做的。」
如此悠然卻又鏗鏘有力的解釋,張總編以深入簡出的方式說明了「德」其實就是要有意識地為自己所說的話而負責,每個人都是自己訊息的過濾者,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所傳遞出去的話語負責,較大的媒體的確比個人更需要注意這樣的觀念,但其實這樣的權利早已從「媒體」下放到你我身上,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要擁有這樣的「道德觀念」,因為你的訊息會傳遞給其他人,比你想像中的更多人。
從被動轉為主動,「德」就是我們的公民責任
不知道你是否有發現,其實你我的朋友們,決定了你的世界長什麼樣,又或者如此說:你喜歡的事情決定了你的世界如何建構,因此若將公民道德的責任全數轉嫁於現在的「媒體」身上,其實並不公平也沒有太多用處,因每個人都已經開始擁有這個責任了。現代社會中的大眾媒體責任更在於:提供更專業的資訊,將傳統的媒體或是新聞專業堅持轉換,成為引導人們學習「自媒體的道德」、如何辨別訊息的管道。「每個閱聽公民早已經被賦權了,可以輕易地為自己打造屬於自己的訊息環境,例如打開臉書,你有意識地為自己選擇了什麼,這樣的你就正在進行道德的選擇。」張潔平如是說,「也因為如此,人們也應該從閱聽人成長為『閱聽公民』。」張潔平總編說出了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轉換,簡單的幾個字,卻如同醍醐灌頂,從我們開始拿起手機天天接收著訊息開始,其實我們已經選擇了我們想要接收的訊息來源,也許當我們能辨別訊息的真假,「德」這樣一個看似高高在上的標準,也能很清晰地被理解了。
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對話中,策展人佳穎及張總編輯,以輕鬆的方式聊著一個看來生硬的議題,你很難想像這樣一個看不見的標準,今年的雜學校竟能將他呈現出來。張潔平總編也對這樣的展現方式相當有興趣:「這樣的展覽真的非常有意思,如同台灣所開設的媒體識讀課程,其實在全世界都是相當領先的概念。」連續兩年的創新教育展,雜學校打破一般人對教育展的招生刻板印象,找來許多特殊的教育單位,與其說他們是教育單位,不如稱他們為「理想單位」,從去年在現場感受到那彼此交流的愉悅氛圍,讓我們發現原來台灣早已有這麼多與眾不同的學習方式,而每個人其實都如此樂於分享。今年,雜學校展覽將以五育區分為五大展區,當中又有哪些單位能進入「五育」中感覺最高不可攀的「德」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017雜學校建校集資計畫,讓我們一起勇敢擇學 My choice, My Braveducation!
展覽時間:2017.10.20(五)-2017.10.22(日)
展覽地點:台北-華山1914文化產業園區
更多資訊請上官網查詢
《原來五育是這個意思!》雜學校系列專訪
【雜學校專訪】不小心跑成城市探險家!用街頭路跑說「體育」故事─胡杰
【雜學校專訪】崩潰下急生「智」的表現!你沒看過的眼球中央電視台-視網膜
【雜學校專訪】從公約數開始改變!自貝殼放大創辦人林大涵身上看見「群育」的N種實踐!
【雜學校專訪】「我的設計風格很囉唆!」金獎設計師方序中瀟灑與執著並進的人生「美」學
Text/Rita Lee、Wei Hsuan Hsu
Photo/Cooper Chang
場地協力/鬧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