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飾的意義不只一種,它可以是衣著點綴、身分表徵或個性展現,而對「地方飾物」設計師Iry來說,首飾是貼身回憶。耳上戴著最喜歡的磨石子系列,Iry表示,童年回憶是自己創作中深埋的線引。「我出身屏東鄉下,小時候爺爺家的紅瓦、磁磚、磨石子、檜木通鋪都是很美的,那個環境形塑我的美感偏好。」Iry解釋道。
童年記憶中的磨石子
如果說童年回憶是創作線引,幼時老屋則是Iry的靈感源泉。回老家偶然看到的老照片,讓她驚覺空間的今昔變化,也讓她渴望留住即將消逝的事物。在此情況下,磨石子系列於焉誕生。以調和土、水族砂搭配金工技法,Iry將磨石子的概念融入飾品創作,大片的磨石子磚轉化為精緻飾品,舊日材質的紀錄凝鍊成胸前、耳際的裝飾。「跟我有同樣生長背景的人,對磨石子材質的感受很強烈。」Iry笑道,「有時候看到年輕一輩的人也對磨石子產生共鳴,就會覺得,他們還認得磨石子真是太好了。」磨石子是台灣幾代人的共同回憶。既然是共同回憶,取材之處就不止於自家舊宅,而是遍及台灣各個角落。「我很喜歡用既有題材尋找在地連結。」
Iry進一步說道,「材質其實會隨著人的活動產生變化。一樣的磨石子,在不同地方會有不同表現,或是讓人產生不同感受。像是台南的磨石子就很華麗,會讓我覺得:『哇!磨石子竟然有這麼多顏色跟拼貼,真是很大膽的設計。』但其實台南人已經對這些東西習以為常了。」
取材自台灣各個角落、以手作飾物紀錄舊日時光、傳達記憶與人情,正是Iry創立地方飾物的初衷。從大學二年級選修金工至今,她始終著迷於金工與異材質的結合,用手做轉化記憶。也因此,無論流行如何變化,Iry堅持著自己的創作風格。「我的作品風格就是跟著回憶流動、讓經驗帶著我思考。我必須保持自己的心,不能被現有的東西帶著走。流行是很難捉摸的,一直跟著流行就永遠搆不著地。品牌靈魂應該是那些說一萬次也不厭倦的故事,那才是真正的初衷。」念念不忘,必有迴響。Iry用技藝保存記憶,讓自己的首飾成為一代人的貼身回憶,也讓人情在世代與飾物間流轉。
【MUST TRY─磨石子系列】
是Iry最推薦的作品,「一直到現在,我最喜歡的還是磨石子。這種作品每一顆磨起來都完全不一樣。所以看到喜歡的就要好好把握,下次就做不出一模一樣的了。」
Text / 郭慧
圖片提供 / 地方飾物Iry Fang Jewelry & Object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Vie》2017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