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樓的黑色鏤空招牌映出「浮光」字樣,小小的招牌和書店一樣低調。座落赤峰街一隅,浮光書店不爭奇鬥艷,靜待人們不經意地發現。
原是一棟閒置多時的70年老屋,浮光書店經規劃後,以歐美文學、哲學、攝影藝術類書籍及手沖咖啡的書店空間示人。有別於大稻埕的繁華貴氣,區隔出赤峰街傳統庶民街屋的建築空間架構及語彙,以及帶入書店歐美文學的精神是此案設計的主要挑戰與方向。從長長的樓梯走進二樓,咖啡香和音樂聲首先打開五感。咖啡區的另一側是書籍區,哲學、文學、影像等書類,反映店主個人品味。
|
|
「我想讓自己認為重要的書先被看到。」店主陳正菁解釋,「我依據喜歡的作者來挑書,再從一個作者連到另一個作者。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私人書房的延伸。」除了選書之外,咖啡區的設立,也投射她對理想書店的想像。「如果書店沒有咖啡,我會覺得缺少什麼東西。」也因此,除了自己擁有烘豆、沖煮咖啡的執照外,她也請公館微光咖啡老闆協力確保咖啡品質。
好書配上好咖啡是浮光給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對正菁來說,理想書店不僅止於此。「我覺得書店的美感很重要,要有燈光、音樂的氛圍。一般的小書店很擠,會堆東西,這也是一種風格。我想要創造的則是另一種風格,把喜歡的國外書店空間感放進來。另外,我覺得書店最重要的,不是人跟老闆的關係,而是人跟書的關係。我希望客人在這個空間是自在的,可以尋找想要的書,不買也沒關係。」
空間規劃上移除所有隔間牆面及屋頂開了一條長形的採光區,天窗上撒下的光影隨著時間推移著,屋內開始吹入了徐徐微風,一掃原有狹長街屋的陰鬱悔暗,猶如張開了雙手擁抱清爽明亮的天地。 在建築前段原是神明廳的洗石子地板,除去一層一層經年累月往上黏合的塑膠地磚,重新打磨保養後,重現美麗的洗石子拼花。木頭門窗保留傳統的木門窗分割的比例,在窗框上加上歐式柱頭語彙與書店中書籍的歐美哲學輕聲的呼應。
咖啡吧台使用老屋原有舊木打造而成,新作的鐵梯利用沖孔鐵板作為踏面,讓屋頂的天光能流溢下更多光線,以及盡可能的縮小梯子的結構希望能讓屋內的使用者視線能盡量穿透,不受干擾的看見美麗磚牆與天光。
笑稱退休後過了十年宅女生活,開書店讓自己找回與社會的連結。「活著有活著的方法,我現在和一家書店一起生活。書店或許也擴大了我的生命意義。」對於正菁而言,浮光是生命意義的擴大,對於你我而言,浮光又是怎樣的存在呢?下次到赤峰街,不妨在翻書聲與咖啡香中,尋找自己的答案。
浮光書店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47巷16號2樓 (捷運中山站4號出口;地下書街R9)
電話:02-2550-7288
https://www.facebook.com/IlluminationBooks/
Text / 郭慧
Photo / 張藝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2017《La Vie》雜誌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