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克爾克大行動》緊張感大功臣!電影配樂大師漢斯季默「配樂根本是諾蘭操刀」

《敦克爾克大行動》緊張感來自他的音樂 電影配樂大師漢斯季默:配樂根本是諾蘭操刀…

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從海、陸、空三條不同故事線分進合擊,並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層層堆疊出故事張力,但這部片對白數量遠遠不及克里斯多夫諾蘭的前幾部作品,配樂必須肩負讓影像意義更完整的任務,因此電影配樂在《敦克爾克大行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負責配樂的漢斯季默(Hans Zimmer)是克里斯多夫諾蘭的老搭檔,諾蘭粉們一定對這位電影配樂專家非常熟悉,兩人從2006年的《頂尖對決》(The Prestige)開始合作,包括《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全面啟動》(Inception)、《星際效應》(The Interstellar)的配樂都由漢斯季默操刀。

 

「《敦克爾克大行動》的劇本節奏和我過往的作品不同,需要靠音樂強化,漢斯季默的配樂,風格統一卻複雜,在片中就像是一部長作品,與音效和故事的時間軸交織在一起。」克里斯多夫諾蘭說。

 

「做這部片的配樂時,最難以理解的部分是,你怎麼在前後調性一致的配樂中營造逐漸升高的張力?」長期與克里斯多夫諾蘭合作的作曲家漢斯季默透露,兩人一開始從劇本著手,他拿到《敦克爾克大行動》的劇本時,發現克里斯多夫諾蘭在上面寫下了音樂的心態思維(musical mind-set)。

 

漢斯季默表示,克里斯多夫諾蘭知道一種讓聽覺產生幻覺的技巧,叫「施帕音」(Shepard Tone),「而我想要做的,就是為《敦克爾克大行動》劇本量身打造結構相同於『施帕音』的配樂。」

 

「我和作曲家大衛茱萊恩(David Julyan)在做《頂尖對決》(The Prestige)時聽了很多類似施帕音的配樂,並探索這種技巧。這是一種讓人感到音調持續上升的幻覺,也是螺旋前進效應(Corkscrew Effect),音調不斷上升、上升、再上升,但不會脫離它該有的範圍。」克里斯多夫諾蘭說。

 

「我就是依照這個原則寫《敦克爾克大行動》劇本。」克里斯多夫諾蘭表示,「我把三條不同的時間軸交織在一起,讓觀眾可以感受到持續的張力,而且是越來越強的張力。所以我希望配樂能依照這樣的原則打造,也因此這部片將音樂、音效和影像緊密結合,是我們過去從未達到過的成就。」

 

除了「施帕音」,《敦克爾克大行動》音效團隊也採用船艦、懷錶的真實聲音。音效設計師暨音效編輯總監李察金(Richard King)把電影中用來營救英軍的月光石(Moonstone)遊艇與其他船艦聲音錄下。「後來我把這些錄音都寄給漢斯季默的團隊,他們從錄音中取樣,營造出引擎聲一直加速的氛圍。」

 

此外,克里斯多夫諾蘭也把自己手錶的滴答聲錄下來,隨劇本交給漢斯季默。兩人就以這個滴答聲為基調,討論配樂創作方向,同時剪輯影片,使《敦克爾克大行動》不論是劇情或配樂,都能以這個節奏運作下去。

 

另一個《敦克爾克大行動》的配樂靈感來自20世紀初期作曲家愛德華艾德加(Edward Elgar)《謎語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s)中的〈獵人〉(Nimrod)。克里斯多夫諾蘭對這首曲子印象深刻,「我其實沒跟漢斯季默特別說過,但是我曾在幾年前父親喪禮時聽過這首曲子,發現它撼動人心。」

 

漢斯季默表示,「自從愛德華艾德加這首曲子問世後,就是英國文化的一部分。它和正式的英國國歌不同,比較像是這個國家情感上的國歌。」另一位配樂團隊成員班傑明沃爾費許(Benjamin Wallfisch)則形容,「這首曲子風格高雅,是英國人渴望追求的特質。」

 

除了從現有聲音素材汲取靈感,漢斯季默還實際到敦克爾克走一遭。「如果有方法派(method acting)演員,那我想我該是個方法派作曲家吧。我到了敦克爾克海灘,這聽起來有點瘋狂,但我人在鄰近的社區,體會拍攝團隊如何在這裡呈現歷史上最灰暗、最惡劣的一天。」

 

提到《敦克爾克大行動》配樂所使用的特殊樂器。漢斯季默表示,「我試著讓一小群音樂家發揮他們的極致能力來演奏,並採用低音提琴(double bass)來呈現高音區的極限。」除了低音提琴,班傑明沃爾費許說,「我們還有14個大提琴,總是被用來表現高音調,讓人聽起來有幾分緊張、不舒服的感覺。」

 

「製作配樂時,我知道負責音效的李察金在想什麼,但我覺得還是把自己拿手的部分做好就好,否則我會像鞋盒裡奔跑的倉鼠一樣陷入窘境。我不可能用樂器創造出比槍火聲、巨大海浪聲更震撼的聲音,所以只能以不同手法達成同樣的效果,我會要求樂手演奏時,音樂聲量不要太大,但要把張力表達出來。」漢斯季默說。

 

「在我目前拍過的所有電影中,《敦克爾克大行動》可以算是把配樂、影像、音效結合得最緊密的,這也讓影片剪輯變得很難。」克里斯多夫諾蘭打趣的說,製作流程中有很多時候,漢斯季默跟他的夥伴一直在工作室罵我和製片團隊。

 

「我可以說點不禮貌的話嗎?這配樂根本就是克里斯多夫諾蘭操刀的配樂!這部片是從他個人視野出發,所以無論是愛德華艾德加、漢斯季默,還是班傑明沃爾費許來做配樂都不重要。我為《敦克爾克大行動》創作配樂時,無時無刻都覺得克里斯多夫諾蘭的手放在我手上,伸手去觸碰音符。這是我和電影導演共事最緊密的一次,雖然導演不曾演奏任何一個音符,但他在某種程度上卻演奏著片中配樂的每個音符。」漢斯季默說。

 

Text、Photo / BeautiMode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3月台灣上映!「五郎」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打造跨國美味冒險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3月台灣上映!「五郎」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打造跨國美味冒險

熱播13年的國民美食神劇《孤獨的美食家》,推出集大成輝煌之作《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並將在3月14日於台灣上映。

開播至今已達13年的《孤獨的美食家》,最早是由久住昌之原作、谷口治郎作畫,於1994年開始連載的漫畫。從2012年拍攝成電視劇以來,已經累積11季劇集、12集特別篇,可說是日本最長壽的美食劇集。而這部紅遍海內外的美食神劇,如今終於以《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跟觀眾在大銀幕見面。

國民美食神劇首度電影化

本作透過往返於各個城市的進口雜貨商人「井之頭五郎」,每當辛勤工作之後,總會在內心吶喊「肚子餓了!」然後趕緊找到一間偶然路過的餐廳用餐,並沉浸在努力工作後,享用美食的幸福時光當中。與一般戲劇作品不同的是,本作雖然沒有衝突萬分的戲劇化轉折,主要專注在刻劃五郎於各個餐廳品嚐美味佳餚的過程,然而他西裝筆挺、手拎公事包,透過豐富內心戲、對美食的強烈直覺、大膽的飲食風格,在不受任何人打擾、自由享受美食的情況下吃遍大街小巷,也無比療癒觀眾的身心靈,更對角色產生共鳴而沉迷其中,因此蔚為熱議話題。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適逢播出本劇的東京電視台開台60週年之際,製作團隊順勢推出這部最新電影版作品,不論製作規模與敘事風格,都將與戲劇版截然不同,更像是一部主角「吃爆全世界」的美味之旅,足跡將遍佈法國巴黎、長崎五島群島、南韓巨濟島和東京。而且相較於戲劇版,電影版的敘事將充滿高度戲劇性,並以貼近現實生活的幽默與台詞來提升喜劇效果。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而本片也因為松重豐的號召,齊聚豪華演出陣容,包括內田有紀、磯村勇斗、村田雄浩、鹽見三省、杏、小田切讓、遠藤憲一,以及曾演出《梨泰院Class》的韓星劉宰明特別加盟。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

值得一提的是,松重豐這回更一肩扛起《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導演、編劇、主演工作,尤其他在這13年來,自始至終支撐著本作,深深了解作品的世界觀,成為他出道40餘年首度自編、自導、自演之作。他回憶這次將作品「放大」成電影版的過程:「如果我沒記錯,應該是拍攝電視劇第十季的2022年夏天。當時,長期參與系列作的製片人和工作人員因調動或轉職,讓人擔心沒人能綜觀全局並指引未來的方向。這讓我想到,既然正值十週年,為了測試這部作品是否還能繼續、有更大規模的發展,我決定展開動搖根基的挑戰。基於這樣的想法,我選擇『電影化』這個方式,雖然並不確定本作的內容是否適合改編成電影,但希望能藉此進行一次重構。」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獲金獎名導奉俊昊啟發

尤其松重豐是本作唯一的常駐主演,這讓他產生一種責任感:「基於對未來發展的考量,我開始思考誰適合當導演。」而他最一開始,就是想找《寄生上流》奧斯卡金獎名導奉俊昊執導,他對此表示:「考慮到本作不僅在日本、在東亞地區、尤其是韓國都頗受歡迎。我也曾在多次赴韓取景時感受到觀眾的熱情,於是我便想到了奉俊昊導演。恰巧,我和他之前在《東京狂想曲》中的〈搖晃的東京〉短篇合作過,覺得如果他能將這部作品『烹調』成電影,會非常有趣。」

松重豐甚至還親自寫信給奉俊昊提出邀約,只可惜對方回覆時間因素無法配合,但這也開啟他不同的思考:「我和事務所社長談起這件事,隨口說了一句:『要不乾脆我來當導演?』這就是最一開始的狀況。」他並補充:「之後,我並沒有太在意自己說話的分量,就順勢寫下了一份劇情大綱,拿給正在拍攝第十季的工作人員看,跟他們說:『我打算以這份大綱來拍電影,大家覺得怎麼樣?我打算自己當導演。』結果他們回答:『我覺得不錯,一起做吧。』」而這也成就出本片最一開始的面貌。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劇情大綱

本片劇情描述從事進口雜貨銷售的井之頭五郎(松重豐飾演),是個喜歡在工作之餘到處品嚐美饌的老饕。只要肚子一餓,就會秉持「吃飯皇帝大」的信念,拋下一切直奔周遭的餐廳食堂大快朵頤。他最愛享受用餐時不被人打擾,細細品嚐料理的美好時光,更愛在內心自言自語品評美食滋味。這回,他接到前女友的女兒——千秋(杏飾演)的委託,前往法國拜訪千秋的祖父一郎(鹽見三省飾演),並要幫助一郎找出童年時曾喝過的湯頭食譜。儘管線索相當稀少,五郎依舊踏上尋找「究極湯頭」的旅程,足跡遍及法國、南韓、長崎和東京。不過在這趟旅程當中,他卻意外捲入到一場更大的風暴當中⋯⋯。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資料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的經典鉅作《風之谷》,將在3月6日首登全台大銀幕!片商也宣布和Pinkoi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紀念票卡樣式有「娜烏西卡飛行員」及「究極的王蟲」兩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極具收藏價值,已於Pinkoi限量開賣。

《風之谷》首度登上台灣大銀幕

名列「影史百大動畫」的吉卜力神作《風之谷》,更是「吉卜力三巨頭」宮﨑駿、高畑勳、鈴木敏夫這三位日本動畫界巨擘「夢幻聯動」的合作起點。當初鈴木敏夫任職動漫雜誌《Animage》副總編輯,因採訪工作結識宮﨑駿、高畑勳,先是促成《風之谷》原作漫畫在雜誌上連載並大獲好評,又說服高畑勳擔任該片監製,讓宮﨑駿無後顧之憂全力衝刺《風之谷》動畫,電影上映後獨特的「腐海」設定敘事風格和深刻的環保哲學,獲得極高人氣及評價,使得吉卜力工作室在隔年1985年成立,陸續誕生同樣膾炙人口的《天空之城》、《龍貓》、《神隱少女》等吉卜力經典之作。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久石讓首度操刀宮﨑駿動畫配樂

宮﨑駿執導的動畫電影配樂向來由御用配樂大師久石讓操刀,而40年前慧眼識英雄的就是《風之谷》監製高畑勳,他起用當時還沒沒無聞、年僅30歲出頭的久石讓,兩人邊討論邊製作音樂,最終譜出適合這部磅礡作品的熾熱曲風,特別的是,原聲帶裡令人印象深刻的「啦啦啦」童聲,是由久石讓年僅4歲的愛女藤澤麻衣獻唱的〈娜烏西卡安魂曲〉,搭配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引發不少觀眾共鳴感動落淚,蔚為經典。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描述自然資源受嚴重破壞、人類文明毀於一旦的戰後腐化世界,由於地表被劇毒腐海所覆蓋,人類只能在被汙染的大地及巨型昆蟲威脅下求生,唯有「風之谷」因海風吹拂而不受腐海之毒侵擾。擁有獨特溝通能力的風之谷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到腐海探險,某天,多魯美奇亞帝國的運輸機墜毀於風之谷,上頭載著千年前毀滅世界的生化武器「巨神兵」,讓風之谷頓時捲入爭奪巨神兵的戰爭中,為了人類與世界的存亡,娜烏西卡必須挺身而出。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典藏預售電影套票限量開賣

而這部吉卜力經典動畫鉅作《風之谷》,即將在3月6日首度全台盛大上映,片商甲上娛樂和Pinkoi也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內含2張電影交換券和2張限量復古紀念書卡「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售價760元,已在Pinkoi獨家開賣,2月17日前購買套票再加贈「腐海植物的實驗室」限量早鳥書卡1張,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