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東西就像牙齒一樣,掉了再裝上去的,都是假的。」以輕鬆幽默的比喻,為自己生活觀察及累積所歸納的一句句道理哲言下了註解,憑藉著良好資質,被頂尖大學退學2次的他,問及社會大學為他帶來什麼,10串簡潔卻強而有力的「人生格言」就這麼輕易從口中說出。感受得出來,這些珠璣字字,是經過許多的親身經歷所感。
他是林大涵,現任貝殼放大的創辦人,而他身上的頭銜不止這一個,他同時也是《富比士》評選為亞洲前30位「改變世界資金流動」的30歲以下青年。熟悉群眾募資的人對他一定不陌生,曾經因為當年太陽花學運公民合購《紐約時報》頭版廣告,在超短時間內展現驚人執行力而一戰成名,將人生的成就推高至新位。然而外界看來他的順遂其實竟是一波三折:「在獲得《富比士》殊榮的當時,其實剛經歷了與前東家的風風雨雨,心境上的起伏多少會有種『就像是被甩了,但有個條件更好的人說他喜歡你』的平復與安慰」,儘管有了國際級頭銜加持,但在明星光環之下、媒體報導之後呢?他對自己、甚至可說是被劃上等號的群眾募資事業仍有更多的想法,默默地持續發酵中。
群眾募資就是目前市場所見的這樣嗎?其實他看得更廣,這也是為什麼這次雜學校五育專訪中,我們選擇林大涵作為「群育」的代表人物,希望能夠拓展傳統群育定義中「使人們能夠透過生活的體驗,建立健康、積極的人生價值觀,明白人際與自然關係及處事之道,進而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服務社會,達到立己立人的理想。」的更多想像力。
提及上述的定義,大涵則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君子卓而不群』這句話裡,『群』似乎帶有負面意義」,因此回到根本,「群育」想要叫人融入人群、領導大眾,或者是不從眾?此時「群」則變得微妙曖昧。林大涵再舉例,「以二分法來說,柯文哲絕對不是一個融入群眾或政治圈的人,但市民會覺得他『不合群』嗎?不會,所以關鍵在於群體的好壞來判斷。如果能找到自己認為合理的價值觀,進而融入這個價值觀相當的群體並且讓它更好,我覺得是有意義的,因此主要還是取決於選擇吧!」林大涵如此說道。
那麼群眾募資的「群」呢?「抽象來說,參與感是讓人資助的原因,信任則是等待的理由。」林大涵一語道破他心目中產業的核心,他進而解釋「有人說:『極端的他利就是極端的自利』,因為參與讓群體變好,間接讓自己變好,我認為這就是參與感。」在此之中的描述,恰恰好呼應了群育基礎定義裡「積極參與社會」、「立己立人」的精神。
曾有人問道,如貝殼放大的群眾募資顧問平台和廣告、公關公司有何區別?大涵老實說「其實差別就在於我們選了比較難做的品牌。」他一層層地剖析「開公司很難,做非營利組織更難,最終則是經營社會企業」類比貝殼放大,就像是「營運公關公司很難,服務相對資源少的人也很難,以公關公司的身分服務資源少的客戶更難」,「就像是電玩中直接越級打怪,如果做到最後這層,那麼理應就有餘裕來完成更有挑戰性的事,或者說在資源更豐富的情況下,將事情做得更好。」話語中不時透露出林大涵追求卓越的積極與想望。
不僅如此,林大涵表示,他希望貝殼放大最終能為資助者服務,因為儘管提案者的利益與公司營運畫上正比,但最終推動社會改變的則是廣大的資助者,「以長期來看,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回饋機制,例如專案評價系統或認證的第三方平台,能夠給提案者適當的壓力與責任,我想這對群募環境會有比較積極的貢獻,而這也是台灣的群募產業還不曾有的體系。」
「創業或任何管道都有可能成功,但做群眾募資則是當成功的時候,最有可能找到一群人真心為你感到開心的時刻。」社會不比校園,但在群募顧問事業裡,還是讓林大涵感不少到真心。呼應一年一度的雜學校教育展,最核心的理念並不是要大家屏棄學校教育,而是讓人們更加意識到,在任何生活實踐中都是學習的機會。在就學時期便曾領導大型藝術活動的林大涵便引用這個說法:「大學教育,特別是比較頂尖的大學,它們對人最大的資產其實說穿了不在於課程和師資,而在於同學人脈。而我也覺得在我身上就是可以因歸納而實證的例子。」曾經也經歷過台大、政大教育的他,一路走來許多集資顧問事業的夥伴也來自於從前無形中對於「人」的累積。
從退學、曲折創業、獲得《富比士》殊榮以及光環之後的生活及工作事業,習慣將所聞所感記錄成電子筆記的林大涵,藉此檢視個人初衷是否仍舊不變,一路走來的經歷竟也讓他信手捻來就成10句箴言。「一個社會進步的程度是取決於好人得到多大的好報」,不論是自我或者是群眾募資產業,林大涵表示希望可以「從『公約數』開始改變」,從互異的個體中找到良好的共同交集,進而改變自己、改變大眾甚至改變社會,規格從小而大,不就是緊扣著「群」的軸心向上運轉嗎?或許從他身上,我們看見更多對於「群育」的實踐與詮釋。
2017雜學校建校集資計畫,讓我們一起勇敢擇學 My choice, My Braveducation!
展覽時間:2017.10.20(五)-2017.10.22(日)
展覽地點:台北-華山1914文化產業園區
更多資訊請上官網查詢
《原來五育是這個意思!》雜學校系列專訪
【雜學校專訪】不小心跑成城市探險家!用街頭路跑說「體育」故事─胡杰
【雜學校專訪】原來雜學校說的五育是這個意思!高不可攀的「德」,她是這樣說的
【雜學校專訪】崩潰下急生「智」的表現!你沒看過的眼球中央電視台主播-視網膜
【雜學校專訪】「我的設計風格很囉唆!」金獎設計師方序中瀟灑與執著並進的人生「美」學
Text/Diane Tang
Photo/Cooper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