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 方敘潔 圖片提供 光州設計雙年展、車庫娛樂
提起設計界的雙年展,除了伊斯坦堡設計雙年展、以及大家記憶猶新、去年九月首度加入行列的倫敦設計雙年展之外,最具知名度的莫過於位在韓國的光州設計雙年展!跟著我們一起前進光州,直擊齊聚34 國、1268 件設計作品的國際設計盛會吧!
高踞展間的銀幕上,正播放著法國電影導演喬治.梅里愛(Marie-Georges-Jean Méliès)於1902年拍攝的黑白科幻默片《月球旅行記》,以及佛列茲.朗(Friedrich Lang)拍攝於192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記憶項目的表現主義科幻片《大都會》,這兩件來自一世紀以前、充滿奇思異想的未來系影像,以一種穿越時空與現實框架的創造力,為2017年光州設計雙年展揭開序幕。
來勢洶洶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創立於2005年的光州設計雙年展(Gwangju Design Biennale),到今年已經邁入第七屆,本屆邀請參加的國家高達34國之多,參展的設計作品件數也超過1200多件。或許是因名為光州,從歷屆主題「照亮生活的設計」、「光」、「設計與晨明」都帶以設計映照當代、探索新事物、迎向未來的意涵,而今年則更單刀直入地以「未來們」(FUTURES)為策展主軸。
看似廣泛的「未來們」主題,其實聚焦在所謂的「第四次工業革命」(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有別於前三次工業革命由蒸汽機、電力、電腦網路等單一面向掀起的產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以數位技術為基底,橫跨更廣泛的領域,而其中人工智慧(AI)更被視為這一波革命的核心。在議題的選擇上,讓人聯想起去年度同樣以「第四次工業革命」為主題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從這個角度看來,由現任三星設計教育院(SADI)院長、曾任三星設計經營中心副社長的張東勛擔任本屆總監,或許也讓策展主軸有別於過往的藝術概念導向,這次更側重與使用者、經濟及產業的關聯。將這兩者談及的議題及內容相互參照,更能看出本屆雙年展向商業靠攏的轉向。
面對設計使用者的作品解讀
而通常以單數出現的未來,這次在雙年展總監張東勛(Chang Dong Hoon)的詮釋下,加上s成為複數,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設定?張東勛表示,「這個s的確是在今年展覽主題中,我們特別希望強調的。因為我們相信,透過設計持續不斷的革新,所呈現出的未來不會只有單一型態,而是更具多樣性的樣貌。」另一方面,而相對於藝術以作者論的作品解讀方式,他進一步說明,「設計是一種具有體驗性的創造,它的解讀權不在於作者,面對未來,設計的詮釋權將會回到使用者手中。」這次展覽也以時間為軸線,分別規劃出屬於過去式和當代的未來,而其中又特別聚焦在交通移動、能源以及消費購物模式的改變。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透過各展區的代表作品,快速掌握今年光州設計展的主題亮點!
向六○年代前衛建築電訊致敬的丹麥N55 團隊
在名為古老的未來(Future of the past)的展區中,時光倒帶回到從前,看看過去的人們曾經如何大膽地勾勒未來,或用帶有實驗性格的設計方式,提出面對未來生活處境的解決方案。由丹麥設計團隊N55從2008年起所提出的Walking House、XYZ Opne City、Parkcycle Swarm就是充滿創意的有趣發想!從長出腳可以行走的房屋、可以快速組裝成公園的模組系統,其中低成本、開放來源的模組化XYZ Opne City的概念,更是脫胎自1960年代英國前衛建築團隊「建築電訊」(Archigram),從這些作品中就能窺見時代進化的痕跡。
力抗當前空汙問題的霧霾淨化塔
站在當代的時間點上,我們又有哪些可以應對逐漸加劇的社會及環境變化的設計呢?在Design!Future這個展區中,也處理到中國當前最嚴重的空汙霧霾問題,由荷蘭建築師丹.羅斯格德(Daan Roosegaarde)設計的霧霾淨化塔(Smog Free Tower),採用無臭氧離子技術濾除空氣中的有害顆粒,宣稱在36小時內就能凈化一座足球場內70~80%的空氣,並且能將濾出的髒汙微粒製成晶體般的首飾。雖然目前在北京、天津及大連都設置有霧霾淨化塔,而到底成果如何?只能說大家都還在觀望中。
GATEway Project 倫敦自駕巴士大實驗
無人駕駛巴士真的有可能在這兩年內於倫敦街頭實現嗎?在設計未來的展區中,邀請到了來自英國的無人駕駛研究團隊。為了瞭解這項計畫的可行性,英國政府挹注800萬英鎊,由公共機構「創新英國」(Innovate UK)、網聯與自動駕駛汽車中心(Centre for Connected & Autonomous Vehicles,簡稱CCAV)以及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共同研究。邀集109位測試者在倫敦東南部的格林威治進行試乘,希望能找出自動駕駛在面對技術、法律和產業化等層面挑戰的解決之道。目前這輛小型無人巴士最高時速為每小時60公里,可以讓4人共乘,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預計將在2019年正式上路。
特別展《The 4th Media Art》
人工智慧(AI)到底能有多大能耐?在以數位科技及藝術為主的《The 4th Media
Art》特別展中,特別設置了一台漂浮球檯,你的對手就是一台具備AI學習能力的機械手臂!從展覽開幕第一天,機械手臂只具有最基礎的防守功力,隨著每天與參觀者的對打練習,逐漸增進它的防守、甚至是回擊能力。可別小看這台其貌不揚的機械手臂,據說在開幕第一天已經達成無人得分的全防守紀錄。即使在超級電腦AlphaGo2.0已經戰勝人腦的當代,有機會和AI手臂對打一次,保證更能親身體會人工智慧的無比潛力。
不只有雙年展 光州文化小旅行
走訪國立亞洲文化殿堂
來到光州必訪的指標性的文化地標,莫過於2015年底啟用、占地4萬多坪的國立亞洲文化殿堂(Asian Culture Center, 簡稱ACC),這座由文化信息院、文化創造院、亞洲藝術劇場、民主和平交流院、兒童文化院,5棟主要建築組成的超大型基地,以面向包括台灣、日本、中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亞洲各地區文化為主軸,展現出成為亞洲文化樞紐的企圖心。亞洲文化信息院裡的企劃常態展,以亞洲實驗電影、設計、音樂、表演藝術等類別展出各國當前面貌,內容充實很值得一看。此外,匯集亞洲19個國家、35位藝術家作品的《亞洲創作空間網路展》,以「城市內爆」(Urban Implosion)為主題,探討各國急速城市化所衍生的難題與困境,展至明年一月底,前往光州時別忘撥空一訪!
光州事件和計程車司機
以韓國民主化運動「光州事件」為故事軸線的話題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創下韓國觀影人次破千萬、名列韓國影史前十大的賣座紀錄,更即將代表韓國角逐奧斯卡外語片的榮譽。而電影中,計程車司機金四福和德國記者彼得闖過重重關卡才進入的地點,就是位於韓國西南部、人口第六大的城市光州。電影中反覆被主角們提起的衝突現場「錦南路」,至今仍是光州市區核心地區,鄰近的ACC也是當年民主抗爭的重要紀念地點,若對這段民主歷史有興趣,不妨從ACC周遭保留的全羅南道廳建物出發,一路經過曾被學生佔領作為演講台的圓環噴水池,途經錦南路來到保留當時史料的518民主化運動記錄館(518 Archives)。走入歷史真實場景,更能感受到電影中市井小人物的悲嘆與勇氣。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7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