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對「輕、細、薄」的追求可謂到了極致,想在生活中品味線條之美,不妨從擺放一盞美麗的燈開始。丟去厚重外殼,以最簡單的造型提供照明,還能自然融入家居環境,輕鬆滿足你對「纖細」的迷戀。
具備古之幽情的當代燈座:Lantern lighting series
以骨架勾勒出如膠囊般的外型,並將小燈安放中央,從遠處看宛如一盞當代版的東方燈籠,卻因其俐落的姿態,而與任何商業或住宅空間都能輕鬆搭配。此系列一共有桌燈、立燈、吊燈等三種不同款式,中間的燈座不變,只因線條支撐的方式和長短不同,成就不一樣的趣味。是一款看著就能讓人心情安定的美麗物件。
設計師|Mario Tsai
追求藝術上的平衡:Mobile Chandelier
細長的黑線上下左右延伸,尾端加了一顆小燈泡,讓造型頓時活潑了起來。不斷追尋極簡美學的Michael Anastassiades,將汲取自動態雕塑大師Alexander Calder和藝術家米羅作品的靈感,化為最新系列Mobile Chandelier,線段彼此謀求平衡卻又呈不規則狀,綻放出來的光芒與隨之而生的影子也因此能產生無盡的變化。
設計師|Michael Anastassiades
把城市的景色邀入廳室:Yanzi
如何在一件家具中看見風景?上海如恩設計(Neri&Hu)替義大利燈飾公司Artemide製作的這款新品,作了最好的示範。他們捕捉燕子棲息於樹枝間唱歌、或棲息於竹籠內的意象,用黑色支架和黃銅,模擬出簡化後的外型,並取名作「Yanzi」(燕子)。每顆發亮的小燈泡都像碎語啁啾,俏皮動人,誰看了能不會心一笑?
設計師|Neri&Hu
吹泡泡也能是設計:STRESS
喜歡思考哲學問題的以色列設計師Ohad Benit,把他對「壓力」的辯證應用到設計上。每一只燈泡都有一圈環繞的金屬支架,而玻璃被吹脹於金屬架中,盡可能達到最大卻不至爆破,讓兩種不同的材料彼此對話。接在燈泡後如絲緞般的管線,更賦予其寫意的外觀,就像一個吹泡泡的實驗,不論過程或結果都幽默十足。
設計師|Ohad Benit
Text / 歐陽辰柔
圖片提供 / MICHAELANASTASSIADES、Ohad Benit、Neri&Hu、Mario Tsai Studio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2017《La Vie》雜誌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