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齣戲的開頭在討論「結局」,所有人隨著情節慢慢走向「開端」,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劇場人黃小貓編寫名為《未完待續》的劇本,聯合演員梅若穎、高英軒、梁正群,四個人在沒有導演的劇場裡,排練戲中戲;這天,她跟我們分享這齣戲背後的故事,如何「未完」。
乾脆自己來:排練實驗無導演
《未完待續》是黃小貓在2013年創作的劇本,講述編、導、演、製作,各角色正籌備一齣戲;而他們的私生活彼此間糾纏難解,連同種種製作困境,牽引著這齣戲的命運……故事融入黃小貓當時種種人生感想與內在情緒,也映照出她觀察到的劇場生態。沈澱數年,這齣「講戲的戲」就要走上舞台。
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演職員表上沒列「導演」;因為這齣戲沒有一個固定的導演來調度場面、決定風格!黃小貓坦白說,當初是與梅若穎兩人苦思要找誰導演;想到後來筋疲力盡,忘了是哪個人先開口:「乾脆不要導演了,我們自己來。」於是開啟了這次的表演實驗。與以往的「集體即興創作」不同,《未完待續》的排練是針對既有劇本,四名演員「一起導演」——場上對戲,場邊演員提出意見,有時共同討論,用「部落制」來推動排練進展。
這場實驗還在進行中;大多數時候,場邊人都能成為場上演員的導演。「不過有一場是四個人一起上,沒人有空看其他人。」黃小貓笑說:「幸好這是個iphone發達的時代!……排練場也有鏡面。可以用手機平板先錄影,休息時就一起看螢幕,討論說『剛才這裡應該要這樣』。」
而舞台、燈音、服裝設計者之間,也沒有一個導演來發號施令,彼此也各抒己見、慢慢協調。儘管有些朋友聽到後直言「一定會出問題!」但黃小貓仍保持樂觀:「從創意到製作,互相瞭解對方的想法,一起調整,相信最後可以共同找到些什麼。」
真相伏流:寫實對話中的超寫實
這齣戲的誕生,源於黃小貓想在日常情境裡隱隱透露生命的荒謬。她回想那時看美劇《絕命毒師》的感受:「就像『你要喝咖啡嗎』這麼單純的一句話;但觀眾知道這人物昨晚做了什麼,而劇中其他人不知道。於是最簡單的對話裡,都會讀出另一層訊息。我看了覺得『想要寫這樣的戲』,於是有了第一場的片段。」
經過這些年的相聲與劇場歷練,黃小貓形容,劇場已嘗試過各種非寫實作法和創新效果,關於這齣戲的風格:「我沒有要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所謂創新,應該是『對我們來說是創新』的事。」拆去固定導演的表演框架後,她想在黑盒子裡玩出很寫實的東西——我猜想,那是如地下水層般,有著一層層情感伏流的日常。
希望與相信:「抵達」之前的關鍵字
跳脫「劇本是編劇個人投射」的觀點,《未完待續》其實間接反映了幾類劇場困境:置入性行銷、藝術堅持與經費兩難、私人情感與專業判斷拉扯……若說屏風表演班的「風屏」系列和刺點工作坊的《幕後傳奇 苦魯人生》是描述劇場人在前後臺間穿梭,《未完待續》更像將鏡頭帶入劇場人的「下班後」生活,和其中種種從業艱難。自2013年到現在,她感受到劇場近年尤其嚴重的困境是「競爭加劇」:「越來越多新劇團和表演工作者投入,但那塊餅還是同樣大小。」不同劇場部門間的思維落差如何溝通,也是恆常難題。「有時技術部門不瞭解為什麼某某東西要這樣設計,而創意部門也很難瞭解對方。我在相聲瓦舍當過幾年行政……真的是要進到那部門,才瞭解他們的辛苦和想法。」
不論是將《未完待續》中,新戲「籌備期」的告終當作一種結束或開始,故事(和背後的人生/劇場困境)總是未完;黃小貓概述全劇的關鍵字:希望與相信,質感因此格外深邃。多番細磨,她保留兩句文案:「有一種誕生,需要的只是堅持;有一種愛,需要的只是相信。」
這解釋了很多事,關於人生過往、此刻的劇本和戲,以及往後的劇場生涯。這是兩個永遠處在「抵達」之前的關鍵字。它們反覆說著:つづく(待續),つづく(待續)……而中間的過程,我們將在黑盒子裡看見。
Text、Photo / 譚洋
※本文由Qbo藝文頻道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