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ie 2017台灣創意力100:年度創意人物
類目定義:文化、創意相關領域之意見領袖、個人品牌鮮明,或獲得國際文化或創意領域相關競賽大獎者。
評選標準:提出具前瞻性、建設性之行動或觀點之人物;內有具體傑出表現、獲國際競賽大獎且足以代表台灣文化創意新發展風向球的指標性意義之人物。
劉耕名
劉耕名曾旅居紐約多年,並於Brand New School、Suspect等著名動畫工作室擔任藝術指導。2013年,他返台創立Bito,為台灣動態圖像帶來新視野。早在今年臺北世大運開跑之前,劉耕名主導創作的〈TAIPEI IN MOTION〉宣傳影片已率先打響名號。五月發布後,影片不僅吸引超過300萬人次瀏覽,更廣受各界讚譽。尤其影片中線條、速度與光影的互動,不僅捕捉台北街景,也符合世大運主題。新穎又精緻的影片創作獲得2017年德國紅點設計獎「傳達設計獎」的肯定,也讓大家看到台灣動態圖像的發展潛力
李取中
提到李取中,不能不提到由他創辦並擔任總編輯的台灣《大誌雜誌》(The Big Issue Taiwan)。台灣《大誌雜誌》概念來自英國倫敦《The Big Issue》,2010年取得品牌授權。不僅集設計感、文化與國際時事於一本,也透過街友等社會弱勢者在捷運站等公共場所販賣,八年來已成為台北最有代表性的日常街景,也讓《大誌雜誌》成為台灣最著名的社會企業之一。2017年,李取中更創辦「編集者新聞社」,同時發行《The Affairs 週刊編集》雙週報。勇於透過新的媒體形式,提供更多元的訊息內容,並挑戰媒體運作的各種可能。
豪華朗機工
2017台北世大運開幕典禮上,融合機械與藝術感的聖火台讓人目不轉睛,背後推手豪華朗機工也因此從藝術圈一躍至大眾眼前。豪華朗機工由四位八O年代出生的藝術家在2010年組成,透過「音樂、視覺、裝置、文本」等不同領域的互補,激盪出團隊優勢。事實上,從聖火台分工便可見豪華朗機工的混種性格:張耿豪、張耿華的實體雕塑與裝置,搭配林昆穎的文本音樂及陳志建的影像美感,迸發多元且繁複的感官饗宴。除了聖火台之外,走過羅斯福路台電大樓,也能看見豪華朗機工2016年作品《日光域》。他們使用241盞回收路燈,將記憶的餘溫轉換成光,成為台電大樓外最醒目的公共藝術裝置。
布拉瑞揚
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Bulareyaung Pagarlava)出生於台東嘉蘭部落,12歲受雲門舞作《薪傳》吸引,立下舞者志向;15歲時更為了學舞離開家鄉。習藝有成後,布拉瑞揚長期在雲門2、美國瑪莎葛蘭姆等知名舞團編舞。一直到了2014年,布拉瑞揚回到台東創辦「布拉瑞揚舞團」(B.D.C.),就算沒有充裕資金,也要讓愛跳舞的孩子不用再離鄉背井。他從原住民文化出發,透過創作探索部落文化,再藉由聲音與肢體展演傳遞情感。2016年,布拉瑞揚獲邀成為臺中國家歌劇院第一位駐館藝術家,代表作品包括《拉歌》、《阿棲睞》、《漂亮漂亮》等,今年推出新作《無,或就以沈醉為名》,帶領舞者、原住民歌手和觀眾一起探尋靈魂的原鄉。
桑布伊
出身台東知本卡大地布部落的桑布伊,擁有最震撼人心的聲音。從小流露歌唱天賦的他,不斷學習日漸失落的族語,以原住民語古調、自創曲等形式,向世界傳達部落青年與古老靈魂之間的對話。2012年時,桑布伊創立卡達德邦文化工作室,個人首張全族語專輯《桑布伊同名專輯──dalan》便獲得24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2017年更推出《桑布伊創作專輯—椏幹》,並一舉拿下28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歌手、最佳演唱錄音專輯,以及年度專輯三大獎。而「椏幹」取卑南語Yaangad(生命)之意,融入桑布伊對自然、土地的關懷,讓桑布伊不只是天資卓越的歌手,也是原住民古調傳人,更是大自然最有力的發聲者。
HH(姚仲涵、葉廷皓)
HH是由聲響藝術家姚仲涵與葉廷皓於2013年組成的音像創作團體。負責聲音與電子音樂的姚仲涵,曾發起聲音組織「i/O Lab.」,長期投入聲音與空間裝置互動,2007年將常見的日光燈加入聲音創作至今,成為鮮明的表演特色;葉廷皓則以程式結合聲音與影像,透過即時演算同步產生震撼效果。HH從2014年開始巡演至今的《同步感染》,走過東京、澳洲與台灣,不只是同步音、影、光的演出,更是觀眾與演出者同步體驗且無法再製的集體儀式;2017年更發行第一張結合噪音、實驗電子與techno(電子音樂的類型之一)等的專輯《remotion》,為台灣音像創作注入新能量。
顧瑋
翻遍媒體報導,「棄醫從農」的標籤總如影隨形在「土生土長」創辦人顧瑋身邊,但她卻常打趣說,「愛吃」其實才是她熱愛農業的原動力。2008年,愛吃果醬的顧瑋走上創業路,創立果醬品牌「在欉紅」,此後更陸續成立「不二味」、「台灣原味」等品牌,持續推廣在地食材。2015年顧瑋創立「土生土長」,成為嚴選台灣農產的平台;2017年更創辦「泔味食堂」,並發行《米通信》,致力推廣米食文化。從本土水果到在地好米,顧瑋從食材開始,發起一場飲食小革命,讓大家重新認識柴米油鹽的深奧與美好。
凌宗湧
凌宗湧不只創立CNFlower,更是台灣美學推手。不僅在花藝上走出自己的風格,也重視人、植物與空間的契合,讓花藝融入大眾生活。除了為台北W Hotel、杭州富春山居酒店、台北RAW餐廳、華航貴賓室等品牌設計空間,凌宗湧更在2017年與暄品設計總監朱柏仰等人共同發起「美好關係」新生活運動。「美好關係」系列活動從士東傳統市場改造開始,邀請各界創意人士一同讓生活往更好的方向邁進。凌宗湧也與設計師蕭青陽合作設計「男孩的異想森林」,大玩創意讓203號公車成為遊走城市的行動森林。
陳志煌
隱身在台北伊通街的Fika Fika Café,外觀看似平凡無奇,卻是台灣咖啡迷的朝聖地。畢竟,在這裡顧客既能享受瑞典文fika「一起喝咖啡休憩」的氛圍,更可以品嚐大師級老闆陳志煌的作品。愛喝咖啡的陳志煌在多年研究下練出好手藝,不僅獲得2013年北歐杯咖啡烘焙大賽冠軍暨最佳義式濃縮咖啡獎,也讓名廚江振誠特地邀請他為餐廳把關咖啡品質。近年他更調整北歐淺焙技法,推出「陽光烘焙」(Sunny Roast),表現咖啡豆鮮明的產區風味。不僅探索咖啡深邃迷人、變化萬千的味覺世界,更進一步引領台灣的咖啡風潮。
鄭畬軒
有什麼能比巧克力更浪漫?或許答案是執迷做巧克力的人吧。畬室法式巧克力甜點創作主廚鄭畬軒從大學開始自學,四年後遠赴巴黎斐杭狄高等廚藝學校進修,並在米其林三星餐廳甜點房實習。2015年情人節,畬室在台北仁愛圓環附近開幕,不僅是台灣精品巧克力界的領頭羊,也成為唯一獲選《Louis Vuitton Taipei City Guide》的巧克力專賣店,更在2016、2017年以「畬」、「雪莉桂圓」等巧克力榮獲世界巧克力大賽肯定。鄭畬軒以究極的職人精神追尋巧克力技藝,也在創作過程中融入台灣本土食材,帶著台灣味精品巧克力站上國際舞台。
▶ 回歸初衷磨練究極態度!年度創意人物(上)|La Vie 2017台灣創意力100
Text/邱彥瑜
圖片提供/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