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2017台灣文創領域,除了強調理念的品牌持續受到青睞、具有歷史文化的空間依舊搶手之外,更有不少令人驚喜的新發展。以下La Vie整理出2017台灣創意力三大趨勢,讓你一手掌握創意領域的最新動態。
TREND 1:回歸文化本位的創造力
過去文創產業往往以商品本位估量文化;近年則有越來越多創意人從文化尋根,創造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新成果。對此,李明璁表示,「發想的光譜擴大後,反而看到更多可能。」像是豪華朗機工為台北世大運設計的聖火台,便是結合傳統製造技藝與現代機械設計的純藝術作品,發揚台灣工藝美學之餘,也讓人看到新時代的蓬勃設計力。此外,《近未來的交陪:2017蕭壠國際當代藝術節》、文化銀行、台灣燙Taiwan Tongue等也都是從文化發想出的創意火花。隨著創作者從消費目標轉為文化導向,大眾也不再急著問創作者「賣什麼」,而是好奇他們「做什麼」。過去大家將消費視為創意的運作齒輪;現在卻發現,創造力才是前進的核心動能。
TREND 2:不再單打獨鬥!集體、跨界成新趨勢
與往年得獎名單相較,可以發現今年的團隊獲獎者明顯增加。像是豪華朗機工打破過去藝術家個人創作的模式,結合影像、音樂、雕塑等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以團隊方式碰撞出創意火花;赤燭遊戲也結合遊戲策畫、音樂、美術等多領域的創意人才,共同打造風靡全台的遊戲「返校」。此外,孩子的書屋、能盛興工廠、草東沒有派對等,也都是以團隊合作的模式,共同打造優秀成果。在此風潮下,如CIT等共享空間,或是像朋丁般的複合式藝文空間也如雨後春筍般興起。
除了團隊創作,也有許多品牌與其他單位攜手,進行跨界合作或推出聯名作品,激發一加一大於二的創意能量,像是RAW便邀請分子料理大師Albert Adrià跨國客座。如何合作、與誰攜手,都是大學問;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合作、共享將是時代新趨勢。
TREND 3:台北不是唯一!東、南台灣創意力崛起
雖然近年來藝文活動逐漸從台北擴散,然而整體上仍呈現重北輕南、城市重於鄉村的情形。然而,2017年有越來越多獲獎單位來自首都以外的地方,南台灣、東台灣等地的表現更令人驚艷:孩子的書屋在台東市發起一場「子自教、弱相扶、食自耕、屋自造、經自濟、政自治」的本土革新、《近未來的交陪:2017蕭壠國際當代藝術節》則在台南舉辦一場既本土又前衛的創意展覽。此外,能盛興工廠、屏東縣政府青創聚落、花東菜市集等團體,也都是在地創意力的代表。即便在資源分配上仍有重北輕南的問題,各地創意人仍在資源缺乏的家鄉裡,努力挖掘本土歷史文化,並且串聯在地的人事物,發起一場場溫柔革命。即便規模不大,卻是最穩健踏實的力量。
Text / 郭慧
Photo / 張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