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 Vie 2017台灣創意力100 ★
年度創意新星首獎得主 ─ 赤燭遊戲
以獨立遊戲來說,這樣的成績簡直不可思議。短短六天內,《返校》在獨立遊戲銷售平台Steam上賣出近24,000套,更一度登上全球排行榜第三名。在媒體與網路直播主的推波助瀾下,原先名不見經傳的赤燭遊戲,瞬間成為家喻戶曉的新台灣之光。很難相信如此轟動的作品,竟出自小小的本土遊戲團隊之手,而更令人驚奇的是,《返校》甚至是他們的處女作。
沒有炫目高科技和複雜遊戲設定,只是復古橫向卷軸頁面和點擊式冒險解謎,赤燭遊戲究竟如何讓《返校》風靡遊戲圈、吸引主流媒體關注,甚至得到海外玩家的壓倒性好評?議題性、創意力與精緻度,或許是答案。
歷史背景結合民間信仰
赤燭遊戲6位共同創辦人分別是姚舜庭(暱稱咖啡)、王漢偉、王瀚宇(包子)、江東昱(東東)、陳敬恆(敬恆)、楊適維(適維),6名創辦人年齡落差近30歲,所製作的遊戲,觸動新舊時代共同的歷史經驗。
赤燭遊戲曾表示,《返校》的原始概念是一款「反烏托邦遊戲」,一開始以「魔都」為設定,後來將範圍縮小為學校、融入校園鬼故事,並在團隊討論後,決定加入更多戒嚴時期的歷史考證。在近年大眾對於轉型正義的渴求之下,這樣的歷史背景吸引了許多人注意。玩家中便有不少人出於對歷史設定的好奇,從《返校》展開遊戲初體驗。
然而,戒嚴的背景設定一方面具有高度議題性,另一方面卻也容易給人嚴肅生硬的印象。面對這個兩難,赤燭遊戲則用創意力破解,將道教習俗、民間鬼故事等台味元素加入其中。遊戲中的籤詩、布袋戲偶、腳尾飯,背景的司令台、課桌椅,以及神出鬼沒的魍魎、鬼差,不但讓台灣玩家覺得親切熟悉,另一方面也運用灰暗的白色恐怖歷史與玄幻的道教民俗,營造出魔幻寫實、驚悚日常的氣氛。
除了創意結合之外,細膩畫風和原創音樂的搭配,更讓《返校》呈現高度精緻化。畫面上精心考究的戒嚴時代背景無處不見的符號與意象,讓玩家置身五、六O年代的台灣。共同創辦人姚舜庭網誌中分享遊戲開發的過程:「團隊中,無論遊戲開發經驗深淺,對這類作品都是初體驗。那段期間我們找了不少文獻,甚至和長輩借畢業紀念冊。也參考了新浪潮時期在地感強烈的影視作品。」而音樂的部分,赤燭遊戲則找來擁有十年配樂經驗的音樂人張衛帆操刀,融合電子、搖滾和台灣傳統的嗩吶等樂器,不僅切和主題流露濃濃台味,更以音符牽引故事發展,將陰鬱、無力、悲哀、懊悔、驚悚、疑懼等情緒,重重地渲染出來。
飄洋過海台灣味
從議題獲得關注、藉由創意使人驚艷,再以講究的細節滿足玩家的視聽體驗,讓「返校」在台灣風靡一時;然而,要讓熱潮延燒海外,必須具備更多條件。其中,突破語言限制是首要之務。支援多種語言的遊戲頁面,不僅表現赤燭遊戲的國際野心,也是進軍海外的必要之務。
除了多語介面,讓本土歷史與普世價值接軌,更是遊戲普及的核心。姚舜庭過去受訪時表示,雖然國外玩家不熟悉戒嚴歷史,對於自由的追求卻是舉世皆然。
在此情況下,在地歷史不是國際化的阻礙,反而是勾起國際玩家好奇心的誘餌;反思自身歷史、重申自由的價值,也合乎國際對於人權的重視。而道教習俗搭配遊戲的敘述提示,更讓台灣味飄洋過海,滲透進玩家心中。
除了進軍國外,赤燭遊戲也探索「返校」的各種可能。搭上近年的IP熱潮,赤燭遊戲不僅和尖端出版社合作,攜手擅長恐怖題材的小說家笭菁,推出小說《返校:惡夢再續》;電影版交由李烈監製、金鐘導演徐漢強執導,並請《紅衣小女孩》編劇簡士耕操刀;至於電視劇,則與參與《通靈少女》開發的公視合作。多元的形式,讓《返校》不只是爆紅遊戲,更是有著高度可塑性的搶手IP。
「別人的故事,我們恐怕沒辦法說的那麼好,但是發生在自己土地上的故事,由台灣年輕一代的眼光去述說會更加動人。」《返校》電影啟動記者會時,文化部長鄭麗君曾這麼評論。赤燭遊戲也證明,只要用心經營、跨界聯手,在地文化也可以踏出一條廣闊的路。
《還願》詭譎登場
睽違兩年,赤燭終於推出全新遊戲《還願》,並以第一人稱視角展開的恐怖解謎遊戲,並選定2019年2月19日元宵節當天上市。遊戲內容描述1980年代台北一個老公寓中,一個試圖遵循傳統觀念的三口之家發生的事件。
之所以取名為《還願》,則是取自佛教、道教的一種儀式,指信徒在禱告祈求的願望完成後,報答神佛的行為。公寓紅色鐵門、神明桌加上洗石子地板,有著繽紛花磚的浴室等等,加上融入1970年代、1980年代常見的歌謠、選秀節目,以及貫穿整個遊戲的台灣民間信仰,種種台灣元素,迅速造成玩家們熱論。
玩家將扮演家庭男主人杜豐于的角色進行遊戲玩家一開始需在四個不同時間軸、類似而不相同並彼此相連的舊公寓場景中搜尋線索,推理解謎,劇情將會隨著各時間軸中的線索與道具揭曉後推進。
評審的話
他是最本土化的,在全球化氾濫的世界裡卻最有國際化的潛能。你以為本土走不出國際,但其實國際就是要看本土特有的東西。
Text/郭慧
圖片提供/赤燭遊戲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2017《La Vie》雜誌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