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創意場域的獲獎名單中,透過活化閒置空間,或藉藝文活動凝聚閱讀意識、美學思考,在在呈現了鮮明的跨域特色。以活化閒置空間為例,能盛興工廠、CIT、蕭壠文化園區和URS27M郊山友台,有的保留原始空間樣貌,有的融入現代美學、進行再設計,但一樣的是,他們用創意重新建構場域,透過各種串聯成為交流平台。而朋丁、青鳥書店、燦爛時光書店、勤美學山那村、屏東青創和毓繡美術館,則以閱讀、藝術和設計等提案,和這個時代產生對話,並期待為社會注入一份感性的美好。綜觀十大創意場域,推動社群交流和致力人文關懷,皆是獲獎者的主要特色。
La Vie 2017台灣創意力100:10大創意場域
類目定義:具有地理空間聚集或實體區域的特質,在此空間內有明確的創意或文化群聚推動模式,並於該領域具備一定程度的持續力及活躍度。
評選標準:促進產業群聚發展之具體表現、具備使創意人才匯集,街區聚落成員之間能彼此交流、 產生火花之場域。
能盛興工廠
能盛興工廠由台南推動性別、環境、社會議題的團體──藝工能藝文推廣協會經營,成員是一群從台灣各地聚集而來的青年。他們集資租下台南一座廢棄將近二十年的鐵工廠「能盛興工廠」,自立整修並規劃成複合式的空間,包含獨立書店、柑仔店和展演空間。獨立書店主要陳列與環保、社會議題、性別議題等相關內容的書籍、柑仔店販賣友善環境的生活用品,並在每月的第三個週末舉辦小農市集。除此之外,能盛興工廠也歡迎具有相同理念的藝術創作者進駐,用創作的方式向社會發聲。透過場域自由開放的特質,能盛興工廠希望能凝聚每個人的力量,一同尊重生命,愛護大自然。
CIT
CIT,一個重新定義適合當代公司發展的辦公場域。2016年起由企劃顧問公司 Plan b所創立,目前向台北市政府承租中山足球場舊址西側,改造成各領域新創單位進駐的辦公空間。在佔地超過千坪的空間中,Plan b打破辦公空間的制式格局,整體由市街般的中央走道貫穿各個空間單位,再以探討真實與虛幻的電影《駭客任務》的地點和角色為公共使用空間命名,讓CIT就像是個充滿多元文化的小城市。有趣的空間運用讓進駐者不僅能夠彈性轉換空間,還能觸及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如此一來,不只能跳脫一成不變的思考模式,還能大大增加跨領域的合作機會。目前已有50多間單位進駐,每天有高達300人活躍其中。
青鳥書店
在虛擬幾乎要凌駕於實體的景況下,仍有堅持以紙本傳遞自由,並且創造更多閱讀想像的場域。身為青鳥書店創辦人的蔡瑞珊,選在匯聚豐沛藝文能量的華山文創園區成立閱讀空間,她認為這個屬於「自由」的書店,能因各種形式的閱讀對話,自在地產生獨立思考與特定風格。18坪的小空間裡,邀請七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如李清志、李明璁、曾柏文、蘇民等,從建築、設計、政治、科技等角度進行選書,蔡瑞珊則親自負責藝文類別。每個月多場的講座,更以主題策畫多本書的展覽形式,讓青鳥書店成為城市中迷你的藝文沙龍。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命名來自已故學者成露茜的傳記《燦爛時光:Lucie的人生探索》,期許每個閱讀者能像Lucie一樣擁有好奇的靈魂、勇於探索的勇氣。店內書籍來自「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的運動,包含以東南亞各國文字,或以中英文呈現的東南亞主題書籍,全數只借不賣。空間內還展出東南亞移民工的畫作、舉辦東南亞講座並放映非主流紀錄片。這裡也提供東南亞語言學習課程,讓想學習泰文、越南語、柬埔寨語等語言的人們有個交流場所。2016年起燦爛時光每個星期天下午一點到五點,更在台北車站大廳F24柱子旁提供借閱服務,讓更多異鄉人有機會透過閱讀發現生活的美好。
朋丁
朋丁座落於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域,過去稱為三條通的街道上,在充滿老式建築的巷弄間,讓這個藝文複合式空間多了時代的迷人色彩。空間命名源自於英文單詞ponding,意思為「積水」,在這個場域中,正如同水流一樣,匯聚了多變、豐富的藝文能量。朋丁的三位創辦人分別來自出版、產品設計、策展等背景,幾年前在曼谷參展時認識,經過合作與交流,決定一起做些好玩的計畫,於是在一棟三層樓舊公寓裡成立了朋丁。一樓為雜誌咖啡館,提供國內外獨立、藝術等書籍、雜誌展售,二三樓則為展演空間,不定期推出各種企劃,目前曾舉辦過的展覽與活動包含純藝術展、講座、藝術電影放映等,為老街區注入新興的藝文氣息。
蕭壠文化園區
名稱源自於原住民西拉雅族「蕭壠社」社名,這個場域曾經是日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台設立轄下第一座新式製糖工廠「蕭壠糖場」,而後更名為佳里糖場。經過台南縣政府活化此一閒置空間後,於2005年對外開園,而後成立蕭壠國際藝術村,讓多達16國的藝術家進駐創作。2015年蕭壠兒童美術館成立,成為台南唯一發展兒童藝術的場域。今年舉辦的《近未來的交陪:蕭壠國際當代藝術節》,以在地歷史悠久的民間信仰出發,用攝影、影像裝置等創作,呈現台灣在地公廟的新美學,不僅呈現宮廟藝術蘊含的深厚文化,也讓人們更貼近台灣的民俗信仰。
勤美學山那村
勤美集團的「勤美學-山那村1001夜」計畫, 讓苗栗一處山區成為結合生活美學與人文精神的自然場域。這個為期三年的文化養成計畫,以自然永續的思維翻轉原先香格里拉樂園的地景,不僅置入帳篷提供住宿,更邀請藝術家進駐創作,重新賦予這塊土地新樣貌。現場還有返鄉創業的年輕職人,帶領民眾體驗煮果醬、編藺草、做藍染等手作活動,並提供當地特色食材,讓前來這塊土地的人們,用味蕾感受在地文化與健康飲食。利用貼近土地、串連在地文化的方式,勤美學山那村賦予了老樂園新生命,也提供一個重新擁抱自然的新空間。
屏東縣政府青創聚落(I/O Studio)
53個色彩鮮明、再利用的貨櫃,在屏東縣政府策畫下,於當地城街上搭造青年創業聚落I/O Studio。空間名稱源自於全球通用的開關標誌i/o,期許這個基地像打開當地創新能量的樞紐,開展源源不絕的創業交流機會。延續原先屏東青年專案辦公室的運作,I/O Studio歡迎各領域的創作者如插畫、塗鴉、表演、工藝創作和創意料理等進駐,並提供第一年免租金的使用方式,減少創業者考量成本的壓力,期間還有資深創業家參與交流討論,以個案管理模式,提高創業成功率。同一地方,還結合青年創業家和店家的社企研究室,串聯在地觀光資源,形成共享經濟的平台,不僅促成異業合作,也為想創業的青年帶來具備基礎優勢的工作環境。
毓繡美術館
藏身南投山林的毓繡美術館,在企業家侯英蓂、葉毓繡夫婦的策辦下,透過典藏、研究、展覽、教育等方式,向社會大眾展演「當代寫實藝術」的樣貌,特別是針對台灣當代寫實藝術,美術館也投入研究,企圖建立更完備的美學論述。身為美學交流平台,毓繡美術館不僅提供國內藝術創作者、新銳藝術家展演的舞台,也積極與國外藝術圈交流互動。而感於城鄉之間美學教育資源不均,館方更展開「我的美術課在美術館」計畫,邀請偏鄉地區學童走入美術館,在專業導覽人員的指引之下,學習如何欣賞藝術、進而創造藝術,讓美術館成為萌發美學種子的自由場域。
URS27M郊山友台
URS27M郊山友台原為自來水處荒廢已久的辦公室與宿舍,位於都市和高山間的「郊山」社區。此區在衍序規劃設計團隊進駐後,參考日本「里山學」的經驗,進而打造成都市人環山生活的「郊山學」實驗場。改造空間後的URS27M,以實驗性展覽及工作坊等多元活動,一步步塑造空間靈魂,並串聯陽明山在地的藝術人文社群與自然環境資源,形成「雲森陶陶」、「山廚房」、「森林塾」及「郊山客廳」四大平台。今年底,URS27M將統整四年來實驗建構的成果資源,首度嘗試常態性開放,供民眾療養休憩並持續開設更多有趣的郊山學課程活動及展覽,讓空間真正成為每個人在山上的家。
Text/陳岱華
圖片提供/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