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 Vie 2017台灣創意力100 ★
創意場域首獎得主 ─ 能盛興工廠
一個廢棄已久的工廠,因為一群年輕人懷抱著對社會的想望,他們自主進駐運作,用實驗性的生活方式,扭轉了閒置空間的生命、走出不一樣的社會型態。他們是能盛興工廠,用旺盛的行動能量向社會發聲。
彎進台南信義街小巷,來到能盛興工廠,大門口飄揚的「廢核」、「彩虹台南」布旗,用充滿張力的色彩和字樣,招呼著我們進入。能一眼望穿工廠底部的空間,林憶慈和林佑鍶正坐在裡面,年輕臉龐和斑駁的牆面,形成極大對比。「一開始我們像大部分年輕人一樣,想要一個專屬自己的地方。」爽朗的憶慈說著。從紡織廠轉變為能盛興鐵工廠,這裡歷經二十多年的閒置後,由一群年輕人集資租下,誰也沒想到,這間老舊的廠房會成為匯聚多樣藝術、社會行動的創意場域。
一開始只是幾個來自不同縣市、不同背景的20、30歲年輕人,想有個聚會歇腳的地方,「固定成員從7個人增加到後來的10個人。我們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一樣,有共同理念、互相照顧。」像是公社般的空間運作,有工作室、冊店、柑仔店、藝文空間等運用。「最早大家還要各自在外面工作,所以照顧這個空間的負擔比較重,直到這裡的運作比較穩定之後,我們甚至可以提供環保、公益性質等理念相同的表演者免費進駐創作、舉辦展覽。」憶慈環顧四周,看著好不容易「建設」起來的空間,眼中滿是驕傲。
成立於2013年的能盛興工廠,持續推動性別、環保、廢核等社會運動,也積極推廣復育原生種蔬果。每月第三個週末舉行的菜市仔,就是能盛興工廠透過食物傳遞環境保護、健康飲食的實際行動,「各地小農以友善土地的方式,提供民眾有機無毒的食品、用品,時間久了,鄰里便開始認同我們的理念,每到菜市仔開市的時候,也會前來串門子。」有感於基因改造食物對人類形成負面影響,「台灣老一輩口中說的食物現在都看不到了,所以我們覺得更應該要維護這些珍貴的原生種,讓健康的理念傳遞下去。」目前,憶慈在屏東老家開始種起原生種植物,也與菜市仔的農友們互相分享原生種植物的種子,希望透過親手種植,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萌發健康的未來。
除了作為推廣社會議題的集會地,能盛興工廠也發展自己的國際藝術村,「這是我們向政府申請的計畫,連續兩年都以主題式的方式讓藝術家進駐創作、舉辦展覽。」原本安靜的佑鍶,講起藝術創作,也打開話閘子侃侃而談。「今年『綠生活』主題與環保有關,邀請包含國內外的四位藝術家共同展出。去年展覽空間只在工廠內部,今年特別延伸到街區。我們希望讓平時不太接觸藝術空間的人,可以透過生活化的開放場域,無拘束的進入參觀。」
運作至今,能盛興工廠中不能忽視的,還有這群年輕人的號召力。2014年第一次舉辦的台南廢核遊行,短短一週就完成路線策畫、隊伍整頓,「原本向警察局申請10多人到場,當天竟來了上千人。」「那時透過網路分享,以及台南支持廢核的團體支援,這場單純的遊行活動就已經有了不小的聲勢。」接下來第二次廢核與彩虹遊行,因為前一次順利站上街頭,也變得更容易凝聚眾人力量。2015年為響應當時的全國廢核大遊行,能盛興工廠號召了高達八千人在當地聲援全台行動。2016年的台南彩虹遊行,也集結了五千多人向政府提出訴求。「雖然剛開始在邀請講師參與晚會時遇到困難,甚至也有團體覺得我們資歷太淺,提出質疑。但是當我們的號召力被大眾看見時,後來連台南社大的老師也會無償幫助我們,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鼓舞。」兩人回憶起幾次的大型集會,說起細節仍能感受到它們內心正燃燒的豐沛能量。
訪問到了傍晚,台南的風把能盛興工廠吹得清涼,這時兩個似乎是慕名而來的年輕人走進工廠內部,完全不用招呼的參觀方式,說明了能盛興工廠已具備開放空間的姿態,歡迎大眾成為他們的一份子。訪問末了,談到兩人對能盛興工廠的期望,「未來我們希望自主的社會運動可以遍地開花,讓社會越來越美好。」憶慈用堅定的語氣說著。
能盛興工廠 熄燈公告
評審的話
「在台南文創觀光化的氛圍下,能盛興工廠不是急著按照這個方式,看看可以拿到多少資源,反而去做跟大家不一樣的事。而這些事在台灣是有影響力的。」
Text / 陳岱華
Photo/張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