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期跟家人去過一趟新加坡,當時記憶有些模糊,比較清晰的大概就屬海南雞飯、聖淘沙與東南亞專屬的悶熱的天氣。之後再走訪便是大學之後了,而映入眼簾的卻是與兒時印象完全不符的各種大小驚喜與讚嘆。佔地不大的獅城,有著四通八達的交通、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務人士、亞洲第二座環球影城,以及那一棟高過一棟的新興建築。
近幾年,新加坡的商業區大樓林立,當地人對於不停往上蓋的建案也都早已見怪不怪了。然而,2016 年完工,由 WOHA 建築工作室築起的 Oasia Hotel ,卻成功吸引了居民、觀光客甚至是媒體的目光。大樓本身結合了旅館和辦公空間,以「不一樣的商業建築」為發想,在飽和的橙色和紅色金屬簍空夾層中,設計了一整片綠蔭,點點青綠從橘紅中探出,的確扭轉了一般高樓大廈給人的冷冰冰形象——而 WOHA 則得意地稱之為 「The Living Wall」(生命之牆)。
生命之牆不單單指其外觀,也建立了一個視覺緩衝區,讓看膩清一色的商場與高樓的雙眼,得以將不同的風景納入。另外,使用 21個植物品種也是經過仔細篩選;首先考量的是適應各類光照的能力,接著就是就是把「生長型態」視為另一項重要的條件,讓牆面除了視覺上的美觀,也多了吸收熱量和製造庇蔭的功效。WOHA 表示,「這些挑選的植物、花朵,在一年四季中都能吸引不同的鳥類與昆蟲。理想的話,說不定還會有松鼠等等的小動物出現,將其視為一座垂直的棲息地;到那時,大樓的門面就又更加多元了。」
層層樓層彷彿一個三明治,利用堆疊與夾層的技術,讓辦公室、酒店房間與空中花園相互交錯。換句話說,WOHA 不依賴城市街景來提供窗外市貌,反而重新創造出專屬自己的景觀。值得一提的是,開放性的設計也增強了整體的通風性,改善了一般高密度城市常有的悶熱感。仔細想想,這樣的模式,有效將自然光線、空氣帶入旅客和上班族的生活中,也因此節省了不少電源和空調,成功將此區域功能化,營造成舒適的綠色空間。
Oasia Hotel 背後的打造團隊 WOHA,是新加坡當地的工作室。他們自 2007 年開始就研發出一系列以環境效益為出發點的設計,總是對附近的居民保持著同理心,想著如何能將新建築對他們的生活衝擊降到最低;實現理想的同時,也沒有忽略環境與在地人文。值得一提的是,其實這次的生命之牆並不是一個從零到有的全新想法,而是逐年的累積與堅持;「綠地比例」一直是他們在推廣的概念,久而久之,也順勢成了他們獨有的風格。
如果有機會再次到新加坡走訪,對密集的市景感到有點厭倦,不如到 Oasia Hotel 附近晃晃,或是乾脆直接下榻在他們的旅館,相信會是一場意想不到的綠色體驗。
Info│Oasia Hotel
100 Peck Seah Street, Singapore 079333
T: +65-6881-8888
Text / Tiffany
Photo / WOHA、designeboom.
※本文由Polysh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