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夠了都市忙碌而冷漠的氛圍嗎?不如走出戶外,用藝術逃離都市紛擾,到台南漁光島來場放空之旅吧!位於台南安平西南邊的漁光島, 向來是南台灣居民心中美麗的海上後花園秘境, 在這裡無論是樹林漫步、 沙灘踏浪或是賞受海天一色的景致,似乎都能讓人忘卻煩惱,為了讓更多人感受這份美好,籌備近2年時間的首屆「2017漁光島藝術節」在11月11日至26日於台南漁光島月牙灣隆重登場!
今年藝術節以「在漁光島放空的99種方法」為主題,特邀9組藝術家團隊創作14件地景藝術作品,擷取漁村生活元素、結合當代藝術,讓民眾感受漁光島的不凡魅力。為了打造閒適的海岸藝術空間,眾藝術家們在此創作「放空的空間裝置」與「放空圖景」,讓藝術成為媒介,促發豐富的在地自然人文特質和當代藝術思潮的對話,結合各類活動讓大家一同感受漁光島的歲月靜好。
整個活動將分為「藝術創作」及「民眾參與」兩大部分,14件藝術作品以及系列活動,展現帶有漁村生活質地自在放空的行動方案,讓大家在充滿想像力的藝術地景內重新認識這座靜謐的小島。本次的參展作品大多集中於島上的月牙灣,包括英國藝術家雨果(HuGo)以廢棄蚵棚搭建成的《日落塔》、建築繁殖場的大型裝置藝術系列《森境之塔》、《時境長廊》和《過境平臺》;而都市藝術工作室的《跳進來!》、共感地景的《餘光島》、有用主張的《粼光棲所》與《愛心光景》則是會隨著風景變化或民眾參與,改變原有的樣態,時時呈現出不同風貌的作品!
2017漁光島藝術節 14件地景創作亮點
01|魚蹤仙徑 Fantastic fish route / 有用主張
有用主張邀請民眾參與實際製作,妝點每一隻各有特色的魚旗,在還未真正抵達漁光島前,從漁光大橋開始,一隻隻隨風漂游的魚,綴著像鱗片般的七彩反光材料,前導著參觀的路徑,一路閃亮串連到防風林,引領觀眾展開藝術巡禮!
02|日落塔 The Sunset Tower / 雨果 Hugo
矗立在漁光島月牙灣的竹製地景藝術《日落塔》,是英國藝術家雨果(HuGo)將廢棄蚵棚再利用、改建成塔的作品。自2013年起,雨果受到許多人事物啟發,如抽象派藝術家Yvette Gellis、從事建築的友人、漁光島的游泳俱樂部「魚蛙蟹海泳大家族」,促使雨果將大量的沙灘垃圾-廢棄蚵棚,化為約四十尺高的《日落塔》。沒有設計草圖,拾起任何不屬於沙灘的物件,都能是搭建的材料,歷經風吹、日曬、雨淋與雷擊,《日落塔》展現自然與人為的給予,富蘊生命無窮的驚喜。
03|箍起來 Encircl e/ 禹禹工作室
採用自然材質介入自然,《箍起來》營造出可以將漁光島的自然生態凝聚、保護起來的空間,亦善用材質的自然特性。當台灣原生桂竹經時間洗然,青蔥的翠綠慢慢轉為金黃色,外型如絲綢般的帶狀線條,便由代表保護自然的綠絲帶,轉為歡迎思鄉歸客的黃絲帶,產生與結合不同意含的轉化,藉此邀請民眾在自然的保護下,感受當下,享受漁光。
04|森境之塔 Towers of wander in dreams / 建築繁殖場
相對海岸無際的水平線,由三座巨大的塔狀結構所組成的《森境之塔》,反而化為一坡小小的林線,讓人短暫的打破水平視野,仰望高塔及塔上的藍天、白雲、星星和月亮。當人們遊走於《森境之塔》、《時境長廊》和《過境平台》三件大型藝術裝置,看見更多漁光島的環境、生態與藝術的美,甚而反思自我們與島之間如何共生共存的意義。
05|過境平台 Decks of wander in dreams / 建築繁殖場
面對腹地廣大的月牙灣沙灘區,建築繁殖場化為漁光島「夢境漫遊」團隊,以『造境』的方式,在月牙灣營造出一個巨大的情境式地景裝置,為民眾打造一個巨大的地景裝置,除了形塑整體空間與氛圍,更讓人置身在夢境之中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與共振。「夢境漫遊」概念下的第一作品:《過境平台》由數個高地不一、大小不均的木平台所組成,與雲海光景相繫,讓人能尋找屬於自己的位置停留休憩,作為過渡掉城市喧擾的境地,或供人們在此聊天、嬉遊、表演、辦各式活動。
06|時境長廊 Corridors of wander in dreams / 建築繁殖場
木製結構所構成的《時境長廊》,結合受海風吹拂而片片白紗如浪的白紗浪潮,襯托著藍天與海潮聲帶來許多浪漫,當人們走進廊徑之中,便化身成影戲,透過光線的宣染,猶如置身舞台,上演一齣又一齣的戲目,踏入「夢境漫遊」般,豐富漁光島月牙灣詩意的地景夢境。《時境長廊》居於《過境平台》及《森境之塔》中段,以地景式的效應,除了形塑整體空間與氛圍,更讓人置身在漁光海灣的夢境之中。
07|虹橋 Rainbow bridge / 方偉文
虹是由空氣中水氣被陽光折射而成,但《虹橋》的色彩不一定是光學上的七種顏色,而是採漁光島上,富有民俗宗教使用色彩的慶和壇為靈感,規劃四色以上的虹線,讓圍繞與流竄防風林間的彩色線條,如夢境般環繞在木麻黃中,藉由色彩路徑延伸穿越在漁光島的森林裡,開啟人們進行秘密探險的路徑想像。
08|跳進來! Jump in! / 都市藝術工作室
不管你是初來乍到或是舊地重遊,漁光島多采多姿的在地風光,讓每次的旅行都是一場驚喜。這次,我們邀請所有舊雨新知一起「跳進來」,與美麗的漁光風景同框入鏡,留下最令人難忘的身影。
09|一群螞蟻 A Bunch of Ants / 莫嘉賓
螞蟻是高度社會化的昆蟲,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階段才發展成成蟲。
螞蟻群體有分工、個體之間的溝通、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們工作辛勞,不分彼此,猶如住在大都市每日忙碌的人們。藝術家創作的螞蟻就像是人類——在漁光島的綠意盎然中,終於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沈浸在自在舒適的恬靜氛圍。
10|餘光島 Glimmering island / 共感地景
結合藝術創作、教育學習與在地居民群體意識,《餘光島》創造一種連結身體和地景間的環境,進行『地景調節』的構築行動,共同思考與實踐身體與環境之間的構築,轉化來自漁村的漁網材質,在形成自身物質強度與肌理的同時,也積極的和風對話,捕捉風的形態,形成一種觸覺的表情讓身體遁入深層次的想像日夢中。
11|喃喃細語潮間帶 Whispers at the intertidal zone / 林舜龍
三十餘顆以海砂、糯米粉、黑糖、少量石膏製成的球體中,皆包覆著寫有孩童創作詩句的卵石,如珍珠項鍊般散列於月牙灣。來一趟漁光島,從風中感受與海洋無聲的對話,《喃喃細語潮間帶》經海浪不停歇得淘洗,偌大的球體將慢慢地消融於海水,留下若隱若現的隻字片語,宛若孩童對海的低聲呢喃。
12|粼光棲所 Glittering house / 有用主張
因沙洲(鯤鯓)在海上有如鯨魚背部,漁光島又名三鯤鯓,清光緒年間以前,安平漁民漁民大多在漁光島的東側搭建臨時且簡易的「寮」,作為冬季捕魚避風時,如「家」般的暫時住厝。以鯤鯓的形體為想像靈感,《粼光棲所》構築出的一種新形態的寮、一座臨時性的身、心、靈庇護所,其拱形如鯤背的頂棚,佈滿大小不一的鏡珠,反射的光洽同粼粼波光的大海,示意「漁光島」的由來:「夜間漁民捕魚,海上遍佈漁光點點」,也讓裝置作品消融於自然環境,反映著浪潮、藍天、白雲、人群等種種光景。
13|愛心光景 Three bright hearts / 陳映竹x有用主張
金色代表『過去』─漁獲滿載或秋茂園盛況時的黃金隨月;銀色代表『現在』─台南的後花園,年輕人的新鮮探險,浪漫的沙灘;幻彩則代表『未來』眾人的期待與對未來的想像,《愛心光景》試圖呈現人們對於漁光島的過去、現在、未來,分別懷著什麼樣的情感與想像,而找尋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將各種心聲以及對漁光島的愛,書寫於幻彩的反光片上,進行小卡書寫的收集與歸納,以 《愛心光景》的樣貌在月牙灣上隨風閃爍金光、銀光、幻彩光的滿滿大愛心。
14|迷霧森林 Misty forest / 游文富
遠望倏然生於月牙灣的《迷霧森林》,泛白廊帶的森林如漂浮在砂島間的雲霧,仿燈塔般誘人指引人們進入,經由海上迷霧間寬看著漁光島樣貌與情景,如此由外而內,或是由內而外的交互觀注,猶若漁人由島進入海上、再由海上歸航相對觀照的關係,亦如海的迷霧,島的迷霧,林間的迷霧,沙灘上的迷霧,走入迷霧放空在潮間、在沙灘、在白茫茫的一片光亮中。
Info | 2017漁光島藝術節
活動日期11/11(六) –11/26(日)
活動時間10:00–17:00
via 漁光島藝術節、共感地景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