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照片都用「iPhone」拍出來!攝影師趙培均教你如何用iPhone「簡單拍出驚艷美照」

你相信這些照片是用「 iPhone 拍出來」的嗎?攝影師趙培均教你用 iPhone 「簡單拍出驚艷美照」!

拍照嚴然已成為「國民運動」走到哪就拍到哪,不需要厲害的拍照設備,只要「一機在手」,人人都可以成為「攝影大師」。今天介紹這位利用「 iPhone 」就能拍出驚艷美照甚至還得到攝影大獎的「台灣之光」,他就是-趙培均。

 

趙培均( Paddy Chao ),來自台灣,出生於 1988 年,台北土生土長的趙培均目前從事綠建築顧問,2016 年以 iPhone 6s 拍攝埃及神廟前、清潔工短暫休憩片刻的攝影作品,贏得 2016 IPPAWARDS 攝影競賽獎項人物攝影類第 3 名。2017 年,Paddy Chao 以印度旅行時瞥見的建築美景古蹟月亮井「 Chand Baori 」 35 層樓梯組成,高約 30 公尺,光影在樓梯上襯出強烈反差,拿起手上的 iPhone 7 plus,他拍下這個最剛好的瞬間,獲得 2017 年 IPPAWARDS 建築攝影類冠軍。 

 

趙培均喜愛旅遊,平常喜歡用 iPhone 記錄生活,作品完全以手機進行拍攝,他認為美麗是稍縱即逝的,而攝影,就是用來捕捉當下匆匆一瞥所見的美好,「每張照片都是過去以及當下的總和」。他喜歡拍攝最為真實、直接的照片,走進他人的內心世界,作為彼此之間的共鳴。 IPPAWARDS 是一個由 Apple 主辦的國際攝影大賽,只要你有 iPhone 或 iPad ,就可以將你日常生活,或是旅行途中的照片上傳各類主題進行評比,但是這些圖片不得經過專業的修圖軟體 Photoshop 等進行修圖,最多只能以手機攝影軟體如 VSCO 的濾鏡進行攝影。

 

Paddy 使用 iPhone 8 Plus 拍攝作品

趙培均使用最新 iPhone 8 Plus 拍攝一系列具有紋理特色、HDR、舞台效果、人像模式照片。拍照的技巧也十分簡單,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吧!

 

1.在開啟HDR模式的情況下拍攝夕陽,光的層次與整體顏色的細膩度非常好,多頻段的降噪技術也使暗處細節顯現,噪點相當小。

 

2.iPhone 8 Plus 在兩兩倍變焦的模式下,細節處仍保有十分清晰的紋理理表現;手機內的影像處理晶片(ISP)同時更使顏色的質地與層次向上提升。

 

3.iPhone 8 Plus 的攝像機具備了了實景深度的判讀,搭配全新的人像模式(Portrait Mode)所拍攝出來的景深效果令人滿意,連續面的漸進糊化表現得相當自然;大的感光量亦可使成像的細節顯得更清楚。

 

4.在開啟HDR模式的情況拍攝下,即使是大逆光,成像的陰影及細節仍有優異的表現。

 

 

Paddy Chao(@paddychao.photo)分享的貼文 張貼

 

 

5. 以兩兩倍變焦的模式搭配合適的第三方App,也可以清楚地拍攝出月球表面上的紋理。(註:NightCap App)

 

 

Paddy Chao(@paddychao.photo)分享的貼文 張貼

 

 

6.在低光源使用人像模式拍攝時,整體的成像表現不俗,亮處與暗處的效果令人滿意;而防手震功能也使得在低光源的環境下有更穩定的發揮。

 

 

Paddy Chao(@paddychao.photo)分享的貼文 張貼

 

7.在低光源的場景搭配HDR模式並利用適當的對焦及曝光,就可以兼顧亮處與暗處的細節;暗處幾乎沒有噪點,而亮處仍保有層次。

 

看完以上厲害的作品後,大家也可以利用以上的教學方法拍出厲害的照片喔

Text、Photo / JUKSY

【2025米蘭設計週】深入「監獄裡的設計」!《Prison Times》展覽透過獄中家具探討刑罰制度

【2025米蘭設計週】深入「監獄裡的設計」!《Prison Times》展覽透過獄中家具探討刑罰制度

我們經常談論居家和商業空間的家具設計,但對於監獄裡的設計,多數人的了解少之又少。2025米蘭設計週的《Prison Times》展覽透過監獄中的物件與設備,帶觀眾一起深入思考設計與刑罰制度、監獄環境、受刑人感知,甚至社會想像的連結。

《Prison Times - Spatial Dynamics of Penal Environments》由專注於建築與設計的空間機構Dropcity策劃,展覽從「囚犯的一天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出發,探討當代監獄制度、深入挖掘刑罰對個體與集體層面的成因與影響,並初步整理了來自義大利與世界各地監獄空間的研究成果。

【2025米蘭家具展】深入「監獄裡的設計」!《Prison Times》展覽透過獄中家具探討刑罰制度
《Prison Times》展覽現場(圖片來源:Dropcity)

「時間」是全球量刑制度的衡量方式,卻也是因人而異的主觀概念,它可以因人事時地物的不同而加速或放慢。在監獄裡,囚犯接受著「失去時間」的刑罰,其時間感知如同獨立於世界時區劃分之外。

【2025米蘭家具展】深入「監獄裡的設計」!《Prison Times》展覽透過獄中家具探討刑罰制度
Dropcity展覽空間(圖片來源:Dropcity)

觀看監獄裡的設計

《Prison Times》連結人、物、空間等元素在刑罰體制中所承載的意義,透過監獄中的日常物件、儀式化的規律行為等,來分析監禁制度所體現的「非歷史性」。

【2025米蘭家具展】深入「監獄裡的設計」!《Prison Times》展覽透過獄中家具探討刑罰制度
《Prison Times》展覽現場(圖片來源:Dropcity)

展覽從時間與空間兩大維度切入,引導觀眾思考建築與設計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監獄環境。五大展區主題包含:進入的時間(Entering Time)、進食的時間(Eating Time)、監測時間(Monitoring Time)、清潔時間(Cleaning Time)、睡眠時間(Sleeping Time),分別展示一系列專為監獄空間設計的物件與設備。這些物件依照使用功能進行分類展示,並結合相關數據資料,加深觀眾對於「監獄產業與商品化」的印象。

【2025米蘭家具展】深入「監獄裡的設計」!《Prison Times》展覽透過獄中家具探討刑罰制度
展覽以五大子題展示一系列專為監獄空間設計的物件(圖片來源:Dropcity)

專書、座談會同步登場

除了展覽之外,《Prison Times》也出版同名書籍,深入探討監獄家具的物質性、技術性與形式條件,以及家具如何轉變為施展空間控制與監控的工具。這些家具大多出自無名設計師之手,卻成為我們理解設計如何形塑囚犯身分、並影響大眾集體想像的重要線索。同時,它們也反映出監獄管理的邏輯:傳遞紀律標準,削弱受刑人的自主性。

展會期間,《Prison Times》也從子展區主題延伸,舉辦數場相關座談會,內容涵蓋法律、政治、行政與社會層面的議題,活動將持續至5月28日。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米蘭設計週】藝術家Es Devlin打造「光之圖書館」,成為照亮歷史、思想交會之所

【2025米蘭家具展】舞台設計師Es Devlin打造「光之圖書館」,成為照亮歷史、思想交會之所

2025米蘭設計週於4月8日至13日登場,今年,主辦方邀請了被譽為「光之詩人」的英國藝術家兼舞台設計師Es Devlin,為會場打造一件動態裝置作品《光之圖書館》(Library of Light)。

《光之圖書館》坐落於米蘭布雷拉畫廊的庭院中央,該建築擁有數百年歷史,集美術館、圖書館與美術學院於一地。其靈感來自義大利作家Umberto Eco的一句話:「書籍是心靈的指南針,指向無數等待探索的世界。」對於Devlin而言,圖書館是靜謐而充滿能量的場域,讓思想和想像力在其中翱翔;而這座《光之圖書館》的動態變化,就像閱讀時在腦中不斷誕生的共鳴與聯想。

【2025米蘭家具展】舞台設計師Es Devlin打造「光之圖書館」,成為照亮歷史、思想交會之所
Es Devlin(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 Milano)

Devlin補充說明:「這座庭院裡,有許多偉大的學者雕像,然而其中只有一位女性——Maria Gaetana Agnesi。她以對數學知識和物理應用的研究而享譽歐洲,晚年則專注於心靈智慧與慈善事業;然而在遇見這座雕像之前,我對她一無所知。透過《光之圖書館》,我希望讓她從歷史的邊緣走向庭院的中心。」

【2025米蘭家具展】舞台設計師Es Devlin打造「光之圖書館」,成為照亮歷史、思想交會之所
Maria Gaetana Agnesi(圖片來源:History of Women Philosophers and Scientists)

玩轉光影變化的圖書館

《光之圖書館》是一座直徑18公尺的巨型環形裝置,由一排排發光的書架構成,展示超過3,000本書籍。白天,當裝置緩緩旋轉,其上方傾斜的鏡面會反射陽光,照亮庭院廊柱、雕像等從未被日照眷顧的角落;夜晚時,裝置的照明亮起,在牆面上投射出如影戲般交織的光影。

【2025米蘭家具展】舞台設計師Es Devlin打造「光之圖書館」,成為照亮歷史、思想交會之所
《光之圖書館》(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 Milano)

《光之圖書館》的活力,還展現在一系列的聽覺體驗上,包括由演員Benedict Cumberbatch朗讀的物理學家Carlo Rovelli著作《時間的秩序》(The Order of Time)、音樂團體Polyphonia以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61為靈感所創作的樂曲等。

【2025米蘭家具展】舞台設計師Es Devlin打造「光之圖書館」,成為照亮歷史、思想交會之所
《光之圖書館》(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 Milano)

除此之外,《光之圖書館》也邀請觀眾參與其中。展期間,觀眾可以在此錄下自己的朗讀片段,也能將家中的書籍拿來捐贈,這些書籍最終將納入米蘭市立圖書館藏,讓它們繼續被傳閱、讓思考延續下去。

【2025米蘭家具展】舞台設計師Es Devlin打造「光之圖書館」,成為照亮歷史、思想交會之所
《光之圖書館》(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 Milano)

成為思想碰撞的舞台

米蘭設計週期間,《光之圖書館》也將成為對話的舞台,邀請藝術家、作家、策展人等舉辦橫跨藝術、文學、工藝與當代思辨的一系列論壇。講座主題包含印度傳統織品與文化、義大利作家Walter Siti的新書發表、藝術與設計的反思,以及創造力的運用等。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