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慧
攝影/張藝霖
圖片提供/傳影互動
從《龍貓》、《玩具總動員》到《腦筋急轉彎》、《你的名字》,美、日動畫電影在台灣的亮眼票房,展現出國人對動畫的喜愛程度;雖然台灣自製動畫電影尚未躍為主流,但值得期待的是,2018 年初,由台灣團隊打造的《幸福路上》,不僅道出最接地氣的情感,更是給觀眾最溫暖的新年贈禮。
「它是笑中帶淚,屬於台灣人的故事, 也是我送給台灣觀眾愛的禮物。」說著這句話時,有著可愛娃娃臉的宋欣穎,眼神誠懇而堅定。有趣的是,屬於台灣人的故事,靈感卻在旅居異國時湧現。宋欣穎在美國電影研究所第一堂編劇課上,老師問大家:「你是誰?來自哪裡?」簡單卻飽含哲思的問題,讓宋欣穎想到位於新莊幸福路的老家,也讓她決定從幸福路上的年少時代出發,描繪台灣七年級生的成長故事。「家是我又愛又恨的地方,也是創作力的根源。」宋欣穎坦言。
從幸福路開始的旅途就此出發。宋欣穎表示,起初故事以實拍方式的腳本呈現;然而,受到動畫電影《茉莉人生》影響以及旁人建議,她最後決定以動畫形式呈現。「我覺得電影形式應該配合故事調性。」宋欣穎解釋,許多成長過程中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充滿荒謬感與戲劇性,而動畫比實拍片更能捕捉這股魔幻寫實的氛圍。
從金馬創投首獎踏出第一步
然而,想在台灣拍出好動畫,遇到的阻礙遠遠超乎想像。不像美國、日本擁有完備的動畫產業,台灣動畫發展遲滯、資源匱乏。踏上罕無人煙的小徑,宋欣穎只能披荊斬棘,而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資金。雖然《幸福路上》12分鐘短版動畫獲得金馬創投百萬首獎,申請輔導金也非常順利,這些經費卻遠不足以支撐一部動畫長片。為了籌措經費,宋欣穎曾與許多投資方聯繫;然而,為了保留台灣背景、台語口白,宋欣穎婉拒中國資方的協助,台灣公司又因本土動畫鮮有成功案例而踟躕不前。「我後來想到的策略是,先出版散文集《京都寂寞》,再藉由打書的過程讓更多長輩認識我、相信我說故事的實力。最後這些人以入股的方式投資《幸福路上》。」以一貫的幽默口吻聊起「籌錢攻略」,宋欣穎的字裡行間,仍顯露當時的艱難處境。幸好起步不順的募資,最後倒吃甘蔗。「雖然離總預算還有一段距離,但這些錢已經足夠做出片頭。我把片頭帶去金馬創投播放,受到其他投資人青睞,才慢慢湊齊資金。」
篳路藍縷地走完募資天堂路,緊接著則是製作的持久戰。「台灣動畫停留在代工階段,大家習慣配合別人的想法完成作品,較少原創動畫的經驗,動畫產業鏈也還沒有成形。」在此情況下,除了動畫人才難尋,工作人員間的溝通也是困難重重:由於台灣動畫人員多半從事代工,較常接觸到天馬行空的動漫作品,對於寫實的作品反倒顯得陌生,也難以理解主角情緒轉換等細微之處。「他們的技巧很棒,但是因為習慣的東西不一樣,常需要反覆溝通劇本,才能體會並表現故事的韻味。」
從募資到製作都是困難重重,談起箇中甘苦,宋欣穎開玩笑說簡直「不堪回首」。那麼,又是什麼原因讓她堅持完成《幸福路上》呢?宋欣穎表示,其實很單純,因為她想要誠實說出,屬於台灣人的故事!
甜中帶辣 說出跨世代情感共鳴
「在京都留學時,我發現每到鄧麗君跟美空雲雀的紀念日,就會有很多相關的討論,也因此日本年輕人都知道他們。這些代表人物漸漸變成他們的共同記憶,不只形成情感連結,也激發更豐沛的創造力。」
日本的範例可供借鏡,台灣的故事卻必須靠自己來說。而說出七年級生的成長故事,不只反思一個世代的成長過程,也讓不同世代間產生對話。畢竟活在不同時空的人,也可能面對相同的問題、產生一樣的情緒。「情感的共鳴不分年代,」宋欣穎表示,「我們都是人。所以不用擔心時空上的差異,只要好好思考什麼東西會感動自己並誠實面對。」
的確,電影打動人的關鍵,在於導演是否真誠地表現人生。「阿甘說人生像一盒巧克力,我覺得人生是加了微糖的巧克力。大部分是苦澀的,但還是有甜的東西在裡面。」也因此,有別於一般療癒系電影的甜蜜感,《幸福路上》其實是「甜中帶辣」的。導演用溫馨甜蜜的畫風,包裝現實人生的辛辣與苦澀。「如果沒有顯露出陰暗面,就不會打動我。因為不誠實。」宋欣穎表示,「李安說過:『現實生活有很多言不由衷,但是電影可以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和世界。』這句話我非常贊同,也是我創作的重要原因。」
或許是某種吸引力法則,坦誠面對自己的人,往往也能讓別人對她掏心掏肺。宋欣穎笑說,自己有種神秘特質,會吸引大家和她說心裡話,「連來家裡修水電的師傅,都會在聊天時跟我出櫃。」而在聆聽的過程中,宋欣穎體會到,人的外表和內心往往是不一樣的;想要打動人心,則必須挖掘人物的另一面。「徹底區分好人和壞人常讓角色顯得刻板。但人是複雜的。即使是強勢的媽媽,只要仔細觀察,也一定能看到她柔軟的一面。」
帶著犀利的眼睛和柔軟的心,宋欣穎不只挖掘不為人知的內在性格,也看見台灣紛亂社會的可愛本質。沒有刻意隱惡揚善,也不落入悲情或療癒的二分法,宋欣穎告訴大家,儘管過程風風雨雨,我們一直走在幸福路上。
宋欣穎
畢業於台大政治系的宋欣穎,曾擔任報社影劇記者,之後遠赴日本、美國進修電影理論與編導,並獲得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電影碩士。2010年回台後為多部紀錄片擔任剪接指導;2013年創作動畫短片《幸福路上》獲得台北電影節、金穗獎最佳動畫片肯定;2015年出版散文集《京都寂寞》;目前則持續電影創作。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7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