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的台東池上,近年來藉著廣告取景與大明星加持,讓曾經的小米鄉聲名大噪,十年前台灣好藝術基金會進駐以及美學大師蔣勳的蹲點,使池上這城鎮越發兼備文化氣息,也凝聚出愛土、團結向上的驕傲與氛圍,更入選Booking.com 2018年全球10大新興旅遊城市,與日本札幌、美國文青之城波特蘭、澳洲布里斯本等地同在入選之列!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農業的四大重要時程,在這些節日中,池上也由台灣好基金會舉辦相應的活動,與居民同歡、與大地一同生息。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先生曾言:「以藝術回饋大地,讓美的事物在兩山之間蔓延。」延續著2014年的池上藝術村開村的計畫,2017年12月初,池上迎來台灣第一座由穀倉改建的藝術館「池上穀倉藝術館」,更是此言的最佳例證!
顛覆往常的開幕模式,「池上穀倉藝術館」懷著「辦喜事」的心情,向整個小鎮宣布讓每個池上鄉民與有榮焉的一刻,同時邀請從前最常使用這座穀倉的阿美族農友,改以接地氣的做法,帶領超過300位與會的鄉親、貴賓與藝術家,以歌聲傳唱,一起敬告天神大地,祝福池上穀倉藝術館的開館。
「池上穀倉藝術館」建築落成於民國48年,原為建興碾米工廠的穀倉,由多力米公司梁正賢先生的祖父梁火照先生所創立,池上藝術村開門後第二年,梁先生及台灣好基金會有感於「駐村藝術家的作品應該有池上自己的藝術館收藏展示」,在遍尋不著美術館落腳處的窘境時,主動提供老穀倉並自費改建,也是台灣第一個由居民共識凝聚的藝術館。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陳冠華老師,同時也是蔣勳的第一位學生則受邀改建穀倉,帶領學生及大直設計團隊規劃設計,花費一年的時間與池上鄉親們一起生活,透過活動、訪談尋找池上的共同記憶,挖掘在地的精神、美學。懷著對土地及池上日常的尊敬,陳冠華表示,透過親身體驗及田野訪談,希望讓藝術館降低「外地人的魯莽」之感,而這也是建築人該有的道德。
捨棄華麗炫目設計,陳冠華以在地樸實的風格延續米鄉穀倉的回憶,保留原有的天花板木結構,再以鋼構強化,並施作屋瓦隔熱,改以面向鐵道的開門方向,設置大片玻璃落地窗不僅引進陽光,也讓鄉親能夠更親近刻板印象中距離感十足的藝術館。透過窗,藝術館內的參觀者可看見火車經過的節節車廂,一陣陣哐啷哐啷的聲響入耳,重新體驗地方記憶。而改建後的藝術館,梁正賢先生以每個月「一塊錢」委託台灣好基金會經營管理。
開館首展,主要由「池上藝術村」所邀請的駐村藝術家提供作品進行展覽,包括蔣勳、席慕蓉、林銓居、葉海地、連明仁、池上鳳珠、董承濂、簡翊洪、拉飛 ‧ 邵馬九位藝術家的作品;藝術館的兩座大木門即是由藝術家拉飛‧邵馬手工所打造的。另外策展團隊將穀倉改建過程、居民訪談及池上的老照片以影像方式展出,透過居民微笑的臉孔與空間老照片互相交會,讓藝術館成為在地記憶復甦的場所。
除了主要展覽外,池上穀倉藝術館也連結了池上特色小店,製作「池上藝術地圖」,透過不同店家舉辦的藝術活動與展覽,展現池上在地的藝術能量。包括在地藝術家彭明通於「4.5 公里咖啡」的展覽、「走走池上」的市集、「ISwell」的工作坊…等。
未來,「池上穀倉藝術館」期許成為藝術家的交流平台及展示創作的空間,也是大家的藝術館,更印證鄉親對池上作為「人文藝術之鄉」的願景。
Info│池上穀倉藝術館
開館時間:10:30 – 17:30 (週三、週四 公休)
地址:台東縣池上鄉中西三路6號
電話:089-862089
Text / Diane Tang
via / 台灣好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