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粉紅色是女孩的顏色、藍色是男孩的顏色?
回到19世紀至20世紀初,女孩與男孩都穿白色,並沒有用顏色代表性別的觀念。小孩子們六歲之前都穿沒有明顯性別特徵的白色衣服,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容易清洗。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百貨商店發現如果嬰兒用品區分性別,可以賺更多錢。像是1918年商業雜誌Earnshaw’s Infants 就寫道:「粉色更適合男孩,因為粉色是一個果敢而強烈的顏色;藍色比較沉穩雅致,更適合女孩。」,一夕之間粉色正流行,所以決定了粉紅色是男孩用的顏色,粉藍色是女孩用的顏色。
然而這樣的情況到了1940年代,美國市場調查建議顏色應該顛倒過來。因此嬰兒潮世代是第一批女孩穿粉紅色,男孩穿藍色的世代。兒童在6、7歲前,並沒有性別意識。在幼齡就讓嬰兒處在視覺刻板印象,會對嬰兒的性別觀念產生人為影響。現在父母在寶寶出生前就可以知道性別,依照性別區分的嬰兒用品大受歡迎,因而市面越來越多這樣的商品。父母在寶寶出生前,就開始囤積嬰幼兒商品。南韓攝影師尹丁美(Jeongmee Yoon)發表了顏色與性別相關論文,之後拍攝了一系列作品,照片中孩子處在自己粉紅色或粉藍色世界裡。
|
|
像是鮮紅褪了色般,「粉紅色」(pink)這個字本身也很年輕。根據《牛津英語詞典》,這個字初次引用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末,用來形容淡紅色。而在此之前,pink通常是指一種以有機染料與無機物質混合製成的顏料,作法是在沙棘漿果或金雀花灌木的萃取物中加入白堊,以增加濃稠度。
黑色與白色的歷史
研究發現,西方圖像中,白色的運用失衡, 壓倒性佔有支配地位,包括書籍、博物館、媒體、廣告、電影、電視、軟體等,白色具有中心複雜地位,這一切基於白色是正常的普世標準大前提之下。
「翻開字典,看看黑色的同義詞,通常都是貶義、卑劣或是不祥的。再看白色,通常是純潔、高尚、乾淨的」,1968年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 這麼說過。
在顏色理論中,白色包含所有的顏色,黑色則表示沒有光。白色是標準背景色,代表白紙。在印刷上,白色表示沒有印色,黑色則是最深色。黑色吸收所有的光,代表黑暗和陰影。這種對立可以在顏色象徵史上發現。
在基督宗教與猶太教中,白色等同清潔、陽光、安全與良善,無論象徵意義或實質意義,都與黑色對立。黑色是汙穢,代表危險與黑暗。天使是白色的、魔鬼是黑色的。
為何黑白會與種族歧視有關聯呢?沒有一個人的皮膚顏色是真的白色或黑色,皮膚的顏色介於咖啡色與粉紅色之間。歐洲人開始稱呼自己是白人,大約是在黑人被當成奴隸販售的期間3。將非洲人分類成黑人、歐洲人分類為白人,確立了種族階級,當時需要這樣的種族階級,以便將剝削與奴役合法化。
今天視覺文化也有同樣象徵性的對立。灰姑娘有淡色的頭髮,而她的姐妹和繼母則有黑色的頭髮。在電影《星際大戰》中,天行者路克是髮色淡的英雄,擁有白人皮膚,而惡魔敵手黑武士則穿着黑衣2。善與惡就像黑與白一樣二元對立,這可能是無意識的結果,但是在我們的視覺語言中,仍處處存有這種對立。在視覺溝通中繼續套用這樣的刻板印象,將延續種族關係裡的殖民思想。
誤會了幾世紀的色彩美學
幾世紀以來,古希臘蒼白的大理石像與青銅像一直是美學的標準,事實證明,西方雕塑美學的精髓,其實是一場誤會。在2000年代,科學家利用紅外線、X光與紫外線掃瞄希臘雕像,證明事實上希臘雕塑本來有鮮明的顏色。
|
|
更多與色彩、政治有關的設計,都在La Vie出版《設計政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