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獸結合生死觀!日本藝術界「神隱少女」小松美羽談畫中獨特靈魂世界

充滿力量毫不遲疑地在畫板上勾勒出第一道線條,即使週圍被眾多雙眼注目環視,然而眼前穿著白色簡潔合氣道服,充滿靈氣的作畫女子,只見她先是氣定凝神地跪地冥想,讓自己入魂到作畫境界,隨之瀟灑地抓起顏料,恣意地在金色屏風畫板上宣洩出專屬她才能見著的守護獸奇幻形體。而她正是有著「神隱少女成人版」之稱,享譽國際畫壇的日本藝術家小松美羽,其落筆率性又俐落的姿態,加上畫作中那細膩強大的美感能量,皆將透過《繪獸繪靈—小松美羽台灣首個展》震撼台灣畫迷的心!

 

出生日本長野縣的小松美羽,擅長用繽紛色調、奇幻畫面,展現令人驚嘆的美學世界,這次受白石畫廊台北空間之邀,首次在台灣舉辦《繪獸繪靈—小松美羽台灣首個展》。年紀輕輕的她,自小即在大自然環境中成長,而這也或多或少促使她能見到另個空間形體神獸的機緣,雖從小就擁有能接觸它個世界的能力,但因為當時懵懂無知並不知曉那有多「特別」,伴隨著年齡增長,她才逐漸意識到原來那些「無形」形體並非常人所能窺見。像是注定被給予的這份天賦能力,加上曾目睹動物與親人離世的經驗,使小松美羽對於生死、靈魂特別敏銳,而她也藉由創作一一描繪出來這樣靈感養分,用畫筆勾勒出各種形體的神獸,闡述特殊生死觀外,也構築出她獨特的畫中靈魂世界。

 

 

Miwa_Komatsu(@miwa_komatsu_official)分享的貼文 張貼

 

畫中的獨特生死觀

宛若用畫譜寫出面對死亡的美麗詩篇,當看著小松美羽的作品時,無不被那豐富構圖和獨特筆觸畫風所吸引,而這也不免好奇她那深藏於畫作背後的故事底蘊究竟為何,對於自己的作品多與生、死有強烈連結,她表示:「我從小就很喜歡動物,可以說是在動物圍繞下成長,我想人類與動物沒有差別,誰比誰更為優秀這個觀念於我而言是不正確的。小時候當動物離世時,便可看到近似於靈魂出竅的瞬間,就像是一團能量。」,她繼續補充:「像是作品《四十九日》誕生的原因,是遇到我尊敬的書法家祖父過世時,當時我也見到了祖父靈魂出竅的一刻,那以能量方式存在的形式,讓我發現原來人與動物步入死亡時並無分別,無論是哪種形體,最終都會變成一團能量、回歸地球,在死亡的那一刻達到平等。」。

 

談及令她藝術家生涯聲名大噪的《四十九日》,這幅獻給已逝疼愛她的祖父的創作,其在命名上是否與往生到投胎的天數有關,對此她答道:「沒有錯,原來台灣與日本在對於死後的概念是相同的。面對死亡,每個人會選擇不一樣的情感去迎接,對我而言在祖父往生時所感受到的能量,讓我有了人與動物是平等的想法,藉此轉化為作畫靈感,希望將這樣的生死感觸畫下來,並用版畫方式呈現。在死後的四十九日間,亡者可能會在天堂或地獄接受審判,展開另一段旅程,我想傳遞這樣的想法給各位,因而有了《四十九日》這幅作品。」。

 

 

黑白到彩色的視界轉變

曾被日本報章雜誌以「恐怖的世界」來形容畫作風格的小松美羽,近年創作一改早期黑白色系風格,轉為濃郁艷麗色彩,對於顏色風格上有著如次大的轉變,她表示:「我很喜歡線條的呈現,所以學生時代我主要是做銅版畫。當時覺得神獸的世界用黑白色來呈現非常適合,然後有了到台灣和其他國家的旅行經驗後,反而覺得顏色很重要,可以表現出人的情感以及很多事情,因此開始使用多種顏色下去創作。」。

 

至於整體創作風格漸漸不再那麼恐怖,甚至帶有和平安定感,「約莫在28歲時,我開始『冥想』的習慣,變得不再是單純用第三隻眼看世界,而是以靈魂來感受這個世界,在心情上也變得較沉靜,我想這自然也反映在作品上。另外,過去我多是一個人作畫,然而現在有了團隊,不再是單打獨鬥,也開始嘗試各式媒材,在創作心情上想必與以往會有明顯不同。」小松美羽回答道。

 

藝術生涯最大創作《五次元》台灣首展 眼睛成創作關鍵元素

第四次造訪台灣的小松美羽,此回《繪獸繪靈—小松美羽台灣首個展》則為第一個在台灣開辦的畫展,她表示每次來台都能充滿感受到自然、土地與人的能量,上回來台時她的腦內更自然地浮現閃閃發光的龍之模樣,隨後她便將這份想像轉為創作題材,並難得地使用銀色線條來描繪神獸的輪廓,因而創作出《台灣水龍》作品。而在此次個展中,小松美羽也為台灣獨家創作了多幅作品,其中最為搶眼,也是她藝術創作生涯中最大幅作品《五次元》更是讓人為之驚嘆。

 

由於《五次元》是一旁作品吽獅子、阿獅子系列演變成最終形態,之所以興起這系列創作,她說:「這系列作品我以神獸的嬰兒、孩童、成人,以及最大張的神獸家庭為概念,藉此告訴大家即使是一般人肉眼看不到的神獸世界也與人們無異,有著家庭、傳承延續的概念,而強大的神獸也以溫暖的力量守護著我們。」。

 

 

在小松美羽的作品中不難發現「眼睛」是極為重要的元素,不僅具有點睛的效果,更是將畫所想訴說的氛圍傳遞之關鍵核心,「眼睛除了能見到邪惡、不好的東西外,我認為人彼此之間也能通過眼神達到交流。看到一個人的眼睛富有力量時,也可以得到他的力量,因此眼睛這個元素才會成為我創作重要的要素之一。」。

 

 

Miwa_Komatsu(@miwa_komatsu_official)分享的貼文 張貼

 

如同她所訴,雙眸能夠見識到好與壞,那麼比起一般人能看見更多的她,是否曾想過倘若有天無法再見識到另一種景色會是怎樣的情形?她想了一會答道:「在我們小的時候可能都有機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感受各種事物,然而隨著長大漸漸忙碌後,反而無法感受看到,我認為這蠻可惜的。也因此每次作畫前我都會進行冥想,這是個相當重要的步驟,因為可以幫助讓我的靈魂保持純淨,對於神獸抱持著尊敬外,也讓靈感能湧上來。為了不讓這樣的連結斷掉,我會去泰國和印度修行,一邊冥想一邊唸著箴言,與其擔心不如自然的面對,讓自己與那個世界連結,保持看得到的狀態。」。

 

神獸系列創作可望動畫化

被譽為「神隱少女成人版」的小松美羽,自言非常開心能有這樣的稱號,加上自己很喜歡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即使雖然有些害羞但卻也感到相當光榮。創作能量強大的她,被問及有否想過將神獸系列發展成更完整的動畫相關作品,她笑說先前在台灣有美術館館方人員向她這樣建議,自己在日本也曾與動畫相關人士接觸,對於這樣的想法不設限;而一旁的經紀人此時則補充《你的名字。》導演新海誠和小松美羽是相當交好的朋友,或許未來雙方有機會合作發展神獸系列相關影視作品。

 

對於此次來台首展並收到粉絲們熱烈支持與迴響,小松美羽開心表示台灣正進行的個展,對她來說是全新的冒險,並感謝大家在社群上幫忙宣傳。接下來想嘗的挑戰?「此次不僅是來開辦畫展,也希望自己此時能更上層樓,目前也有新合作企劃正在醞釀,今後還會有更多不一樣的事情發生,屆時也希望大家可以繼續支持。」。

 

 

Info | 《繪獸繪靈—小松美羽台灣首個展》

展期:2017.12.2-2018.1.7 免費參觀

時間:週二~週日 11:00-19:00 (週一公休)

地點:白石畫廊(台北市內湖區基湖路1號)

 

Photo via 白石畫廊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成立!聚焦臺灣美術近現代發展脈絡,典藏亮點、首檔展覽一次看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聚焦近現代臺灣美術,首展集黃土水、陳澄波國寶級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於2025325日正式掛牌成立,將以臺南市美術館2館為基地,展開臺灣第一座專責近現代美術發展、也是第二座國家級美術館的籌備工作。未來館內常設展將聚焦臺灣美術18951960年代作品,全面且系統性建構臺灣藝術發展脈絡;值得一提的是,大量典藏由前輩藝術家家屬無償捐贈,表達對臺南國家美術館最有力的支持。

→南美館「福爾摩沙時代」大展集黃土水《甘露水》、陳澄波未曝光之作等200件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聚焦近現代臺灣美術,首展集黃土水、陳澄波國寶級作品
臺南市立美術館2館將成為臺南國家美術館所在地。(圖片來源:南美館)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聚焦近現代臺灣美術,首展集黃土水、陳澄波國寶級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首展「福爾摩沙時代」,由臺南市立美術館策劃。(圖片提供:南美館)

為什麼臺灣需要一座國家級近現代美術館?

綜觀國際美術館發展趨勢,成立專題或斷代美術館,是國家美術發展達成熟階段的必然作為,例如羅浮宮收藏19世紀中葉以前廣義的古典藝術、奧塞美術館專責收藏1848年至1914年間的藝術作品、荷蘭國家博物館主要收藏荷蘭黃金時代藝術等。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聚焦近現代臺灣美術,首展集黃土水、陳澄波國寶級作品
「福爾摩沙時代」展覽現場。圖為朱銘《太極對招》。(圖片提供:南美館)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聚焦近現代臺灣美術,首展集黃土水、陳澄波國寶級作品
「福爾摩沙時代」展覽現場。圖為蒲添生《三美神》。(圖片提供:南美館)

2018年,臺灣啟動「重建臺灣藝術史」工作,展開對臺灣藝術文化、歷史的自我理解、詮釋工程,至今完成蒐藏前輩藝術家作品867件、檔案史料9萬件、修復作品文物8000件。前輩藝術家後代也大力響應,如順天美術館董事長許照信為完成父親許鴻源「為臺灣人留下一份文化遺產」的心願,將670件館藏全數無償捐給國家;許多前輩藝術家家屬也紛紛表示願意捐出珍藏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聚焦近現代臺灣美術,首展集黃土水、陳澄波國寶級作品
2021年國美館「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展出順天藥廠創辦人許鴻源博士的臺灣美術收藏。(圖片來源: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聚焦近現代臺灣美術,首展集黃土水、陳澄波國寶級作品
「福爾摩沙時代」展覽現場。圖為楊英風《鳳凰來儀(三)》。(圖片提供:南美館)

目前臺灣僅有一座國家級美術館,即位於臺中的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美館),其自1988年開館至今累積豐富典藏,不過礙於現有館舍空間有限,臺南國家美術館成立後,將可適度減輕國美館典藏及展覽壓力。歷經各方協調,考量新建館舍曠日費時,為盡快以國家級資源典藏臺灣藝術家作品,最終由臺南市政府主動提出將臺南市美術館2館無償撥用給文化部,作為臺南國家美術館使用。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聚焦近現代臺灣美術,首展集黃土水、陳澄波國寶級作品
「福爾摩沙時代」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南美館)

聚焦臺灣美術1895至1960年代作品

未來臺南國家美術常設展將聚焦臺灣美術18951960年代作品,持續研究、蒐藏及展示前輩藝術家作品,並完整、系統性地呈現臺灣藝術史發展脈絡;包含近現代領域的定義及研究、場館發展規劃、典藏制度訂定在內等工作,預計於2027年完成。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聚焦近現代臺灣美術,首展集黃土水、陳澄波國寶級作品
「福爾摩沙時代」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南美館)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聚焦近現代臺灣美術,首展集黃土水、陳澄波國寶級作品
「福爾摩沙時代」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南美館)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聚焦近現代臺灣美術,首展集黃土水、陳澄波國寶級作品
「福爾摩沙時代」展覽現場。圖為黎志文的大理石雕塑《之間》與李再鈐的《低限的無限》。(圖片提供:南美館)

掛牌記者會上,陳澄波、郭柏川、郭雪湖、蒲添生、張萬傳、潘春源、潘麗水、潘瀛洲、鄭世璠、陳夏雨、黃歌川、楊英風、陳陽春、蒲浩明等前輩藝術家家屬,已陸續表達捐贈作品意願,並在眾人見證下,共同簽署捐贈典藏意向書,期盼未來由國家保存、研究及常態展示臺灣美術史重要美術資產。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聚焦近現代臺灣美術,首展集黃土水、陳澄波國寶級作品
前輩藝術家家屬共同簽署捐贈珍藏意向書,表達對臺南國家美術館的支持。(圖片提供:南美館)

首展集結黃土水《甘露水》、陳澄波未曝光之作等200件作品

隨著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成立,館方委託臺南市美術館策劃的首檔展覽「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同步揭幕。展覽內容橫跨日治時期到戰後的各種藝術樣式與思潮,討論「地方色彩」、「國族意識」與「現代性」等議題,回顧臺灣美術如何在外來與本土的雙重影響下,逐漸發展出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並強調藝術家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創作歷程與精神,期盼喚起大眾對本土文化的深刻思考與認同。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聚焦近現代臺灣美術,首展集黃土水、陳澄波國寶級作品
「福爾摩沙時代」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南美館)

「福爾摩沙時代」集結多件國寶級作品,包含陳澄波從未曝光的《南海普陀山》、黃土水《甘露水》、張大千《廬山圖》等,這些藝術作品既是臺灣美術歷史的縮影,也見證藝術家的創新精神與對當時社會的深刻反思。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聚焦近現代臺灣美術,首展集黃土水、陳澄波國寶級作品
「福爾摩沙時代」展覽現場。圖為陳澄波珍貴作品。(圖片提供:南美館)

「不管別人要如何稱呼我們,但我們絕不會低人一等。」

文化部長李遠於掛牌記者會致詞時,特別取玉山社出版《曙光來臨之前》序文說道:「黃土水、陳澄波、陳植棋等人入選帝展時的心情,其實就像是陳傑憲在胸前比出框框的感覺:我們只是還沒有自己的名字,但絕不會低人一等。」2024年李遠陪著黃土水作品《甘露水》回到母校東京藝術大學,同場也展出陳澄波、李梅樹、李石樵、郭柏川、顏水龍、陳植棋等藝術家的自畫像,當他仰望著前輩藝術家們年輕、充滿自信的模樣,彷彿回到一百年前,看見他們彼此扶持、鼓勵並昂首闊步,在臺灣被日本殖民統治的時代,心懷志氣走出自己的路。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聚焦近現代臺灣美術,首展集黃土水、陳澄波國寶級作品
「福爾摩沙時代」展覽現場。圖為黃土水《甘露水》。(圖片提供:南美館)

臺南市美術館將擴建,保有城市美術館主體性

談及臺南市美術館未來動向,文化部表示,臺南市美術館將持續營運臺南市美術館1館,在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營運前,也將協助館內策展,未來館舍將擴展至農水署嘉南管理處現有空間,保有臺南專屬的城市美術館主體性。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聚焦近現代臺灣美術,首展集黃土水、陳澄波國寶級作品
南美春室。(圖片來源:W春池計畫)

資料來源|臺南市立美術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英國藝術家Oli Epp個展登台!劇場構圖搭怪奇物種,幽默再現社群媒體不間斷的「扮裝表演」

師大美術館展覽《奧利・艾普的小鹹點》!英國藝術家Oli Epp亞洲首個展在台北

英國藝術家Oli Epp(奧利.艾普)首次亞洲個展在台灣!《奧利・艾普的小鹹點》(Hors d’œuvres)即日起至2025年5月15日於師大美術館展出,不僅匯集藝術家多件知名作品、2025年新作,更有本次在台期間將故宮展品結合泡麵所完成的創作。此外,師大師生團隊也延伸Oli Epp的繪畫作品,透過動畫與AI生成技術打造沈浸式短篇,為展覽創造不同的觀看與體驗路徑。

社群媒體仿佛一座無疆界的巨型劇場,人們重現現實、或擷取現實摻點虛擬想像,在這座劇場中「扮裝」或「表演」——你是否也參與其中?英國藝術家Oli Epp(奧利.艾普)有感於此,於是將源自現實生活、影視作品、社群媒體等的元素挪用並解構,透過摩登、怪誕、略帶詼諧的繪畫作品,反映社群媒體文化盛行所衍生出的形象塑造、社交關係互動等等現象。

師大美術館展覽《奧利・艾普的小鹹點》!英國藝術家Oli Epp亞洲首個展在台北
師大美術館《奧利・艾普的小鹹點》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師大美術館)
師大美術館展覽《奧利・艾普的小鹹點》!英國藝術家Oli Epp亞洲首個展在台北
師大美術館《奧利・艾普的小鹹點》展覽現場。(圖片來源:師大美術館)
師大美術館展覽《奧利・艾普的小鹹點》!英國藝術家Oli Epp亞洲首個展在台北
師大美術館《奧利・艾普的小鹹點》展覽現場。(圖片來源:師大美術館)

這場表演,我們都參與其中

當代社群媒體重即時性、視覺性,並設有公開、數據化的回饋機制,這讓使用者為了吸引視線、追求按讚及留言等互動,發展出不只是記錄生活、更是在「表演」生活的行為模式——人們在此塑造理想形象、編導自身的故事,在數位空間中進行刻意的展演。《奧利・艾普的小鹹點》透過Oli Epp平滑的電繪風格繪畫,聯想社交媒體的劇場表演,反思虛實生活中複雜的互動關係。

人、物合一的怪奇物種,在平面劇場輪番登台

Oli Epp常使用油彩、壓克力為材料,透過平滑、流暢的噴槍及繪畫方式,塑造色彩鮮明、輪廓清晰的畫面。他將對社群媒體、影視作品、當代生活的觀察融入繪畫,以怪誕奇異的構圖,讓筆下角色呈現戲劇化的非真實形象;然而,他們並非全然虛構——人物身穿的名牌服飾、臉上的時髦妝容、耳邊的AirPod、手上拿的信用卡……各種你我熟悉的消費象徵,都提醒著觀眾這是源於現實生活的觀察,展現現代人對於品牌與個人風格的過度執著,彷彿在提醒:「記得對生活中種種的『過量』行為保持距離。」

亮點作品《夢遊者》:以奇幻氛圍紀錄生活災難

Oli Epp的作品看似無厘頭,實則透過物件指涉特定意義與社會現象,或反映他個人的生活記憶。如作品《夢遊者》的角色穿著粉紅色長裙、身旁有隻小羔羊相伴,腳步輕盈地在斑馬線上跳躍;看似夢幻無害,遠方卻有顆紅色警示燈暗示著潛藏的危險即將到來。這件作品源自Oli Epp幾個月前一場生活災難,當時他在深夜半睡半醒之間,不慎沒將水龍頭關好,導致公寓淹水,於是將這場災難化為《夢遊者》,繪出一場暗藏危機的夢境。

師大美術館展覽《奧利・艾普的小鹹點》!英國藝術家Oli Epp亞洲首個展在台北
奧利・艾普,《夢遊者》(Sleepwalker),2025,油彩、壓克力於畫布,200 × 180公分。(圖片提供:Oli Epp)
師大美術館展覽《奧利・艾普的小鹹點》!英國藝術家Oli Epp亞洲首個展在台北
藝術家Oli Epp的工作室。(圖片提供:Oli Epp)

在台完成新作《唐》:拼接故宮文物與泡麵,慢與快的矛盾對照

值得一提的是,《奧利・艾普的小鹹點》為Oli Epp首次亞洲個展,也是師大美術館規劃的學生交流展,主要代理藝廊Semiose及藝術家慎重看待這次與台灣觀眾與學生見面的機會。Oli Epp這次為個展來台停留一個月左右,充實異地體驗也期待開啟新的創作靈感,展覽中的《唐》(Tang)正是他在台期間完成的作品,其靈感來自藝術家參觀故宮時所見到的唐代三彩馬,陶馬的傳統工藝表現令他印象深刻,於是他靈機一動將三彩馬與泡麵結合,讓慢工煉成、流傳數百年的工藝品與速食、規模化產品組合,創造一種矛盾又詼諧的視覺印象。

師大美術館展覽《奧利・艾普的小鹹點》!英國藝術家Oli Epp亞洲首個展在台北
右為於台灣期間繪製的作品《唐》。(圖片提供:師大美術館)

師大學生響應數位沉浸短篇

展覽開幕當天,臺師大圖文傳播學系碩士班師生團隊自Oli Epp作品《阿爾戈斯》(Angos)延伸發展,透過動畫與AI生成技術,打造一充滿懸疑氛圍的沉浸式短篇。《阿爾戈斯》繪出一隻頂著9顆眼睛的黑貓,牠巨大的眼睛總凝視著前方,作品靈感源自希臘神話中的百眼巨人,傳說中他永不必眼,因此沒有秘密能逃脫他的視線。未來,師大美術館也將持續扶持新銳藝術家,並將學生團隊創作列入未來展覽主題之一,持續開拓大學美術館的展演深度及交流廣度。

師大美術館展覽《奧利・艾普的小鹹點》!英國藝術家Oli Epp亞洲首個展在台北
(圖片提供:師大美術館)

《奧利・艾普的小鹹點》

展覽時間|2025.03.1605.15

展覽地點|師大美術館3樓(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五 09:3017:30,週六日 10:0017:3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