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台北世大運中力克強敵、勇奪銅牌的中華女籃隊,更於日前獲頒106年運動精英獎「最佳運動團隊」殊榮。其中以亮眼表現爆紅的11號王維琳當初一戰成名,世大運期間,Instagram粉絲從2000人飆升到6萬多人、臉書上也緊急成立粉絲團,新光三越、遊戲廠商廣告代言都找上他。儘管如此,現效力於中華電信女籃隊的王維琳以一句「我仍是運動員」,展現了他對籃球的堅持和熱愛。
有如一陣旋風降臨、橫空出世的王維琳,其實國小時是個70多公斤的小胖子、中學時因家中經濟狀況不好要跟著爸爸在傳統市場工作、更曾因練球受傷差點再也無法正常走路……,對比球場上叱咤風雲的英姿,研究所上台報告時一度緊張到說不出話,與現在演說時行雲流水反差極大。就讓我們走進維琳內心世界一窺究竟,為大家一一解密關於他的3個關鍵字。
小胖子「維尼」翻身記
記得第一眼見到維琳時,遠遠看見他從師大校門走出來,微涼的秋日午後,只穿一件白色踢恤外頭罩著灰黑運動連帽外套,看上去清瘦的模樣,外套穿在他身上顯得空曠了些。
國小時的維琳很愛喝飲料、吃炸雞,155公分、70多公斤的胖胖外型,因此有個可愛的外號:小熊「維尼」。但是他很早就知道,要想成為一名專業球員,需要更多的肌肉和體力,於是開始認真減肥和忌口,同時接受嚴格的體能訓練與重量訓練。
身為老么,上面有兩個哥哥,10歲出頭的維琳經常找哥哥們一起打球,雖然年紀和性別的差距讓他老是被電,但他形容那是「鬥智的比賽」,兩位哥哥還不知道日後這個妹妹會如此爭氣,在世大運為國爭光、向全世界展現台灣的體育實力。
老天賞臉,國中時抽高20公分,後來一直長到180公分才停止,加上日益精進的球技,不打球就太可惜了。只是,一次次說服媽媽的過程伴隨著爭執和委屈,有話直說的個性,讓母女倆幾乎天天吵架。籃球是維琳的生命,但這條路走得辛苦。小學曾經左手手肘脫臼導致後遺症,媽媽因而堅決反對他打球,國二時因家中經濟狀況需要幫忙,無法參加球隊。好動的他曾一度轉改學擊劍,很快就上手的純熟技巧,有機會成為擊劍國手。但對籃球的熱愛始終未減,還是瞞著家裡偷偷跑去跟男籃打球切磋球技、一解癮頭。
相較於擊劍是個人項目,維琳更喜歡團隊合作,加上愛熱鬧的個性,觀眾掌聲正是他滿滿的動力來源, 維琳形容自己:「可能天生有點過動吧,我很喜歡運動,停不下來,沒辦法像一般學生乖乖坐好。」說話同時,維琳身體跟著搖動,表現出坐不住椅子的樣子,展現了頑皮的一面。
關鍵字No.1:#30000小時 運動員該有的樣子
24、11、180。認識維琳後,我常戲稱這才是維琳的3個關鍵數字:24歲、身高180公分、與流川楓有著相同的11號背號,完美的神組合(笑)。不過,玩笑歸玩笑,關於維琳的第一個關鍵字也是數字:30,000小時。
天生過動 陀螺轉不停
經歷努力減肥又長高,到了高中卻因為變得過瘦而被要求增胖,以免承受不住球場上的激烈衝撞。每晚訓練後補充高熱量的宵夜餐,即使再飽也逼自己繼續吃,「那陣子真的滿煎熬的」。從小到大這一路胖胖瘦瘦、先努力減肥再拼命增重,只要教練一聲令下要求,維琳乖乖照辦,為的就是成為一名真正的球員。
相較於國際職業球隊有專業的營養師和健身教練,在球隊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維琳有自己一套飲食控制和嚴格的體能訓練法,數年來不間斷督促自己,目前體脂肪控制在標準的14%、體重70公斤。曾經好奇抽煙,但現在完全不煙、偶爾慶祝才喝酒的他,努力維持運動員應有的體能和體態,「我覺得運動員本來就應該要有運動員的樣子。」維琳補充說道,對他而言,這是他面對籃球生涯的基本功,也是對自己的尊重。歐普拉曾說:「你不是成為你想要的,你成為你所相信的」,而相信自己是一名專業球員、相信自己必須做好一名球員,維琳正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
也許是看見維琳長到兩個哥哥的身高了,也許是看見他的決心,看見他筆直盯著籃球路的堅定眼神,媽媽終於放軟態度轉而支持,維琳以自己的專注力為起點,追求屬於自己的唯一。籃球,是他的起點,也是他永不停止的終點。
作家三島由紀夫是這麼形容少年的:「少年就像一只陀螺。剛開始轉動的時候,很不容易穩住重心,就這麼歪著陀身,不曉得要滾向何方去。總之先轉了再說。隨著轉動,陀螺就能逐漸站立起來。」維琳就是這樣先轉了再說。然後就像那只逐漸找到重心的陀螺,對於妨礙目標的事物毫不眷戀地割捨,陀螺已然站立起來。
量級突破 超越一萬小時定律
從2011年加入球隊至今,每天5、6點晨起訓練、中午吃飯休息、晚上再繼續練球到8、9點,11點就寢,這是維琳6年多來嚴格而規律的生活。平均一週練球六天、一天7、8小時是常態,集訓期間一天超過12小時更是家常便飯,他一派輕鬆地笑說:「就跟你們上班一樣啊,忙季加個班。」還反過頭來安慰我們加班採訪辛苦了。中學六年期間,雖然不是職業隊,但除了中斷的半年和受傷期間,平均一週六天、每天10小時的訓練也沒有少過。算下來,維琳加入中華電信隊後的6年期間已累積1萬5千多小時的訓練,加上中學時代,則早已超過3萬多小時。
許多人都聽過由加拿大暢銷作家葛拉德威爾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主張任何人想成功至少要花費一萬小時的努力才能成為專家。一萬小時定律後來又被其他學者加上註解,必須在「刻意練習」和「全心投入」下才能成立。算一算維琳這12年來,正是在全心投入的刻意練習下付出了30,000多小時的努力,早已遠遠超過一萬小時的基礎,知名的google工程師吳軍曾提出量級思維是一般人和專家的差別。而維琳三萬小時的付出可說是量級上的突破,3萬小時也是他所有汗水、淚水和傷口的總和。
#30000,正是他的第一個關鍵字。
▶【專訪】沒有壓倒性的勝算前就靠壓倒性的付出 解密中華女籃王維琳爆紅的3個關鍵字(下)
採訪 / 陳君與
文字 / 陳君與
文字整理 / Eva Hung
攝影 / Cooper Chang
場地提供 / 鬧咖啡 NOW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