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迷注意!2018年最令人期待的12個國際大展一次公開!

藝術設計迷注意!2018年最令人期待的12個國際大展一次公開!

揮別 2017 令人目不暇給的一年,2018 有什麼樣令人期待的國際藝術大展呢?友站非池中藝術網特別精選了12 個,美、歐、亞三大洲必追蹤的藝術大展,讓我們一起來瞧瞧吧!
 

1. 香港|第 6 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Art Basel Hong Kong

2018.03.29 - 03.31

巴塞爾藝術展最早在瑞士舉辦,之後跨出歐洲,先後於邁阿密與香港分別開設展覽,邀請全球各洲的藝廊設展。第六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光映現場」展區由北京藝術實驗室總監李振華策展,而亞里西格拉斯–坎托爾(Alexie Glass-Kantor)將再次為「藝聚空間」策展。除了往年參展的藝廊外,另外也有新的藝廊參展,臺灣的亞洲藝術中心便是其一。臺灣的尊采藝術中心、耿藝廊、就在藝術空間、誠品畫廊、安卓藝術、其玟畫廊、亞洲藝術中心、索卡藝術中心也有參展。

 

2. 巴西阿雷格里港|第 11 屆南方共同市場雙年展(Mercosul Biennial

2018.04.06 - 06.03

創建於 1996 年,南美共同市場(簡稱南共市)視覺藝術雙年展基金會是一個非盈利的私人基金會,展出作品範圍限於拉丁美洲藝術,延續首屆策展人費德里克莫拉艾斯(Federico Moraes)最初使命,從非歐洲中心的視角重寫拉丁美洲藝術史。除了透過藝術來促進南美共同市場一體化外,雙年展每年在教育項目都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和財力資源,提供了成千上萬的人文化和藝術,並建立一個更公平的團結的社會,這也是南方雙年展與世界其他雙年展有著非常不同的特點。

 

3. 塞內加爾達卡|第 13 屆達喀爾非洲當代藝術雙年展(Dak'Art Biennale

2018.05.03 - 06.02

達喀爾雙年展創辦於 1990 年,原是以非洲當代文學為主的聚會,漸漸才以非洲當代藝術發展重心,1996 年正式命名為非洲當代藝術雙年展,致力於發現和推廣非洲當代優秀青年藝術家,為非洲大陸上最大型的常態性視覺藝術展演,雙年展每逢偶數年的 5 月至 6 月舉辦。

 

4. 義大利威尼斯|第 16 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

2018.05.26 - 11.25

第十六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人伊馮法瑞爾(Yvonne Farrell)和謝莉麥克納馬拉(Shelley McNamara)將此屆主題訂為「自由空間(Freespace),透過具規模與質量的空間,向參觀者傳達建築的複雜空間性。並強調自然免費贈與的資源:陽光、空氣、重力、物質,以傳達自然與人造資源的概念。黃聲遠建築師及田中央工作群將代表臺灣參加第 16 屆威尼斯建築,並以活在宜蘭–連接山海水土為主題於威尼斯進行展出。

 

5. 德國柏林|第 10 屆柏林雙年展(Berlin Biennale

2018.06.09 - 09.09

「在開放空間中實驗、辨認、批判藝壇的最新趨勢,給予年輕藝術家機會去接觸更廣闊的觀眾層面」是柏林雙年展自成立以來所遵循的宗旨。第 10 屆柏林雙年展的策展人嘉比尼科波(Gabi Ngcobo)將與其策展團隊持續把雙年展定調為探索議題、擴大形式的實驗平台,並將今年主題訂為「I'm not who you think I'm not.」。展覽的規劃與方向將從柏林這個與世界對話的城市之立場出發。


6. 英國利物浦|第 10 屆利物浦雙年展(Liverpool Biennial

2018.7.14 - 10.28

創辦於 2000 年的利物浦雙年展雖然創辦時間不及威尼斯雙年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與卡塞爾文獻展來得久遠,但因專業的策劃能力與堅韌的辦展活力,使其在短時間內成了世界上最具名望的藝術節之一,同時也是英國最大的當代視覺藝術節。此次主題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Beautiful world, where are you ?),延續其「藝術家介入社區」最大特色,藝術家將散佈於全市 40 多個公、私立美術館、藝術空間進行展出。

 

7. 日本越後|第 7 屆越後妻有三年展(Echigo-Tsumari Art Triennale

2018.07.29 - 09.17

日本的兩大藝術季「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與「瀨戶內海藝術祭」皆由北川弗蘭所策劃,地點皆位於人煙罕至或老年化嚴重的海島與村落。三年一次的展覽中,來自各國的藝術家將與當地居民共同創作,每一件藝術品都與當地人文、自然精神相互呼應,使源逐漸凋零的鄉村有了新的可能性。策展人北川弗蘭認為現代美術只在美術館及藝廊展出的模式太過於狹隘,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其實都是美術的一環。

 

8. 韓國光州|第12屆光州雙年展(Gwangju Biennale

2018.09.07 - 11.11

光州雙年展於 1995 開展,首開亞洲雙三年展的先例。第 12 屆光州雙年展將以「意想邊界(Imagined Borders)」為主題,邀請克拉拉金(Clara Kim)、大衛提(David Teh)等 11 位策展人合作,將重點介紹光州的歷史與地域意義,並延伸至全球,探討政治、經濟、邊境等面向,尤其是在無形但實質的界線(如國界和世代)上。2018 年的光州雙年展除了主場館外,亞洲文化殿堂(Asia Culture Center)、光州美術館(Gwangju Museum of Art)等文化、歷史空間也將用於展覽。

 

9. 巴西聖保羅|第 33 屆聖保羅雙年展(São Paulo Biennial

2018.09.07 - 12.09

聖保羅雙年展於 1951 年開展,是全球資歷第二的國際藝術展覽,也是第一個脫離歐洲地區舉辦的雙年展。第 33 屆的聖保羅雙年展以「情感親和力」(Affective Affinities)為題,不同共同策展的模式,以分權的分是多元呈現這次的主題。策展人加百列佩雷斯–巴雷那(Gabriel Pérez-Barreiro)邀請來自七個不同背景、藝術實踐的藝術家合作,將重點放在藝術家與創作過程的關係,並讓作品與同齡人對話。七位藝術家分別構思了不同的群展,共有七個不同的展覽,內容包括工作形象、抽象歷史、藝術敘事、形象轉變、身分問題等。

 

10. 韓國首爾|國際藝術博覽會(Korea International Art Fair, KIAF)

2018.10.04 - 10.07

自 2002 開展以來,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將在 2018 年舉辦第 17 屆,目前是亞洲領先的藝術市場與藝術博覽會之一,邀請各國畫廊參展,並且每年都會挑選一個國家作為主題國,展示該國的藝術家與畫廊。臺灣自開展以來都有參加,在 2016 年更首次以主題國身分參展。

 

11. 法國巴黎|第 45 屆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Foire Internationale d'Art Comtemporain, FIAC)

2018.10.18 - 10.2

始於 1974 年,原名巴黎當代藝術國際沙龍,為法國最富盛名的當代藝術展,同時被譽為世界最大當代藝術展之一,每年 10 月在巴黎舉行,為期四天展出。主要展出地點為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除了大皇宮室內展外,FIAC 也一直秉持開放性的傳統 Hors les Murs(展牆之外)會在附近知名景點舉辦戶外展,將當代藝術帶至各處。參展畫廊以歐洲畫廊為大多數,不過官方也表示,美國畫廊參展數逐年提升,在 2017 達到總畫廊數的 20%。

 

12. 中國上海|第 12 屆上海雙年展(Shanghai Biennale

2018.11.10 - 2019.03.10

上海雙年展在 1996 年中國上海美術館首次舉辦,為中國第一個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歷經了 21 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亞洲最重要的雙年展之一。2012 年起,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成為上海雙年展的主辦機構和主展場所,其改造自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南市發電廠,並於同年提出了策展人制度。從 2014 年第十屆開始,上海雙年展首次採用了總策展人負責制,而第 12 屆上海雙年展主策展人將由墨西哥藝術家夸特莫克梅迪納(Cuauhtémoc Medina)擔任。

 

via / 非池中藝術網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大阪世博「美國館」:以「美麗的美國」打造建築,5大沉浸式展區呈現太空未來、月球岩石

2025大阪世博「美國館」:以「美麗的美國」打造建築,5大沉浸式展區呈現太空未來、月球岩石

2025大阪世博在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美國館以「一起想像我們能共創的未來」(Imagine What We Can Create Together)為主題,場館則為「美麗的美國」(America the Beautiful)主題,展館將涵蓋美國在科技、太空探索、教育、文化以及創業精神等領域,透過五大沉浸式展區,呈現一場關於美國之美與卓越的動態體驗!

轉化日本古老木橋意象為「美麗的美國」

美國館由美國建築團隊Trahan Architects 打造,外觀流淌著日本的「侘寂」(wabi-sabi)美學,設計靈感則來自日本古老的木造拱橋。建築由兩座木造立面、三角形結構的建築構成,並與一座懸浮發光的立方體形成鮮明對比,從遠處看有如峽谷地景般壯闊。高達9.45公尺的巨型LED螢幕,將環繞弧形舞台四周,並會投影美國經典的城市地標與自然景觀,引領訪客展開一段獨特的空間旅程。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5大展區開啟沉浸式的美國之旅

展覽則由BRC Imagination Arts策畫,主軸為「一起想像我們能共創的未來」(Imagine What We Can Create Together),將透過五大主題展區呈現美國的多重面貌。為了讓訪客能更容易理解展覽內容,美國館也特別設計一位充滿活力的動畫角色「Spark」,不僅會擔任導覽者,更將陪伴每一位來訪者踏上探索旅程。

美國館也特別設計一位充滿活力的動畫角色「Spark」,不僅會擔任導覽者,更將陪伴每一位來訪者踏上探索旅程。(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美國館也特別設計一位充滿活力的動畫角色「Spark」,不僅會擔任導覽者,更將陪伴每一位來訪者踏上探索旅程。(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交流(Exchanges)展區,將介紹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學、學術與專業交流計畫,讓訪客透過親身故事深入了解美國提供的機會與多元文化背景。創新(Innovation)展區,則呈現美國在農業科技、奈米科技等領域應對全球挑戰的創新實力,並會讓訪客體會科學、設計與創意,是如何轉化為改變生活的力量。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旅遊(Travel)展區將透過沉浸式視覺體驗,帶領大家領略從國家公園、音樂節,到小鎮風情的美國風貌,囊括全美50州、哥倫比亞特區與美屬領地的在地魅力與文化多樣性。太空(Space)展區則聚焦美國在太空探索的過去與未來,展出實物與原型,包括阿波羅計畫、阿提米絲任務(Artemis Mission)等里程碑,同時致敬美日之間的太空合作夥伴關係。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啟航:飛向月球與更遠之處(Launch: To the Moon and Beyond)展區,則位於中央懸浮立方體中,將以環繞式LED螢幕與音效模擬NASA火箭發射場景,Spark將引領觀眾踏上一場震撼視覺與感官的太空之旅。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除了5大展區外,「Join Us & Thank You」區則會呈現鮮明的海報風格與 QR Code,展示美國在創新、旅遊與交流領域的成果;特別的是,本區也會展出阿波羅17號在1972年於月球上所採集,約有37億年歷史的118克月岩石(玄武岩),向 1970年大阪世博會曾展出的美國月球岩石致敬。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在太空主題餐廳品味美式風味

看完展覽後,則不妨到由Living Hospitality負責營運的美國館餐廳,牆面將有來自哈伯與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 James Webb)的影像,並將菜單結合太空主題,提供以美國食材為主角的在地風味餐點,包括「極光阿拉斯加鮭魚漢堡」(Aurora Alaskan Salmon Burger)、「星雲手撕豬肉」(Pulled Pork Nebula)、「星辰緬因龍蝦堡」(Stellar Maine Lobster Roll)等。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圖片來源:USA Pavilion ©Hufton+Crow)

2025大阪世博「美國館」
期間: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
更多資訊可至美國館官網查詢

資料來源|USA PavilionTrahan Architects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大阪世博「法國館」揭開法式生活藝術的養成之道!LV、Dior都參展,交織時尚工藝的自然劇場

大阪世博法國館集結LV、Dior、Chaumet等時尚與珠寶品牌!揭秘法式生活藝術

說到法國,你最先想到什麼?是浪漫,或是時尚?以上兩者都被巧妙融入2025大阪世博「法國館」當中!

法國館以「愛的頌歌」為題呈獻一座「自然劇場」,外觀如劇院舞台的場館內暗藏著蜿蜒廊道,揭開法國在藝文、時尚、科技等領域的精湛技藝,屋頂花園則重現法國自然風光,鼓勵人們與大自然建立聯繫。此外,由LVMH策劃的時尚內容亦值得關注,集團旗下時裝屋Louis VuittonDiorCeline及珠寶世家Chaumet,都將以工藝為切角,帶來結合日本文化與自然元素結合的展覽。

大阪世博法國館集結LV、Dior、Chaumet等時尚與珠寶品牌!揭秘法式生活藝術
2025大阪世博法國館。(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LVMH)

發想自日本紅線傳說的「愛」之敘事

日本流傳著「命運紅線」的傳說,意指命運註定被牽絆的兩個人,會透過小拇指上一條看不見卻堅韌、彷彿被施以魔法的紅線相互聯繫著。法國館浪漫地以紅線傳說延伸出「愛的頌歌」主題,讓愛的3種形式——「愛自己」、「愛他人」及「愛自然」——貫穿展館建築及展覽內容,講述法國在藝術文化、科技等領域的精湛技藝(savoir-faire),如何成就法式生活風尚;同時將法國自然地貌融入展館,揭示人類在生活中與自然連結的重要性。

大阪世博法國館集結LV、Dior、Chaumet等時尚與珠寶品牌!揭秘法式生活藝術
(圖片來源:LVMH)

連結人類與非人類世界的「自然劇場」

法國館的位置非常理想,面向大阪世博主入口,訪客一出地鐵站遠遠就能看到。場館由法國、義大利建築及設計團隊ColdefyCRA-Carlo Ratti Associati攜手,以「自然劇場」(Theatrum Naturae)為概念,打造一處人類與自然共生的棲地,詮釋設計連結人類與非人類世界的力量,鼓勵觀眾重新發現與大自然之間的連結。

大阪世博法國館集結LV、Dior、Chaumet等時尚與珠寶品牌!揭秘法式生活藝術
(攝影:蔡耀徵 © La Vie)

來到法國館入口,迎面的是富現代感、向外開放的立面,正面像是一座面向公眾的劇院舞台,側面則完全被覆蓋,為後續「好戲」保留神秘感,吸引訪客入內一探究竟。場館路徑先引領訪客沿著蜿蜒樓梯向上,漫步觀景陽台般視野開闊的環形步道觀展,最後抵達屋頂花園,再緩緩步行返回地面。

大阪世博法國館集結LV、Dior、Chaumet等時尚與珠寶品牌!揭秘法式生活藝術
(圖片來源:Coldefy、CRA-Carlo Ratti Associati/攝影:Julien Lanoo)
大阪世博法國館集結LV、Dior、Chaumet等時尚與珠寶品牌!揭秘法式生活藝術
(圖片來源:Coldefy、CRA-Carlo Ratti Associati/攝影:Julien Lanoo)
大阪世博法國館集結LV、Dior、Chaumet等時尚與珠寶品牌!揭秘法式生活藝術
(圖片來源:Coldefy、CRA-Carlo Ratti Associati)

屋頂花園,人類與自然共生的棲地

屋頂花園是法國館的一大亮點,這是一座歡迎所有生物棲息的樂園,景觀重現法國不同地區、從高山到海岸的自然風光,提醒人們時刻與自然保持聯繫。此外,完全被植物覆蓋的屋頂自成微氣候,能在炎熱夏日有效為場館內部降溫,有助於減少可能產生的城市熱島效應。

深入探究法式工藝!LV、Dior、Celine、Chaumet齊聚法國館

雖法國館內容涵蓋藝術、文化、科技、生態等領域,但說到法國,怎能不提時尚?繼擔任2024巴黎奧運主要贊助商後,LVMH集團再度參與國家盛事,其旗下時裝屋、珠寶世家等都將呈獻精彩內容:Louis VuittonDior將策劃常設展(4/1310/13),CelineChaumet帶來快閃展覽(4/135/12),展現深厚的硬箱、時裝及珠寶工藝底蘊,呼應法國館展現法式精湛技藝(savoir-faire)的精神。以下帶看各展覽亮點:

大阪世博法國館集結LV、Dior、Chaumet等時尚與珠寶品牌!揭秘法式生活藝術
(圖片來源:LVMH)

▍Louis Vuitton,穿越時空的硬箱圖書館

2024年底開幕的紐約臨時旗艦店,Louis Vuitton再度與來自OMA的日本建築師重松象平(Shohei Shigematsu)合作,構思一場以「硬箱圖書館」為亮點的展覽。現場將集結85Louis Vuitton具代表性的硬箱作品,及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Daito Manabe)創作、畫面如夢幻晶洞的錄像裝置,展現品牌引以為傲的硬箱製作工藝;聲音場景也毫不馬虎,由法國媒體聲音研究中心(IRCAM)特別設計。

大阪世博法國館集結LV、Dior、Chaumet等時尚與珠寶品牌!揭秘法式生活藝術
(圖片提供:Louis Vuitton)
大阪世博法國館集結LV、Dior、Chaumet等時尚與珠寶品牌!揭秘法式生活藝術
(圖片提供:Louis Vuitton)

▍Dior,時裝到香氛、歷久彌新的法式優雅

展覽以呼應法國國旗藍、白、紅三色的經典「Dior Bar Jacket」揭開序幕,這款源自1947年的設計藉束腰剪裁凸顯女性身體線條,在二戰後掀起「New Look」時尚革命,傳承至今也由歷任創意總監延伸出多代版本。

大阪世博法國館集結LV、Dior、Chaumet等時尚與珠寶品牌!揭秘法式生活藝術
展覽以呼應法國國旗藍、白、紅三色的經典「Dior Bar Jacket」揭開序幕。(圖片來源:LVMH)

緊接時裝的是Dior香氛作品,Miss DiorJ’adore等名作一字排開,將與日本設計師吉岡德仁、攝影師高木由利子之作,一同在法國佈景設計大師Nathalie Crinière打造的佈景中閃耀光芒。

大阪世博法國館集結LV、Dior、Chaumet等時尚與珠寶品牌!揭秘法式生活藝術
(攝影:蔡耀徵 © La Vie)

▍Celine,串連巴黎意象與日本傳統工藝

Celine從日本「漆器」(Urushi)切入,將其與自家經典標誌「Triomphe」串連,展現品牌與日本文化及工藝知識間的連結;現場也將展出視覺藝術家中村壯志(Soshi Nakamura)及致力推廣漆器工藝的「彦十蒔絵」之作

大阪世博法國館集結LV、Dior、Chaumet等時尚與珠寶品牌!揭秘法式生活藝術
(圖片來源:LVMH)
大阪世博法國館集結LV、Dior、Chaumet等時尚與珠寶品牌!揭秘法式生活藝術
(圖片來源:LVMH)

來認識「Triomphe」的有趣出身!故事得從1970年代說起,當時品牌創辦人Céline Vipiana的車子在巴黎凱旋門附近拋錨,等待支援時她意外發現圍繞凱旋門的鎖鏈是由雙C組成,恰巧呼應自家品牌,於是以鎖鏈為靈感設計出「Blazon Chaîne」圖樣;時間來到2018年,Hedi Slimane擔任品牌創意總監時為這經典圖樣取了新名「Triomphe」,並推出同名方包,風靡一時。究竟Celine會如何將「Triomphe」與漆器結合?令人期待。

大阪世博法國館集結LV、Dior、Chaumet等時尚與珠寶品牌!揭秘法式生活藝術
Celine「Triomphe」標誌靈感來自凱旋門的鎖鏈。(圖片來源:Celine)

▍Chaumet,以「蜂巢」為題的珠寶工藝饗宴

擁有兩百多年歷史、擅於將大自然之美轉譯為珠寶的Chaumet,將以自家最具代表性的「蜂巢」標誌為題,展現精湛珠寶工藝。為什麼是蜂巢?在拿破崙時代,Chaumet曾是皇家御用珠寶商,而蜜蜂是當時的皇室標誌之一,象徵著權力、忠誠與豐饒;蜂巢則蘊藏大自然的豐沛生命力,其六角形結構和繁複幾何線條不僅為珠寶造型注入無限靈感,也巧妙呼應著法國的國土輪廓,自那時起蜜蜂及蜂巢元素便常見於Chaumet的珠寶作品中,品牌備受歡迎的「Bee de Chaumet」系列即是以蜂巢為意象打造。

大阪世博法國館集結LV、Dior、Chaumet等時尚與珠寶品牌!揭秘法式生活藝術
Chaumet「Bee de Chaumet」珠寶系列作品。(圖片來源:Chaumet)
大阪世博法國館集結LV、Dior、Chaumet等時尚與珠寶品牌!揭秘法式生活藝術
Chaumet「Bee de Chaumet」珠寶系列作品。(圖片來源:Chaumet)

2025大阪世博「法國館」

展期|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

更多資訊可至法國館官網查詢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