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倒數時鐘、《一切都不好》塗鴉...紐約街頭的反川普藝術一周年紀念

紐約街頭的反川普藝術一周年紀念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束,一名新白宮居民的生活已經過去了一年。現在正好是重溫紐約市出現的反川普藝術的好時機,看看來自紐約街頭的聲援─聲援那些沒有投票給現任總統的人。這些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你在紐約,你可以在公園轉角,或是你家門口就能看到這些嘲諷藝術,現在我們就來一同穿越各行政區,感受來自紐約的憤怒:

 

1.川普卸任的倒數計時時鐘

 

Chad Luibl(@cmluibl)分享的貼文 張貼

 

地點: 在皇后海濱的Barney長島市工作室。(Barney's Long Island City studio on the Queens waterfront)

 

藝術家:來自一群藝術家的創作,包括史度西(Brandon Stosuy)、 巴尼(Matthew Barney)、甘斯(Jade Archuleta-Gans)、 李亞(Jane Lea)和 Kenzan Tsutakawa-Chinn,還有部分人是匿名的。「我們把它視為一個公民項目,像是國債時鐘,而非個人創作,所以不需要具名。」─代表發言人史度西(Brandon Stosuy)

展期:希望能在任期期間一直下去。

距離川普大廈多遠 ? 大概20分鐘的地鐵時間。


2.具有代表性的拳擊館- Overthrow New York健身中心

 

Overthrow(@overthrownewyork)分享的貼文 張貼

 

地點:位於布魯克林威廉斯堡的256街。(56 Grand Street in Williamsburg, Brooklyn.)

藝術家:插畫家加利亞諾(John Gagliano)為OVERTHROW New York的特別創作,至有真正的專屬課程。

「在他還沒當選之前,我們就決定了這幅假設他參選失敗的海報。」─OVERTHROW經營者古德溫(Joey Goodwin)

你甚至能在他們官網買到反川普的紀念T恤、帽子。

展期:永久。

 

3.布魯克林的街頭塗鴉《一切都不好》(Everything is Not Ok)

位置:靠近布魯克林布什維克的Jefferson L火車站。

藝術家:富吉塔(Adam Kiyoshi Fujita)和林登堡(Annica Lydenberg)

展期:不一定,有些能維持幾個禮拜或數月。

距離川普大廈多遠? 大概45分鐘的地鐵搭乘時間。

 

4.艾未未的裝置藝術:好籬笆促成好街坊

位置:在曼哈頓格林威治村的華盛頓廣場公園的拱門下面。

藝術家:中國藝術家艾未未,拱門下的鐵欄來自《好籬笆促成好街坊》(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的大型公共藝術裝置作品系列。當被問到這個項目是否直接參考了川普政策(美國墨西哥邊界建高牆),展覽的主辦單位公共藝術基金(Public Art Fund)總監兼首席策展人Nicholas Baume回應:「艾未未的創作非常及時,但不能簡化為一個政治姿態,雖然拱門不是嚴格的反川普藝術,但許多對『圍牆』有著固定概念的美國人來說,可能會引起這樣的聯想。」>>>更多介紹

展期:2017年10月12號到2018年2月11號。

距離川普大廈多遠? 大概20分鐘的地鐵搭乘時間。

 

5.隱藏在曼哈頓街頭的勵志訊息

位置:在曼哈頓時代廣場周圍的許多地方。

藝術家:藝術團體「樹屋」(House of Trees),包含卡森(Anne Carson)、維姆斯(Carrie Mae Weems)和穆圖(Wangechi Mutu)。街頭文字這件作品的計畫,是從一月女性大遊行開始(2017 Women's March),遊行大部分由反川普人士參與,也被視為反川普活動之一。「我們希望鼓勵其他人,尤其是女性,利用這個公開對話的平台,來感受我們國家正在發生的許多問題。」

展覽截止日: 2018年2月。 (但同時間,創作團隊預計未來在其他地方進行創作。)

距離川普大廈多遠? 大概15分鐘的地鐵搭乘時間。

 

6.川普背後的男人

 

Damien Mitchelli(@damien__mitchell)分享的貼文 張貼


位置:在布魯克林的威廉斯堡的一個名為The Levee的酒吧外面。

藝術家:澳洲藝術家達·米切爾(Damien Mitchel)在二月份創作了《搖搖欲墜之手》(The Hand that Rocks the Crade)。米切爾當時告訴《AM NewYork》:「這意味著我們已經聽到了過去幾個星期的消息(意指當時川普選前屢次與俄國情報機構接觸的醜聞) 。」

展期:已經結束,此處已被創作成其他作品。

距離川普大廈多遠?大概15分鐘的地鐵搭乘時間。

 

7.卡拉巴普勒(Molly Crabapple)的壁畫怪物

 

Molly Crabapple(@mollycrabapple)分享的貼文 張貼

 

位置:皇后區,Welling Court Mural Project,街頭藝術區。

藝術家:卡拉巴普勒所創作的《The Bore of Babylon》,圖中川普駕駛的九頭蛇「他不只是個人,他是川普怪獸,就如同本人一樣有害。」而那些張牙舞爪的頭像代表各個白宮轄下的政治長官。

展期:目前還在。

距離川普大廈多遠?大概40分鐘的地鐵搭乘時間。

 

8.美國街頭藝術教父英格利什(Ron English)的川普創作

位置:靠近布魯克林布什維克的傑佛遜火車站。恰巧在《一切都不對勁》街頭藝術(本文介紹的第3項作品)的對街。

藝術家:美國街頭藝術教父英格利什,其他作品可至官網查詢

展期:不確定,但考慮到它高於街道的有利位置或許可以很久。雖然如此,但這件作品已經受到白色油漆的輕微影響。

距離川普大廈多遠?大概45分鐘的地鐵搭乘時間。

 

9.川普即將消逝的權力

 

 

David Datuna(@david_datuna)分享的貼文 張貼


喬治亞出生,活躍於美國的藝術家達圖那(David Datuna)於6月8日在聯合廣場安裝了這座10英尺的冰雕,代表川普即將要消逝權力。

 

10. 華盛頓廣場公園的磚牆

 

 

Bosco Sodi(@studioboscosodi)分享的貼文 張貼


墨西哥公共藝術家索迪(Bosco Sodi)將這幅作品命名為《牆》(原文是西班牙語「Muro」),《牆》的無常性進一步凸顯所有障礙都有可能通過聯合力量被拆除的感覺。這幅作品於9月7日在華盛頓廣場公園舉行。牆高6英尺,長8英尺(約高182公分、長243公分),由索迪在墨西哥工作室製作的粘土木製成。

 

Text、Photo / 非池中藝術網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舞蹈家Pina Bausch《春之祭》經典再現!亞洲首次重建演出,巡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高雄衛武營、臺中歌劇院

德國舞蹈劇場巨擘Pina Bausch《春之祭》經典再現!亞洲首次重建演出,巡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高雄衛武營、臺中歌劇院

被林懷民先生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春之祭」即將展現於臺灣的舞臺!

基於培育年輕世代的共同信念,在香奈兒品牌的支持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歷經兩年的積極爭取,終於獲得碧娜‧鮑許基金會 (Pina Bausch Foundation) 首度於亞洲正式授權,除德國福克旺藝術大學外,北藝大舞蹈學院成為全球唯一以學院為代表與簽約演出《春之祭》,彰顯了臺灣舞蹈高等教育的專業成就,更印證了北藝大舞蹈學院的成就與高度。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春之祭》經典重現台灣

《春之祭》將於2024年秋季的「關渡藝術節」經典重現,巡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高雄衛武營以及臺中歌劇院。需留意的是,《春之祭》經典重建全臺巡演臺北場次於開演前一個半月皆已全數完售,觀眾仍可前往臺中與高雄場次觀賞這部傳世巨作。

此次作品的重製,將由余采芩與另外4名碧娜‧鮑許生前親授的舞者們親臨北藝大授課與排練。余采芩是北藝大舞蹈學院優秀校友,現為烏帕塔舞蹈劇場(Wuppertal Tanztheater)資深核心舞者,更擔任此次《春之祭》演出的藝術總監。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過去與未來歷史的交匯點

此次重製《春之祭》標誌著過去與未來歷史的交匯點,不僅是向前輩藝術家們的致敬,更是不同時代與舞者之間的深度對話。碧娜‧鮑許基金會董事會主席Salomon Bausch很自豪地說:「在與巴黎歌劇院或英國國家芭蕾舞團等歐洲主要芭蕾舞團合作後,我們現在正在與臺北藝術大學的舞蹈學生一起準備《春之祭》。將碧娜的作品帶向未來,還有什麼比與年輕一代優秀舞者合作更好的方式呢?」為此,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特別召開記者會,並舉辦一場由《春之祭》藝術總監暨排練指導余采芩親授三十分鐘的示範課程,邀請全臺舞蹈系系主任及各校優秀學生代表,連結全臺舞蹈界一起共襄盛舉!

《春之祭》記者會(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學院、攝影:張家豪)
《春之祭》記者會(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學院、攝影:張家豪)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與會的全臺灣高教院校舞蹈系所主管發表了對北藝大《春之祭》經典再現計畫的感想與祝福,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黃文人主任:「感謝北藝大分享資源,推動《春之祭》重建計畫,讓舞者親身體驗經典之美,觀眾也能重溫經典。」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張思菁主任:「《春之祭》的重現是亞洲首例,也是臺灣舞蹈界培育的最高展現,讓臺灣舞者被世界看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詹佳惠教授:「感謝北藝大的氣度與機會,讓全臺舞蹈界能攜手用舞蹈登上國際舞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黃琤圈主任:「期待2024年尾聲臺灣舞蹈界帶來這部經典大作,共享這場藝術盛宴。」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蘇安莉主任:「感謝北藝大籌備兩年的計畫,讓觀眾和舞蹈愛好者有機會見證經典重現,期待盛會到來。」臺北市立大學舞蹈系吳怡瑢副教授:「《春之祭》跨越一世紀與半世紀,期待2024年演出繼往開來,讓臺灣因舞蹈而被世界看見。」北藝大舞蹈系吳易珊主任:「在AI時代,用肉身回應生命是幸福而珍貴的,感謝所有選擇舞蹈的藝術家與學生,一起為臺灣舞蹈界努力。」

《春之祭》記者會(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學院、攝影:張家豪)
《春之祭》記者會(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學院、攝影:張家豪)

臺灣舞蹈界登上國際舞臺

臺灣舞蹈界在北藝大的推動下,共同參與《春之祭》的重建計畫,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團結與共享精神。各校主任一致感謝北藝大提供資源,讓臺灣舞者得以深入經典,親身體驗動作的情感與意義,並期待這次亞洲首演不僅是年輕舞者的圓夢之旅,更是臺灣舞蹈界登上國際舞臺的高峰。這部跨越世紀的經典在2024年尾聲重現,不僅延續舞蹈傳承,更讓臺灣因舞蹈而被世界看見,共同譜寫了臺灣舞蹈界的歷史新頁。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春之祭》演出資訊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已完售)
2024.12.20(五)19:30
2024.12.21 (六)19:30
2024.12.22(日) 15:00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戲劇院  
2024.12.27(五)19:30
2024.12.28(六)15:00
2024.12.29(日)15:00
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2025.01.03(五)19:30
2025.01.04(六)15:00
2025.01.05(日)15:00

購票連結請點此
票價:500、750、950、1200、1400、2000(贊助票)

資料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在銀座新地標「Ginza Sony Park」看展!「ART IN THE PARK(工事中)」攜手3位藝術家打造施工期間限定展覽

在銀座新地標「Ginza Sony Park」看展!「ART IN THE PARK(工事中)」攜手3位藝術家打造施工期間限定展覽

將於2025年1月啟用的Ginza Sony Park(銀座ソニーパーク),特別開放施工期間的建築空間,並邀請與Ginza Sony Park有深厚連結的3位藝術家——SHUN SUDO、山口幸士、玉山拓郎,攜手打造「ART IN THE PARK(工事中)」藝術企劃。展期至2024年12月1日。

以「向城市開放的設施」為理念的Ginza Sony Park計畫,旨在重新建造陪伴銀座街區超過50年的Sony大樓。而這項計畫的第一階段,在舊大樓拆除期間(2018年8月~2021年9月),將施工場地化為公園,最終即便在疫情期間,仍吸引了854萬人次參觀;隨後進入的第二階段,重新展開拆除與新建工程,並在今(2024)年8月完成最終形態的「Ginza Sony Park」、預計於2025年1月正式開幕。

➔ 銀座Sony Park將於2025年啟用!以低矮建築創造高樓群中的開闊感、開放性空間吸引居民造訪

1966年,Sony的創辦人之一盛田昭夫建立了Sony大樓。(圖片來源:Sony)
1966年,Sony的創辦人之一盛田昭夫建立了Sony大樓。(圖片來源:Sony)
Ginza Sony Park為迎接2025年1月的盛大開幕,於2024年11月19日至12月1日開放施工中的建築空間,舉辦「ART IN THE PARK(工事中)」特別藝術計畫。(圖片來源:Sony)
Ginza Sony Park為迎接2025年1月的盛大開幕,於2024年11月19日至12月1日開放施工中的建築空間,舉辦「ART IN THE PARK(工事中)」特別藝術計畫。(圖片來源:Sony)

攜手藝術家傳遞銀座街區魅力

而在竣工的這段期間,Ginza Sony Park也曾舉辦過「ART IN THE PARK」在內的多項藝術活動,讓來往的行人們能感受到銀座街區的魅力。藝術家SHUN SUDO以童年時造訪Sony大樓的記憶為靈感,在Ginza Sony Park地下空間的牆面上,創作了融入繽紛的花卉與音樂元素的大型壁畫作品。此外,他也參與了施工中的「ART IN THE PARK / ウォールアート(Wall Art)」企劃,以及在Sony Park Mini空間的展覽。

SHUN SUDO作品 「ART IN THE PARK by SHUN SUDO」(圖片來源:Sony)
SHUN SUDO作品 「ART IN THE PARK by SHUN SUDO」(圖片來源:Sony)
Sony Park Mini是一個為全新Ginza Sony Park進行實驗而設立的場域。這座占地僅約10坪的快閃空間位於西銀座停車場地下一樓,其自2022年3月開幕以來,已舉辦超過50場風格多元的活動。(圖片來源:Sony)
Sony Park Mini是一個為全新Ginza Sony Park進行實驗而設立的場域。這座占地僅約10坪的快閃空間位於西銀座停車場地下一樓,其自2022年3月開幕以來,已舉辦超過50場風格多元的企劃或活動。(圖片來源:Sony)

藝術家山口幸士在Ginza Sony Park舉辦的「余白の記録」展覽,將周邊風景轉化為畫作,並將這些作品分散陳列於公園的各個角落,讓人們在遊逛時感受藝術與空間的交融。他也以多彩的「非洲菊」為主題參與「ART IN THE PARK / ウォールアート」,並在Sony Park Mini舉行了相關展覽。

山口 幸士作品 「余白の記憶」(圖片來源:Sony)
山口 幸士作品 「余白の記憶」(圖片來源:Sony)

藝術家玉山拓郎則在2022年登場的「Sony Park展 KYOTO」,於廢棄多年的京都新聞印刷工廠舊址,展出了以「光」為主題的裝置藝術作品,將沉寂已久的空間轉化為如「公園」般的存在。另外,他也曾在Sony Park Mini辦過兩次展覽。

玉山拓郎作品 「Sony Park展 KYOTO」京都新聞印刷工場跡地(圖片來源:Sony)
玉山拓郎作品 「Sony Park展 KYOTO」京都新聞印刷工場跡地(圖片來源:Sony)

在施工中的建築空間看展

而這3位藝術家又會如何使用尚未正式開幕的Ginza Sony Park?基於此想法誕生的「ART IN THE PARK(工事中)」藝術企劃,便於11月19日至12月1日限時展開。SHUN SUDO帶來其標誌性的BUTTON FLOWER系列新作;山口幸士展出以花田為主題的12件全新創作;玉山拓郎則以LED螢光燈打造出貫穿Ginza Sony Park空間的光之裝置藝術。而這些作品將與尚未開放的Ginza Sony Park空間交織出獨特的氛圍,帶給觀者獨一無二的體驗。

現場展出SHUN SUDO象徵性的BUTTON FLOWER全新創作24件。(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現場展出SHUN SUDO象徵性的BUTTON FLOWER全新創作24件。(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山口幸士展出以花田為主題的12件全新創作。(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山口幸士展出以花田為主題的12件全新創作。(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玉山拓郎運用LED螢光燈打造貫穿Ginza Sony Park空間的原創光之裝置藝術作品。(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玉山拓郎運用LED螢光燈打造貫穿Ginza Sony Park空間的原創光之裝置藝術作品。(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ART IN THE PARK(工事中)
時間:2024年11月19日~12月1日;平日12:00 - 20:00、六日 11:00 - 19:00
地點:Ginza Sony Park(東京都中央区銀座5丁目3番1号)
備註:免費參觀,採事前預約制
更多資訊可點此參考

資料來源|Sony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