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竹子作為藝術媒材的台灣藝術家范承宗,在南投日月潭以傳統捕魚工作魚筌為靈感,創作大型「筌屋」地景藝術竹編作品,他將生活在當地的伊達邵族傳統手工技藝和人們對當地的好奇心結合在一起,除傳承當地古老工藝智慧,更致力於「從傳統學創造」精神。
選擇在台灣最為知名的名勝景點創作,為了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看見兼具新穎與傳統的竹子風貌,范承宗在製作「筌屋」前也先與邵族耆老拜師,學習製作魚筌(放置於河流中捕魚的竹製陷阱)的竹編手法,之後進一步將此概念轉化成創造大型裝置藝術「筌屋」的技巧,范承宗表示由魚筌所啟發的「筌屋」,除融入日月潭的景觀與傳統技藝,更是一種對邵族文化的記憶傳承。
「這次我們不抓魚,要用它來捕捉人們的關注與腳步,駐足片刻,靜靜欣賞日月潭與邵族傳統文化的美好。」范承宗說道,來到此地的遊客們可以從內或外觀賞「筌屋」這個以天然素材打造的地景藝術光影變化,更能透過小窗框望向日月潭美景,享受不同的觀景視覺體驗;而到了夜晚有了光源效果加持的「筌屋」,則有別於伴著湖光美景的白日風光,在黑夜中閃著微亮光芒的「筌屋」,更像是一處心靈庇護所。
魚筌本是原住民早期透過竹子製成的魚撈工具,藉由放在溪流、淺灘吸引魚群,進而捕捉魚獲,此次攜手藝術家范承宗於伊達邵碼頭打造「筌屋」地景藝術,日月潭管理處也希冀遊客能通過此作品,增進自我與在地的連結與認同,也讓日月潭區景觀更富含部落文化與藝術氣息。
資料提供: 范承宗
照片攝影:徐崇盛(學習記錄與完工照)、藺建豪&王昭明&劉智堯(工作坊側拍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