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駐高雄駁二到想望台北五分埔再生
向來,五分埔是個陌生的地方。
一、我不是台北人,沒有恭逢其所謂的潮流引領的時尚地位。二、自紐約返國後雖住在台北,聽說那是服飾零售商批貨的地方,自然有種夜市服飾的想像,一樣沒有任何動機走入。
自從自創品牌《日常經典》上市後,歷經了八個月的電商網海浮沉,在高雄駁二有了第一家實體店面。 猶記得剛進駐時,探班的南部文創領域友人說:「南部的消費市場很難接受你這種定價的東西。若你不賣些小錢包等等低單價的小東西。那你不如在這賣果乾、算算命看是否能賺點小錢….」 聽起來刺耳,倒也實際。
當初創品牌,決定商品方向就是基於一種對市面上太多文創小物的反思。 因此朝多用途的時尚單品方向努力,而非所謂「再多一件」的設計小物。
偏向中高端市場的售價,決非我們不食人間煙火。 相反的,是對品質細節要求及堅持台灣製造的自然成本反應。
眾人不看好下來到駁二,在確實驗證市場對品牌接受度後,為團隊打了強心針。 各國來的客人,初見如此精緻的商品竟由最被忽視的城市素材(條紋帆布)做成,驚艷之餘,買氣總不間斷。
而旅居北京的知名音樂人姚謙老師也曾默默走進店裡,試背了幾個包後,帶走商品同時也説:「快來北京,有地方意涵又有質感的設計,肯定在大陸很受歡迎。」而在我們之後前往深圳原創時尚展期間,亦得到客人的類似回饋:「美學底下的文化底藴還是你們台灣人談得深!」
探索大台北時尚地圖: 向東都市化的時尚街區新定位
三個月駁二快閃的甜蜜期,轉眼接近尾聲。 我們體認新創品牌的高單價商品,初期必須要有實體空間,持續與顧客溝通品牌價值,實際感受商品質感與實用性。 希望日常經典能在回到它誕生的城市-台北後,因為實體商店的存在,為未來台北時尚地圖補上一塊欠缺的拼圖。
於是我將台北地圖打開,標記出跟時尚產業有關的所有地點。 從材料批發地、教育機構、服飾商圈等等,企圖理解五分埔在未來台北時尚地圖蓄勢待發的關鍵潛力。
若說,台北商圈東移,見證著城市都會化的過程。 仔細探究,台北也在東漸的過程中逐步淡化了自己的識別性。 舊台北裡的永樂市場看似是最規模的服裝基地,這幾年在商圈塑造的過程中,各方資源挹注,期打造一個特色產業街區。 團隊曾因袋包設計的打版需求,在實際走了一趟樓房內的市場及外頭的配件材料街區。 深感濃郁的懷舊氛圍,擴散在堆疊捲捆的花布中。 對於希望找尋製作協助的新創設計師,似乎在此得不到對應的幫助。
從西門町開始,向東走,到忠孝敦化商圈、信義商圈,連鎖品牌的進駐,到服膺席捲80年代重振美國各地市中心的新都市主義(New Urbanism)所倡導棋盤式街道及人行步道的街區樣貌。 台北從60年代起,那是一段不太問自己是誰的城市現代化過程。 其中,每年跨年煙火匯聚眾人的拔地而起101,看似是象徵台北城的地標,內部進駐的還是國際精品。 我想,再持續向東走,該代表的是有自我定位的台北時尚大未來。 向來,我們談時尚,總在歐美發展的模式下找尋自己可以複製的方法。 而是否有一種探索自己,並進而讓自身成為潮流的機會,我認為這是持續向東走的當代城市現代化過程中的街區責任。 而五分埔正有這利基點。
從商品經典到街區經典
面對五分埔從自製成衣到從亞洲批貨的衣著暢貨區。思索再生的願景,我們有不須跟永樂商圈一樣乘載懷舊情懷的自由,有不須喊浮誇口號的國際跟風,可以真實地從自身存在的肌理找到專屬的可能。
在媒體報導多看衰五分埔的現在,面對狹小巷弄,被一籃籃裝滿成衣的塑膠袋佔據。當配送拖車拉貨穿越,想好好散步選購似乎更是不可能能的任務。一間間10坪不到的店面,壓在本該引入光線的採光罩下,因為店家招牌各自喧囂,擋住了陽光的入口。 任何的交易應該僅存於店家與買家之間的信任,而非商品自身的特點。 對訪客來說沒了方向感,更別說有商家的記憶參考點。
然而,正因為它的巷弄狹小,空間結構的潛力是店家與參訪者間親密的互動關係。正因為不大的店面,更有機會創造迷你櫥窗的街道豐富性。 撼動美國的舊街區保衛運動的城市專家珍。雅各(Jane Jacobs)說: 「街上的小店林立,是造就一個健康城市空間的關鍵元素。」 對比信義商圈的龐然商場巨盒,精緻的精品櫥窗把人隔絕於外,這是個充滿機會成就獨特逛街氛圍,並能誘人持續尋幽探訪的街區。
而幾個街廓外的改變,帶來的旅人與城市美學崇尚者,更為五分埔的改變鳴起號角。 蔦屋書店二號店,設計旅店AMBA,美學店家伊日餐桌及百貨Citylink的進駐,對應周邊混雜著修車廠與五分埔旁的攤販餐車,強烈衝突質感對比,相較信義計畫區全然西化的城市體驗,入駐AMBA,從松山車站來到台北的旅人,在此可所體驗的是真實台北。 新舊並置,大小街道錯落,鄰里公園鑲嵌其中,當「體驗真實性(Authenticity)」的旅遊趨勢已成風潮的現在,若能讓未來的五分埔與這方興未艾的邊界串聯,這是「有自己性格的新台北東區」。 是有專屬台北的街道特色、有台北在國際時尚地圖的獨特定位、有不盲從的風格旅人需要的城市體驗,綜合上述。 2.0版的五分埔,當可是以時尚品味催生的生活美學街區。
延伸《日常經典》所倡議的「以日常元素創造經典美學」的品牌核心價值, 希望返北後開啟的城市店家,不單單只是讓我們的商品的展示櫥窗,更要賦予被看壞的日常街道再生的力量。 在以新創品牌進駐,導入城市美學經典性、技藝傳承性、食藝品味性、織品美學性等面向後,讓這裡成為彰顯有台灣在亞洲時尚舞台的獨特識別性的時尚街區。 並以科技整合銷售系統,原本的批發功能可維持,我們達到「庫存最小化,體驗最大化」的購物生活街區。 不讓擁擠成為劣勢,反而因該街區獨特的空間特色,創造因狹小巷弄所激發的獨有城市體驗!
Text、Photo / 黃金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