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幾年的虛擬實境VR(virtual reality)影像作品在國際間表現出色,新銳導演徐漢強的《全能元神宮改造王》更一舉入選知名獨立電影節──日舞影展今年度「新先鋒」(New Frontier)單元。從拍攝主題醞釀、觀眾視角設定、一路到幕後花絮甘苦,VR電影到底有哪些新挑戰?就請徐漢強導演帶著我們一起發掘吧。
作為一部VR電影,徐漢強導演的《全能元神宮改造王》,創意十足地援引了道教觀落陰儀式,創造出在形式和內容之間有趣的「虛擬實境」呼應,對於從好幾年前就持續關注VR發展的他來說,靈感來源很直接,就是那句台灣網友間的玩笑話,「AR(Augmented Reality)是陰陽眼,VR就是觀落陰」,這說法台灣人一聽就懂、而且超級傳神!
也因為這樣,去年當徐漢強收到高雄電影節獎助金邀約拍攝VR短片時,一直想拍部有台灣特色的VR電影的他,立刻決定將觀落陰╳VR電影的大膽想法付諸實踐。當觀眾戴上VR頭戴裝置,就化身為主角張先生(劉冠廷飾演),透過觀落陰的道教儀式進入象徵自己陽世命運的元神宮,在長得頗神似皮卡丘的守護神雷公幫忙下,透過改造元神宮的布置,希望能挽救自己岌岌可危的婚姻關係。而關於拍攝技巧、演員演法、以及如何讓觀眾「入戲」的VR電影新課題,也都在徐漢強導演籌備及拍攝這部短片的過程中,展現出他在幕後細緻思考的成果。
《全能元神宮改造王》是你的第一部VR電影,拍攝VR電影和一般電影,從前期規劃到現場拍攝,有哪些最主要的不同呢?
在劇本寫故事上沒有差太多,最大的不同首先在於,傳統電影觀眾會先關注人物角色,但在VR裡觀眾因為置身虛擬實境中,所以設定上變成環境先決、接下來才是角色。這一點和線上遊戲比較類似,玩家或觀眾要先進入故事世界,後續才能依序展開。
此外,因為是360度VR環景拍攝,所以沒有分鏡腳本,技術上會改用環場「展開圖」來設計演員的走位。美術組的任務也比一般電影吃重,因為觀眾可以自由決定目光停留的地方,美術組不再只需要完成某一個框景,而更接近劇場的美術設計模式,我們很幸運,美術設計之前就是做劇場的,所以很駕輕就熟。
這部短片挑戰了360度環景體驗,加上雙眼8K解析度的3D效果,這部分在製作上有哪些挑戰?
這次拍攝是和綺影映畫以及台灣的VR新創團隊Funique VR Studio合作,他們先提議說要不要做8K看看,雖然拍攝一分鐘的電影演算輸出時間就要一天,但市場期待值、頭戴裝置規格都會持續進化,既然有機會做,不如就一次到位,作品生命也會長一點。8K高解析度特別吃光源,加上是360度環景拍攝,就不會有傳統鏡頭外的打光餘地,所有的光源都必須藏在道具後,就已經是個難處。而在傳統膠卷電影會有所謂粗粒子的美感體驗,但在追求擬真的VR電影中,粒子就不是真實世界會有的,這也要靠足夠的光源來解決。這讓我想到,李安導演2016年拍《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Halftime Walk),當初做到3D、4K解析度、120格拍攝,其實或許更適合拍成VR電影。
和傳統電影觀眾在大銀幕外旁觀不同,VR電影是觀眾身在其中,那麼演員的演法是不是也會跟調整?
這點真的很微妙。拍攝時,我是帶著VR頭戴裝置導戲,即使我們的演員都是資歷豐富的專業演員,但是在VR視角裡就是能看出和「真實」的落差,《全能元神宮改造王》因為是喜劇所以程度上還輕微一點,但VR比一般電影還不能演,要讓觀眾能有情境和角色的帶入感,不會一下就「出戲」,在演法的設定上,和演員一起也調整了幾次才順利達成。
一般電影中,觀眾通常是一種隱形的存在,但在VR電影中,觀眾的存在似乎是比較明確被包含在內的預設。通常VR電影有哪些讓觀眾參與其中的方式呢?
傳統電影裡,用第一人稱敘事通常沒什麼效果,但VR可以做到這件事,不過第一人稱敘事,也不是VR電影讓觀眾代入角色情感的唯一解法。觀眾可以快速置身空間設定,但是沒有主角的情感設定,原本以為虛擬實境可以直接代入角色,但其實情感認同上還是斷裂,這是VR電影的優勢也是挑戰。
而且觀眾剛進入VR世界時會特別想觀察周遭空間,一分心觀察,心理狀態可能會更出戲?
沒錯,會變成看似沉浸其實抽離的狀態。像去年第一部入圍奧斯卡的VR 動畫《珍珠》(Pearl),故事內容是一對父女隨時歲月變化相處模式點滴的改變。因為導演想解決用第一人稱代入可能會有的情感距離,所以選擇用比較接近傳統電影的旁觀拍攝角度,全片將視角鎖在汽車副駕駛座,像是一個隱形的攝影機,反而容易讓觀眾投入情緒。在這狀態下,選擇用VR技術拍攝的原因,就會比較變成是想讓觀眾自己去感覺汽車裡父女相處的氛圍。
在拍攝《全能元神宮改造王》時,自己有遇到這樣的挑戰嗎?
這部戲前段以喜劇為主,比較沒有情感投入程度的困擾,但在結尾主角和太太和解的感情戲,就困擾了我們很久,本來想做成從觀眾主觀視角靈魂出竅的方式,讓飾演主角的劉冠廷出現在畫面裡,但總覺得效果不真實,所以調整成以皮卡丘視角在看主角和太太和解的方式拍,這部分是一個到最後都還覺得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VR在敘事時,不只要讓觀眾帶入角色的空間環境,還要代入心理環境,即使很有挑戰性,我還是覺得VR是很有趣的說故事方式。未來有機會的話還會想拍,如果是互動式VR也滿想嘗試。
徐漢強導演推薦的日舞影展年度VR好片
《SPHERES: Songs of Spacetime》
這部由Eliza McNitt編導短片劇情非常特別,觀眾將化身為在宇宙黑洞中旅行的聲波,感受宇宙中聲波、重力波的探險旅程,展現出只有VR可以實現的體驗,技術層面也是由大廠Oculus和Intel合作。一月底時,這款三部曲電影由CityLights以美金七位數買下,也成為日舞影展史上第一部售出的VR影片,對於正在拓展商業模式的VR產業來說,很有代表性。
《BattleScar》
這故事是講兩個龐克少女相處的故事。導演Martin Allais在片中實驗了很多觀點上的切換,視角天花亂墜,一下超微觀、一下是隱形的旁觀、一下又可以代入某個角色。片中有段是兩個女孩互相嗆聲,女孩A說你敢在火車來時,把頭伸出月台嗎?下一秒觀眾就突然變成伸頭往火車的女孩B主觀視角,轟的一聲火車飆過來,非常驚人,這就是在VR上才能做出效果的主觀敘事。某程度上,視角的自由切換解決了角色代入的問題,這也是很相信觀眾觀影能力的做法。有點像傳統電影,先用旁觀的角度,讓觀眾先認識這兩個角色,對這兩角色有感情,再代入附身在角色身上就會更有效。
《Dispatch》
這部由Facebook 旗下虛擬實境裝置大廠Oculus,聯手影視平台Here Be Dragons的VR作品,是以迷你影集的方式出現。透過實驗性的不斷切換視角,描述一個小鎮警察接線員在接到不同報案電話時,從警察、受害人和接線員身分感受到的懸疑緊迫狀態。每集片長都是VR常態的10多分鐘,既保有持續拍續集的故事軸線,又能在確保資金到位的狀態下分集開拍,是一個很聰明的市場模式。
徐漢強
AFK PL@YERS影片製作團隊成員。2005年以《請登入線實》獲金鐘最佳單元劇導演。作品包含《匿名遊戲》、《請登入線實》、《小清新大爆炸》、《讓座貼紙2.0》等。
訪談、文字整理|方敘潔
圖片提供|綺影映畫、Sundance Film Festival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8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