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於台北長安東路上,專注於紙文化傳承23年的樹火紀念紙博物館,以實驗創新的精神,成就「鳳嬌催化室FENKO」的誕生。鳳嬌其實是樹火的另一半,鄰近於樹火紙博物館的所在,僅3步之遙便可抵達鳳嬌催化室。原為紙廠的鳳嬌催化室空間,除了保留原有的紙材知識,更是全台灣第一家以紙及自然材質為主軸的催化平台!
或許有人會想問:「已有多年歷史且穩定成長的博物館,為何要再挑戰自己,成立一個全新品牌?」答案就在於,團隊發現紙仍然擁有許多發展性,但了解的人卻不多,因而透過FENKO創造一個紙及自然材質交流與實驗的平台,解構大眾過去對於自然材質的想像,接觸更多不同的創意想法,甚至在與創意人的跨界合作中,迸發出全新的概念。
從紙材實驗室到自然材質催化室,從紙的探索延伸至苔蘚與鐵件
跨界催化、紙張及自然材質實驗、策展及空間租借是未來FENKO的核心,空間設計植基於此機能,催化發展出催化室、苔室、隱室三個空間。
粗獷裸露的紅磚牆映襯著纖緻細膩的「法籃疊法籃」(Frame de Frame, 簡稱FdF),宛如以歲月的痕跡撞擊新潮般的花火立綻!由新生代建築設計師洪浩鈞操刀,以「遺跡」為概念,將原來埋藏於木作裝潢之下的紅磚牆面如實留下,以燈光映照,展現過往隱藏於建築內核30多年的歷史。過去曾在英國鬼才建築師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工作室工作三年的浩鈞,深受海澤維克與建築詩人Peter Zumthor的影響,透過輕盈幾近消融於空間的鍍鋅金屬鋼架,如彩虹般的色澤隨著不同角度觀看而有著隱隱變化,呈現鳳嬌所關注的材質與工藝,打造出令人感動的氛圍。
紙材的跨界實驗,從平面延伸至空間
FENKO將持續探索未知,保留藝術紙、手工紙、修復紙的專業諮詢,更提供「客製化製紙服務」,以及各種跨界實驗。如同過往樹火於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與藝術家李明維合作的「不期之美」,將4000個承載美的經歷的信封與信紙材質,以及雲門《狂草》舞蹈中長達7公尺長、1.3公尺寬的巨幅紙屏的合作,雙方共築舞墨之間的詩意對話,歷時8個月創造出林懷民老師心中緩緩墨流向下的想像。
承繼過往經驗,2017年年底FENKO與Plan b及究方社負責人方序中合作「禾集計畫」,FENKO特別客製化融入稻殼的「稻禾紙」,抄製裁切出一張張全手工、難度極高的溫潤質地、稻殼顆粒感的稻禾紙,作為這本特刊的包裝。
紙對於FENKO而言,絕不僅止於平面,更是希望讓大眾看見紙在居家或展場空間中的輕盈與舞動。未來一年,FENKO也將與策展人、服裝設計師、建築設計師、台灣傳統工藝匠師,陸續啟動各種催化反應, 以商品、課程、展覽、Pop-up Shop等各種多變形式展開。
Photo / 簡子鑫
via / 鳳嬌催化室FEN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