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樂家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一手打造《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配樂,由倫敦交響樂團(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及曾經駐足多位音樂傳奇的艾比路錄音室(Abbey Road Studio)孕育成品,這份奇幻浪漫之作日前不負眾望,如外界預期奪下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項。
這位來自巴黎的配樂家是如何與《水底情深》導演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結識的呢?他們從動畫電影《捍衛聯盟》(Rise of the Guardians)及奇幻電影《巨怪獵人》(Trollhunters)的幕後工作中相識,但合作的契機則趣味地起於兩年之後。
有一次兩人相約吃壽司,吉勒摩提到「自己想談一個關於魚的故事。」戴斯培則等到去年1月電影殺青開始創作,他解釋了自己作曲的模式:「我需要等到電影真的成形了,才能掌握其深度,否則,如果電影團隊還在摸索階段,有時候方向並不正確,那音樂又怎麼會對呢?」因此他直到戴托羅的水底世界成形後,才開始探索如何以音樂悠遊於其間。
《水底情深》是戴斯培交出的詭奇之作,關於這個啞女與水中怪物的愛情故事,他在主旋律中帶入無法言語卻能吹出口哨的奇想,另外也悉心安排了暗示怪獸起源、充滿南美風情的手風琴旋律,在這部「以水開始、以水結束」的長片中,水就像愛的如影隨形,而音樂更扮演帶領觀眾直達水中世界的關鍵角色。
細細聽來,這些相仿而重複的音節創造出一種懸而未決的曖昧感,對此戴斯培提到,他安排鋼琴彈奏的部分比較晚出現,是因為怕帶來太傷感的氛圍,他同時談及自己對片中角色的琢磨,戴斯培說:「我必須要知道他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他們是誰,他們如何與彼此互動,這正是音樂的根源」。
《水底情深》的「人魚之戀」發生在1960年代的美俄冷戰時期,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他曾經與李安導演合作的電影《色戒》(Lust, Caution),這是一個發生在1940年代上海的諜報愛情故事。
2014年英國《Time Out》雜誌曾推崇《色戒》是戴斯培的第二優秀作品,他當時亦以此片拿下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獎,該片的配樂集優雅、誘惑於一身,讓人同樣熟悉的,則是戴斯培那自賞又迂迴的旋律,在專屬於主角王佳芝的樂曲中,靈活譜出大時代下的人物自憐感。
至於《Time Out》當時推崇戴斯培的最佳作品,則是2006年改編自英國小說的《愛在遙遠的附近》(The Painted Veil),有意思的是,故事背景設定在1920年代的中國,描述娜歐蜜華茲(Naomi Watts)飾演的女主角嫁給自己根本不愛的醫生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在一次偷情被丈夫發現後,對方基於報復把妻子一起帶到蠻荒的中國鄉下,兩人冰封的關係也逐漸改變。
當時戴斯培與知名鋼琴家朗朗合作,融合電子樂器、西方弦樂、鋼琴與東方樂器,描繪出易碎的婚姻本質與日漸滋長的情感,是一次饒富趣味的創作。
今年奧斯卡的肯定已是戴斯培繼《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二度將小金人抱回家,身為導演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資深搭檔的他,接下來與影迷見面的作品正是在柏林影展頗受好評的電影《犬之島》(Isle of Dogs),敬請期待!
Text / Stacey Chen
Photo credit / Grammy、The Summing Up、Listal
※ 本文由上報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