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光和煦的春日早晨,我們來到陽明山上的少少- 原始感覺研究室拜訪建築師曾志偉。身為ADA 新銳建築獎特別獎得獎作品,少少- 原始感覺研究室並非那種散發強勢氛圍的建築,反而謙遜地安身山林之中。這種建築與自然的和諧狀態,讓人不禁好奇,這處所的建造者如何看待並表現建築與自然的關係。
距離士林捷運站不到20 分鐘車程,少少- 原始感覺研究室其實不如想像中遙遠;從長長斜坡拾步而上,樹葉縫隙篩落的陽光和夾道蟲鳴,卻讓人感到步步遠離塵囂的舒心。事先搜尋資料時,得知少少- 原始感覺研究室原本預計做為流浪貓的庇護所,像是在呼應這段背景,採訪到一半時,一隻貓咪以房客之姿,自在地跳上桌、踏過桌上訪綱輕巧走過。而這段採訪時的意外插曲,在這方黑色遮光網闢出的天地裡,卻顯得如此理所當然。「其實人跟自然的邊界是互相冒犯的。我們冒犯大自然,這些樹葉、樹枝、上面的動物也會突然冒犯你。」穿著輕柔麻紗衣褲的曾志偉笑道。不知是個人習慣使然,還是空間的魔法,曾志偉訪談時音量不大,在周圍此起彼落的蟲鳴之下,我們的聲音彷彿成為自然中的一部分,正好為人與自然的「互相冒犯」下了即時的註腳。
包容自然的身體練習
其實,不只枝葉、動物會穿越人與自然的邊界,空氣也是如此。曾志偉表示,少少- 原始感覺研究室以通透的建築媒介讓空氣自然流動,也因此,身在屋內的人們,卻可以感覺到大自然的存在。然而,事情總是一體兩面,長時間過著山居生活的曾志偉很實際地指出,其實這裡冬冷夏熱、還有許多昆蟲共居,這都是真正生活在此的人必須習慣的事。「這裡沒有用氣密窗隔開內外,而是讓身體適應氣溫、包容大自然原有的事情。身體對大自然的包容力越大,就可以用越原始的方法趨近它。」然而,知易行難,對從小生活在都市的人來說,適應自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此,曾志偉則表示,成長於帛琉群島、加上往返於台灣與峇里島兩地的生活經驗,或許是他不那麼畏懼自然的原因。
為自然與建築劃出適切距離
峇里島的生活經驗,不僅拉近曾志偉與自然的距離,也影響他對建築的想法。「峇里島的村民有很強的凝聚力和宗教信仰,對外人也很有包容心。也因此,那裡的作品兼具了地方特色和國際水準。」曾志偉解釋,「他們很重視建築的整體性,不把建築當成核心,而是從微小的氣氛、空間或物件開始思考,慢慢擴充成整個建築。建築在整體中謙遜地呼應著、用客觀柔和的方法置入,而不是彰顯自己。像是安縵度假酒店(AMAN Resort),他們在設計時,知道酒店位在村民祭祀路線上,就把廊道切開,在無形中留給村民一條祭祀的道路。」
在生活中練習適應自然、在居住之地體會建築如何融入環境,這些經驗或許可以解釋曾志偉作品別具一格的「自然感」。然而,問起如何模糊自然與建築的邊界時,他卻說道,「其實我沒有很想把大自然包容在建築裡,應該是用好的界線把他們區分開來。建築是建築、自然是自然,而我必須居中協調兩者,不要讓它們短兵相接;然而,分界不是絕對的一刀兩斷,而是放在一個適當的距離。」
透過建築讚美自然
自然與建築的適當距離,聽起來跟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樣難以拿捏。曾志偉再度以少少- 原始感覺研究室為例解釋,像是黑色遮光網圍出的圓弧形拱圈,其實是為了避開上面的樹枝,取沒有枝幹橫過的地方環繞起來。而黑色遮光網則以適度的隔閡讓室內更寧靜,「如果這裡是透明玻璃屋,外面鳥在飛、蟲在叫,人會很躁動,所以一定的隔離是必要的,會讓內心更聚焦、心情更沉澱。」
「畢竟大自然沒有我們想像中柔和,而是很殘酷的競爭,是弱肉強食的食物鏈。我們到自然裡面,無法像動物調適地這麼好,所以才需要透過建築保護自己。」曾志偉補充,「建築有時候是很虛榮的,因為它會讓我們不直接讚美大自然本身,而是透過建築來看大自然。透過建築看大自然時,會覺得:『原來大自然這麼美妙!』然而,身在大自然中時,我們反而失去看它的觀點。我們必須先讓自己的恐懼感解除,才可以去發現美的事情。」
「透過建築,自然會被理解或安排得更好,」曾志偉笑道,「當然,也有可能更壞。」雖然自稱「常常對建築是什麼感到迷惑」,曾志偉卻已在不知不覺中,帶領我們感受建築的力量。或許,建築是一種縝密思量後的魔法,舉重若輕地連結人類與自然,再將兩者恰到好處地安放。
建築師推薦心之場所
Studio 94
Studio 94 是玉溪有容教育基金會發起的建築實驗計畫。由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建築繁殖場」學生們耗費兩年半時間對陽明山老屋進行改造。他們打掉舊隔間,並以門洞、窗洞、天窗讓光線與空氣自由流動,不僅讓身在其中的人感受自然氣息,更獲得2013 年台北市老屋新生金獎肯定。
Garden 91
位於陽明山山腰的Garden91,是玉溪有容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林文雄,為了分享多年收藏而斥資建造的石雕展館。為了配合石雕主題,建築主要由石材打造,外圍大型造型遮罩則為「石」字的不斷變形。從材質到造型皆圍繞在「石雕」上的Garden91,將建築與展品融為一體,交織出溫潤、內斂的氛圍。
文_郭慧
攝影_張藝霖
圖_自然洋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Vie》2018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