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慧
攝影 張藝霖
圖片提供 遠流出版公司、慢工紀實文化出版、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Sally /蓋亞文化、Friendly Land 友善文創
對於許多資深漫畫迷而言,八○、九○年代敖幼祥、鄭問、賴有賢等大師漫畫作品,至今仍是珍貴而美好的回憶,可惜在此之後,在日本漫畫蔚為主流的時代裡,本土漫畫卻彷彿銷聲匿跡。所幸從去年以來,台灣漫畫界不斷傳出好消息:2017年8月,文化部長鄭麗君宣布漫畫刊物《CCC 創作集》復刊;11月,行政院核定成立國家漫畫博物館;2018年1月,紀實漫畫刊物《熱帶季風》在嘖嘖募資平台上,以近200% 的募資金額啟動計畫;2 月,TiBE 台北國際書展上更宣布將《用九柑仔店》、《北城百畫帖》兩部人氣漫畫翻拍為電視、電影。而我們也邀請了漫畫家阮光民、慢工出版總編輯黃珮珊和《CCC創作集》負責人黃冠華,從IP 應用、多元議題發掘等不同面向,聊聊台灣漫畫的再出發。
漫畫家阮光民 認同, 是一切轉譯的核心
六年前,《東華春理髮廳》成為首部改編為偶像電視劇的台灣漫畫;今年二月TiBE台北國際書展上,漫畫《用九柑仔店》又傳出改編為電視劇的好消息。巧合的是,這兩部改編為電視劇的本土漫畫,同樣出自漫畫家阮光民手筆。
改編的冰山理論
一身休閒襯衫、隨意紮著馬尾,和我們相約薄霧書店的阮光民,拿出厚厚一疊漫畫草稿和彩稿,分享如何用筆墨、立可白,在畫紙上創造出天降細雨、人物吐血等繪畫效果。擁有19年漫畫資歷的他,聊起熟稔的領域時,專業而不失誠懇,眼神中有對台灣漫畫現況的不捨和期待。
今年44歲的阮光民,從25歲擔任賴有賢助手開始進入漫畫業。除了作品《東華春理髮廳》、《用九柑仔店》獲邀翻拍為電視劇之外,他也曾將吳念真導演作品《人間條件4》、吳明益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中的〈石獅子會記得哪些事?〉改編為漫畫。談到作為改編者與原作的差異,阮光民笑著表示,身為原作時,為了避免讓編劇遷就自己意見,往往選擇不插手改編作業。「我希望他們看完漫畫後,用自己的感想來編,這樣才是IP授權的再創作,不然大家直接看漫畫就好了嘛!」而由於漫畫呈現片段畫面,電視劇、舞台劇、小說則表現整體脈絡,作為改編者時,阮光民則必須萃取文本精華,並打破時序、重新鋪排。「之前編劇曾說過:『漫畫是冰山露出來的那一塊,但是電視編劇必須補出整個冰山的形狀。』」講起話來輕徐慢悠的阮光民這麼比喻道,「而我再把舞台劇、文學作品畫成漫畫,就像是將冰山鑿成冰塊。」
認同是一切轉譯的核心
然而,無論是將漫畫內容呈現於其他載體,或是把劇本或文學作品改編成漫畫,在台灣都相當少見。相較於鄰國日本早已把漫畫改編得出神入化,以動畫、電視、電影風靡全亞洲,台灣卻仍在起步階段。問起兩國漫畫發展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異,阮光民停頓了一下,細細思索後表示,其實日、台漫的發展差異,在於漫畫是否得到大眾認可。「過去在日本,文學界的人可能會看不起漫畫家,但是漫畫界一直努力,到現在終於被認同。而認同之後,無論是改編或是做各種形式的轉化,都很理所當然。」
在阮光民眼中,處於閱讀板塊邊陲的台灣漫畫,想要有更精彩的轉譯,「認同」仍是關鍵。好消息是,沉寂多年的台灣漫畫,近年也開始嶄露頭角。除了漫畫家自己的堅持之外,IP風潮帶動和新生代公務人員的努力也是重要推手。政府除了打造漫畫基地、國家漫畫博物館,更提供資金補助,吸引大家投資漫畫領域。「現在的公務人員中,有很多看漫畫長大的年輕人,對於漫畫不會太排斥。也因為認同漫畫,會更願意輔導這個領域。」
觀影習慣推波助瀾
除了政府支持之外,作品兩度改拍為電視劇的阮光民,也從經驗及觀察中發現,近年《通靈少女》等集數較少的類型影劇崛起,讓漫畫更容易改拍為電視劇。「早期電視劇是八點檔,一本漫畫要衍生成每集兩小時、共四十集的戲。我其實不希望變這麼長,但這就是當時電視劇的限制;現在這個時代已經過了,觀眾也沒耐性看這麼久。」而短篇漫畫遇上少集數電視劇,兩個趨勢合流時,彼此之間的交流也更加水到渠成。
從政策支持到影劇趨勢合流,沉寂多年的台灣漫畫,彷彿終於等到天時、地利、人和的黃金時機;然而,風向不可預測也不知何時改變,談起台灣漫畫的未來,阮光民強調,最重要的是「要有更多優秀的漫畫家。」讓更多堅持而優秀的漫畫家被看見,以精彩而接地氣的作品獲得台灣讀者認同,才能讓短暫的風向,成為勢不可擋的新浪潮。
慢工出版 用紀實漫畫向世界發聲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慢工紀實文化出版(以下簡稱慢工),是在嘖嘖募資平台。2017年底,慢工以「給大人的紀實漫畫刊物」為名,在嘖嘖發起《熱帶季風》創刊號募資,不僅獲得王小棣、楊力州、林木材、阮光民等電影、漫畫界重量級人物掛名力挺,也請到國際平面設計師協會AGI成員何佳興操刀封面,內容更從獨立音樂人巡唱心聲講到澎湖擲炸棗民俗。堅強製作卡司、硬派漫畫題材翻轉漫畫是「尪仔冊」的刻板印象,更將「紀實漫畫」這個新名詞帶進台灣讀者眼中。
事實上,成立於2013年的慢工,在《熱帶季風》之前早已推出不少亞洲原創紀實漫畫,如討論資本主義下勞工處境的《工廠》、記錄社運參與者身心感受的《前線Z.A.》等,以紀錄片或是紀錄文學般的模式,用漫畫記錄真實世界。
紀實漫畫哪裡特別?
劇場設計出身的總編輯黃珮珊表示,紀實漫畫創作性高,能在視覺上高度風格化。「畫下一片田地與拍下一片田地完全不同。漫畫創作者畫得再逼真,都是詮釋性的東西,不想創作都不行。也因此,漫畫展現了創作者對於真實的看法。」自由的創作方式,是黃珮珊選擇投身紀實漫畫出版的原因之一;而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希望讓喜愛圖像的讀者,嘗試閱讀平時忽略的題材。
「記錄有一種目的性,為了讓人們記得某件事、體會某個人物、某個階層的處境和心境,並和真實做連結。」黃珮珊說道,「舉例來說,我們在《工廠》跋中,以文章告訴你漫畫中的企鵝代表了誰、當年的法律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困境,到了今天,這樣的問題又如何隨著世界工廠的轉移繼續發生在其他人身上。」
給世界人的台灣漫畫
除了讓亞洲讀者接觸平常不會觸碰的議題,並以新的眼光看待自身文化,慢工出版的另一個野心,則是讓歐美讀者擺脫對亞洲的既定印象,進入更深層而獨特的亞洲。也因此,慢工出版的作品,多翻譯成中、英、法等多種語言,甚至曾登上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
「亞洲是被殖民過的,雖然殖民的時代看似過去了,然而我們一直都還活在西方世界的價值之下,」曾在中國和東南亞邊界,過了九年游牧式生活的黃珮珊表示,「我受西方思潮影響,卻更熱愛亞洲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我支持文化多元。慢工做的事,就是讓非主流的世界多一個被看見、被留下的機會,讓更多人看見那些被淹沒的東西。台灣快要被大國淹沒了,應該和其他非主流的文化牽連起來,成為另一股力量,或至少不要被淹沒,這樣我們才能繼續做自己。然而,僅是關在島上談島上的事,是無法避免被淹沒的,如果我們企圖被看見,應該先打開自己、看見它人。」踩著踏實的步伐,用真誠的雙眼、充滿創意的畫筆,記錄一頁頁屬於亞洲的生活,慢工出版用漫畫讓亞洲人看見身邊的世界,也讓世界見到不一樣的亞洲。
《C C C 創作集》 把學術研究說成好故事
2017年8月《漫筆虛實-CCC創作集數位體驗展》中,除了興奮的年輕漫畫迷,還有一個特別的身影:文化部長鄭麗君,在現場她正式宣布一件令台灣漫畫迷期待不已的好消息─《CCC創作集》正式復刊!
用漫畫為研究內容加值
事實上,從2009年出刊至2015年,並在2017年底「起死回生」的《CCC創作集》,可說是許多本土漫畫的孵育地。計畫負責人黃冠華表示,2009年時,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為了讓研究內容更廣泛運用在教科書以外,或是消費性質較濃厚的領域,首度嘗試結合漫畫,出版《CCC創作集》季刊。為了將研究與漫畫結合,編輯們先從各大研究領域中挑選合適的素材發想企劃,再邀請漫畫家針對題目提案,而學者則擔任監修的角色,確認邏輯、歷史事實的正確性。「因為故事有所本、會發生什麼事情是固定的,我們不可能去顛倒一場戰役的輸贏。」《CCC創作集》負責人黃冠華說道「或是像故事背景中,日治時期大家穿的衣服也需要考察,讓故事情境更完整。」而在編輯們的努力下,《CCC創作集》不僅成為台灣內容轉化的先驅,也培養一群忠實讀者,更讓許多本土漫畫家站上舞台。
學術、創作、產業金三角
然而,隨著院內計畫結束,《CCC創作集》也隨之停刊,直到2017年才在文化部投資下由季刊變為月刊,內容也由歷史面延伸到社會議題、民俗、生態等多元領域,並關注國內外漫畫產業動向。像是試刊號便以漫畫和電視劇的合作「漫畫植劇場」為題,討論IP轉譯的創作過程;創刊號《大人的漫畫店》則介紹獨立漫畫店Mangasick,帶領大家深入漫畫產業的不同面向。「我們一樣以數位資源為基礎,但是會更關注產業面向。」
黃冠華表示,其實台灣漫畫已經發展很久了,只是過去都只是檯面下的次文化,但是「檯面下的東西,累積到一定能量就會浮起來。」再加上近年來大眾對於本土議題的關心,讓台灣漫畫越來越受到重視。而結合本土文化研究、攜手台灣漫畫人才的《CCC創作集》,也將以學術、創作、產業的三角合作,一集一集勾勒出台灣漫畫最鮮明的模樣。
PLUS! 走向國際的台灣漫畫家
SALLY
小時候看著漫畫教學書,立志長大後以漫畫為業的SALLY,如今已是台灣知名漫畫家,擅長以容易閱讀的圖像風格,呈現日常生活中看似正常,其實不合理的地方。曾在漫畫雜誌《CCC創作集》、國際手機漫畫平台comico等媒體發表連載,並出版《總管的慣例》、《媒人事務所》、《左手》等著作。其中描述17歲青年叛逆、徬徨心情的作品《左手》,更入圍第七屆金漫獎青年漫畫獎,並獲得第十一屆日本國際漫畫賞優秀賞。
彭傑
從幼稚園開始便喜歡漫畫,取得建築師執照後闖蕩漫畫界的彭傑,在臉書上自稱「披著建築師皮的肉食漫畫家」。出道兩年後,與日本人氣漫畫原作者稻垣理一郎合作的短篇漫畫作品《KIBA&KIBA》登上日本發行量最高的連載漫畫雜誌《週刊少年Jump》,為首位登上該雜誌的海外漫畫家;2015年時,作品《時間支配者》則登上《週刊少年Jump》電子版「少年JUMP+」,並於2017年受邀翻拍為日本動畫。著有《STORY童話書裡的童話》、《方舟奇航》、《新宿D×D》、《時間支配者》等作品。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7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