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首輪激烈評審,2018年度「Redress設計大賽」準決賽者名單正式揭曉。這個貴為全球最大型的可持續時裝比賽,是由香港非牟利環保團體Redress主辦。今屆是自2011年舉辦以來最具挑戰性的一次。專業評審團審核破紀錄來自全球56個地區的申請。他們基於創意、原創性、可持續性和市場認受性,從數百名擁有抱負的年輕可持續設計師中挑選出30位。其中去年曾參賽的台灣新銳時尚設計師洪威宇,今年再度闖進準決賽名單!
畢業於台灣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的洪威宇,目前擁有個人時裝品牌,並兼任化妝品公司的首席品牌官。對於Redress比賽,他表示自己某次在機緣下與原住民合作,讓他體驗到傳統工藝與可持續性之間的豐富聯繫。他相信可持續時裝能與衣物建立情感連繫,自己也正努力朝永續時尚設計師之路邁進。
關於此次他的參賽作品,是受到電影《金陵十三釵》有關「戰爭與人性」的複雜主題所啟發。他將升級再造和重新構造設計技巧應用在廣泛紡織廢料上,包括二手和服、時裝與婚紗樣品及已損壞花邊,創造以現代手法演譯中國傳統旗袍的時尚系列。此外,他也以植物染料和手工樹皮花邊作實驗,這是種傳統的南島紡織品,由家具業的木屑製成。
30位全球設計師是與日俱增的新晉設計師群體中的佼佼者。他們決心為時裝創造新未來:每個申請者都希望透過創新可持續設計技巧與策略來重構時尚,同時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來重用紡織 「廢料」。《時尚 Vogue》澳洲版的可持續性議題特約編輯Clare Press,是比賽的地區評審委員之一。她表示: 「這次比賽呈現了它能如何兼顧循環性、高效性和美觀度。設計師重新思考其織品選擇與模式,以消除浪費。準決賽者的創造力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看到新晉設計師將可持續性放於首位亦我非常高興。」。
Redress創辦人兼董事長丁潔絲博士認為:「負面消息是,時裝仍是世上污染最嚴重的行業之一。每年生產令人震驚的 9,200萬噸紡織廢料。儘管愈來愈多人意識到有迫切解決此問題的需要。但好消息是,參加『Redress 設計大賽』的反應熱烈,他們正尋找具創意的方式,將不同形式的時尚『廢料』重新融入時裝。我們的比賽標誌著下一代在其設計 DNA上撒播循環性的發展種子。他們的創新能否及時改變時裝行業?」。
30名準決賽者正面對一個更嚴格的國際評審團,當中僅有十名能成為總決賽者。總決賽者將前往香港,並於九月在該地區的首個年度時尚活動CENTRESTAGE的現場總決賽中,展示其一共五件的減廢時尚系列。為贏得令人垂涎的機會:協助具膽色的新興升級再造品牌 The R Collective 設計零售系列,所有目光都集中於此獎項。眾人都非常期待著看到誰有減少時尚浪費的能耐。
「Redress設計大賽」評審委員兼The R Collective時裝總監Denise Ho,將有份決定第八屆比賽的終極贏家。她說:「準決賽者的參賽系列使我著迷了。他們正向評審委員證明其可持續設計技巧,能為真實的零售世界提供商業可行性,且是個具吸引力的選擇。我希望優勝者不僅對 The R Collective 的全球零售商感興趣,也冀望他們成為我們未來的顧客。優勝者需有耀眼之處、具備合作能力融入團隊,才能吸引更多人士轉向可持續時裝。」。
從即日起至2018年5月6日,公眾可按照準決賽者的草圖和文字陳述,選出他們最喜愛的設計。欲了解今屆準決賽者及其鼓舞人心的零廢棄、升級再造和重新構造的設計,詳見官網。
「Redress 設計大賽」準決賽名單
地區1
1. Christian Jay Martin, 菲律賓
2. Debaditya Das Barman, 印度
3. Elif Tekcan, 土耳其
4. Ganit Goldstein, 以色列
5. 洪威宇, 台灣
6. 李顯鋒, 香港
7. Pragya Sharma, 印度
8. Renee De Guzman, 新加坡
9. Saachi Khattar, 印度
10. Sarah-Jane Fergusson, 日本
11. Seerat Virdi, 印度
12. Sutida Apichokejaroenchai, 泰國
13. 謝夢思, 中國內地
14. 趙穎, 新加坡
15. 周雯, 中國內地
地區2
1. Arti Joshi, 英國
2. Chloe Wright, 英國
3. Christina Wong , 英國
4. Ester Soidla, 愛沙尼亞
5. Gemma Hill, 英國
6. Lauren Burton, 英國
7. Lavinia Mustapha, 英國
8. Lea Mose Svendsen, 丹麥
9. Lili Sipeki, 英國
10. Lucia Alcaina, 西班牙
11. Lynsey Gibson, 英國
12. Marleen Afanasjev, 愛沙尼亞
13. Melissa Villevieille, 法國
14. Mimi Jeong, 美國
15. Tess Whitfort, 澳洲
via Re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