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叉子的英國人:17世紀前不存在英國餐桌的餐具故事!

1608年5月14日,年約30歲的湯瑪斯.科爾亞(Thomas Coryate)特終於厭倦了自己在倫敦的生活。他生於桑默塞特,父親是一名牧師。受過良好教育的他,平時總是和威爾斯親王亨利身邊的名人雅士聚在一起。然而,儘管他自認為是一名知識份子,與他同時代的人卻只將他看作是一個怪人;儘管他覺得倫敦的生活輕浮無趣,其他人卻認為他只是個鄉下的土包子。他在談話中經常分享異地的有趣見聞,卻沒人將這些故事當作一回事,反而還嘲笑他。在宮廷生活之外還有更廣大的世界,但卻沒人有興趣探究,除了他以外。

 

於是,某個春天早晨,科爾亞特坐上船前往法國,展開了環遊歐洲之旅。這趟旅程中,他幾乎都是步行。返回英格蘭後,他將磨損破爛的鞋子掛在家鄉歐德康柏(Odcombe)的教區教會裡。直到18 世紀初,那雙鞋還在那裡安息許多年。見證這趟旅程的除了他的鞋子之外,還有一本由他詳細記錄下來的遊記。這本書於1611 年出版,書名十分貼切,就叫《難以理解之見聞》。他在書中記述了兩項在義大利觀察到的新發現,日後皆對他的英國同胞帶來巨大影響。

 

第一項發現是在倫巴底(Lombardy)的克里蒙納(Cremona)小鎮。科爾亞特看到當地人使用一種工具,能夠「在身上產生陰影,使他們得以躲避炙熱的陽光」, 「義大利人稱這種工具為雨傘」。他描述雨傘「以皮革製成,呈小頂篷狀,內部以多個小型木製圓圈環繞,使雨傘的遮蔽範圍能擴大」。他注意到騎馬的人經常會使用這種工具,「在身上投射出長長的陰影,使他們的上半身能免於日曬」。


幾乎可預料,當科爾亞特和英國宮廷中的同僚分享這項新發現時,換來的只有嘲笑與「荒謬」等評語。不過在那之後於英國居住或旅遊的人,顯然都應該為了這項發現而對他滿懷感激,儘管雨傘在英國主要用來遮蔽連綿不斷的雨,而不是炎熱的太陽。

 

他的第二項偉大發現是在都靈(Turin)之旅。這趟旅程一開始就不太順遂。「很抱歉,對於這座繁榮美麗的城市,我沒辦法描述太多。」他這麼寫道,原因是他突然生病,因為「喝了皮埃蒙特(Piedmont)的甜葡萄酒⋯⋯沒有心情在街上漫遊」。接著,他還對自己的同胞提出忠告,只可惜數個世紀以來似乎都沒人理會。「我奉勸所有計劃到義大利旅行的英國人,來到這個國家後,記得一定要在葡萄酒裡加水,否則後果會不堪設想。」

 

從宿醉中恢復後,科爾亞特提到他的發現:「據我觀察,我所經過的義大利城鎮都有一項共通習俗。這項器具除了義大利以外,我從未在其他國家見識過,也不認為其他基督教國家會使用。」接著他開始敘述自己與叉子的奇遇,除了本章開頭引述的內容外,他也提到,用餐時若不使用叉子,而直接用手指碰觸食物,「會冒犯同桌的人,因為這麼做違反禮儀,就算無人斥責,至少也會引來旁人怒視」。

 

由於科爾亞特對這項發現大感驚奇,他甚至還帶了一支叉子上路,伴隨他繼續在德國旅行,最後回到英國。據他所述,他的朋友不僅嘲笑他的古怪新發現,還替他取了綽號叫「弗瑟佛」(Fucifer),意思就是「乾草叉」。對英國人來說,叉子過於矯揉做作,而義大利人會使用叉子,這點正好符合英國人對他們的觀感,像是某位當代的英國人甚至形容他們是「娘娘腔」。


科爾亞特或許是將叉子介紹給少數英國紳士的第一人,但在他之前,就已經有人在著作中提及這項器具。一個世紀前,叉子就已經正式出現在文獻中了。1526 年, 義大利作家兼編輯艾斯塔奇歐.薩雷布里諾(Estachio Celebrino)發行了他的著作《宴會餐桌擺設指南》。在詳細說明如何擺設餐桌時,他提到一片麵包、一塊餅乾、一些蛋糕,以及置於盤側的一支刀子和一支叉子。


他將叉子稱為pirone,也就是「餐叉」的意思,並表示每一張精心擺設的餐桌上都應該要有這項器具。薩雷布里諾的貢獻良多,曾出版多本與居家生活有關的指南手冊。若生於現代,他應該會是一位全方位的專題作家,因為他的寫作主題十分廣泛,包括養生食譜和梅毒療法─後者是根據自身經驗所寫,不過在此就不多加敘述了。他也曾出版一本名為《女性變美秘訣》的教戰手冊,以及一本如何預防瘟疫的書。


薩雷布里諾在威尼斯出版自己的著作,當時的威尼斯正是歐洲的出版業重心。他看起來企圖躋身全方位領域,從商業到藝術,應有盡有。在來到威尼斯之前,他除了經常出沒於賭場和妓院之外,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法庭上也時常能見到他的身影。由於他在過去曾觸犯法律,因此經常為了躲避追緝而逃亡,甚至隱姓埋名。

 

然而,不管他的過去多麼不光彩,他還是懂得如何使用叉子。他在書中提到叉子在正式餐宴中的使用方式,顯示出,富裕的義大利人已開始將餐桌禮儀視為文明的象徵。爾後,叉子也出現在畫家雅各布.巴沙諾(Jacopo Bassano)的《最後的晚餐》中。那是他於1542 年發表的著名作品,也是第一個描繪出叉子的畫作。儘管畫中,坐在耶穌身旁的人個個肌肉發達、體態健美,很容易使欣賞畫作的人分心,然而,在耶穌右側、一臉白鬚的門徒彼得(Peter),手中的兩刺餐叉仍舊清晰可見。

 

叉子當時在英國還是沒有流行起來。美國食物歷史學家克里弗德.A.萊特(Clifford A. Wright)認為,這或許是因為「叉子並不實用,僅能用來展現禮儀; 實際用餐時,只要有手指、刀子和湯匙就夠了。叉子這項發明之所以問世,是因為居住於城市中的某一階級人士對於『好品味』有了新的體悟,這也是『中產階級』(bourgeois)一詞原本的涵義」。

 

從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所展示的一套早期餐具中可見,刀叉長久以來都是優雅與財富的象徵。這套華麗的法國製餐具源自16 世紀,皮革製的外箱裡包含刀子、叉子和肉叉。若是在朋友面前拿出這套餐具,想必會令對方稱羨不已。雖然這個時期的叉子十分稀有,但刀子很普遍。流傳至今的刀子當中有許多狀態仍十分良好,也許我們可以猜測當時的人也很少使用刀子,他們還是比較喜歡用手抓食物。


回溯到遠古時期,更早的文獻也有叉子的蹤跡。除了古埃及神廟會利用大型串叉將獻祭品舉起外,中東宮廷早在7 世紀就開始使用小型的兩刺叉。史料記載中也可發現,11 世紀拜占庭公主曾使用這項器具。這位來自希臘的公主嫁給了一位威尼斯總督。她被人瞧見手中握著一支叉子,結果遭威尼斯的神職人員嚴厲斥責,認為她違逆上帝要人使用手指的旨意。目睹她使用叉子的人也認為這種行為極為惡劣。「她溺於享受,不願委屈自己用手觸碰食物」,「命令宦官將食物切成小塊,然後再用一種兩刺的金製器具,將食物送入口中」。


接下來的數百年內,叉子似乎銷聲匿跡,直到薩雷布里諾的著作出版後,才又出現在英國的歷史中。但還要再等上一段時間,叉子才開始普及。凱薩琳.德.麥地奇於1533 年嫁給法國的亨利二世,當時她的嫁妝裡包含數十支叉子, 皆由知名的義大利鐵匠所製。不過叉子在當時沒有流行起來。法國人認為叉子很危險,德國牧師與神學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甚至擔心叉子會動搖他的新教信仰。「上帝庇護我,使我不受叉子威脅。」他曾這麼說。

 

於是,科爾亞特的英國同胞繼續用手撕肉再塞進嘴裡。直到一百年後,英王查理一世於1633 年宣布「使用叉子是合乎禮儀的行為」,叉子才在社會各個階層逐漸流傳。

 

歷史上性情古怪的作家似乎較偏好在著作中提到叉子。喬治.席特維爾爵士是20世紀初的荒誕作家,也是詩人艾迪特.席特維爾(Edith Sitwell)的父親。他發表了大量著作,其中較特別的除了《多聲部合唱的起源》、《中世紀含鉛珠寶的裝飾圖案設計》與《將孔雀引進西方庭園》,還有《叉子的歷史》(The History of Fork)。

 

可惜的是,喬治爵士的大作並沒有留存下來。某些人認為這些作品全是他兒子奧斯伯特捏造出來的,畢竟,奧斯伯特後來就是靠著寫文章諷刺老爸而闖出名堂。這樣的揣測似乎也很合理,因為喬治爵士在寫作之餘,都將時間投注在自己的「有用」發明上,例如用來消滅黃蜂的左輪手槍。

 

科爾亞特和席特維爾都因為自己對叉子深感興趣而遭世人恥笑。僅管他們在旁人眼中都是怪人,他們至少都察覺出,這項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具--叉子,其卓越與不凡的意義。

 

更多有趣的料理文化史,都在La Vie麥浩斯出版的《料理世界史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小小樹食進駐微風南山!戶外座席邀你以城景佐餐,旅行靈感與環保材料共築空間

米其林綠星「小小樹食」進駐微風南山!首推戶外座席、多彩輕食早午餐

繼進駐日式老屋0km山物所,獲米其林綠星肯定的蔬食品牌「小小樹食」再於台北推出新門市,店面落址於微風南山6樓,整體延續對環境及身心靈的良善理念,菜單保留多款招牌無肉料理,並推出本店限定的輕食早午餐;空間則大量採用稻殼、咖啡渣等為原料的再生材質,將永續思潮融入用餐日常,更規劃台北市中心難得的戶外座席,邀訪客以城市景色佐餐。

米其林綠星「小小樹食」進駐微風南山!首推戶外座席、多彩輕食早午餐
小小樹食進駐微風南山6樓。(圖片提供:小小樹食)
米其林綠星「小小樹食」進駐微風南山!首推戶外座席、多彩輕食早午餐
(圖片提供:小小樹食)

旅行靈感與環保材料共築空間

在微風南山店中,小小樹食以「依循人文與創意為善」為空間策劃概念,材質上講求環保,選用綠色建材木絲水泥板,以及由咖啡渣、稻殼、成衣邊角料、海廢等再製而成的再生布纖板,還有原料取自天然礦物的新型環保塗料,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和甲醛含量極低,對人體健康與環境更友善;餐椅也依循同樣思維,選用義大利品牌S.CAB Design永續材料系列家具,從小物件的選擇體現對於環境的重視。

米其林綠星「小小樹食」進駐微風南山!首推戶外座席、多彩輕食早午餐
(圖片提供:小小樹食)

同時,設計團隊也從旅行回憶中汲取靈感,將倫敦健康餐飲小店聚集的Neal’s Yard、希臘佩察島傳統房屋的雙開木門等意象融入空間。

米其林綠星「小小樹食」進駐微風南山!首推戶外座席、多彩輕食早午餐
(圖片提供:小小樹食)

微風南山店首推早午餐,必點菜色推薦

小小樹食一直以來致力於拉近台灣蔬食料理、當地食材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並相信食物是完整啟動生活能量的關鍵,於是以「好吃蔬食」為號召,鼓勵人們加入「一週二次蔬食」的行列,讓食物成為生活與環境更加健康的基礎。造訪微風南山店,除了可以嚐到小小樹食多款招牌,也有不少限定菜色值得一試,以下一一盤點:

▍首推輕食早午餐

色彩斑斕、強調營養均衡的「小樹/大樹早餐盤」,以土耳其蛋、薯絲餅、哈魯米起司、烤時蔬及沙拉,搭配酪梨、無花果等季節水果,單吃或搭配酸種麵包一起入口各有風味,隨餐附上的優格杯讓營養更加乘。

米其林綠星「小小樹食」進駐微風南山!首推戶外座席、多彩輕食早午餐
大樹早餐盤。(圖片提供:小小樹食)

另一道「穀物酪梨蔬菜碗」則是小小樹食首度推出的低碳佛陀碗,以北非小米、紅藜麥代替主食,搭配優良油脂酪梨及最具營養價值的寶貝生菜,淋上檸檬蒔蘿醬,酸中帶甜、爽口開胃,是低負擔飲食的首選。

米其林綠星「小小樹食」進駐微風南山!首推戶外座席、多彩輕食早午餐
穀物酪梨蔬菜碗。(圖片提供:小小樹食)

▍限定義大利麵、黑糖紅茶戚風等鹹甜

除了兩道輕食早午餐新菜,小小樹食也考量偏好更重口味、追求更富層次風味的饕客,推出「醋溜咖哩芥末義大利麵」、「溏心薯絲塔塔餅」、「楓糖烤甜柿奶油蕎麥餅」等菜色,端上豐富又能吃得過癮的營養蔬食。

米其林綠星「小小樹食」進駐微風南山!首推戶外座席、多彩輕食早午餐
楓糖烤甜柿奶油蕎麥餅/醋溜咖哩芥末義大利麵。(圖片提供:小小樹食)
米其林綠星「小小樹食」進駐微風南山!首推戶外座席、多彩輕食早午餐
溏心薯絲塔塔餅。(圖片提供:小小樹食)

甜點部分也同步推出微風南山限定款,像是小小樹食招牌戚風蛋糕有了全新「黑糖紅茶」口味,另有交織黃豆、抹茶風味的「一抹菽香」,以及適合搭酒的大人系甜點「焦糖香蕉磅蛋糕」等。

米其林綠星「小小樹食」進駐微風南山!首推戶外座席、多彩輕食早午餐
黑糖紅茶戚風蛋糕。(圖片提供:小小樹食)
米其林綠星「小小樹食」進駐微風南山!首推戶外座席、多彩輕食早午餐
一抹菽香/焦糖香蕉磅蛋糕。(圖片提供:小小樹食)

「五彩繽紛的食物,為多彩的靈魂而生。」

趁著新店開幕,小小樹食也重申做蔬食的初衷,提到過去在90年代,食品工業為了滿足人口增漲的需求,放棄了對營養價值的承諾,也導致可持續性農業的終結、食品品質的急遽下降,基因改造食品(GMO)的面世更是影響人類健康。在這樣的脈絡下,小小樹食仍深信:「五彩繽紛的食物,為多彩的靈魂而生。」期待藉由建立一個公平、可持續的食物系統鍊,實踐人類和環境都能蓬勃發展的良性循環。若你也認同這份理念,不妨從現在起加入「一週二次蔬食」的行列!

米其林綠星「小小樹食」進駐微風南山!首推戶外座席、多彩輕食早午餐
(圖片提供:小小樹食)

小小樹食 微風南山店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智路176

電話|02-27235706inline

營業時間|週日至週三 11:0021:30/週四至週六 11:0022:00

京都蛋包飯職人「幸村元吉」快閃台灣!親獻風靡社群的蛋包料理秀、傳授釜飯烹調技法

京都蛋包飯職人「幸村元吉」快閃台灣!親獻風靡社群的蛋包料理秀、傳授釜飯烹調技法

今年10月,日本虎牌特邀紅遍社群媒體、被譽為「京都蛋包飯之神」的「The・洋食屋Kichi Kichi」主廚幸村元吉來台,攜手舉辦「日本神級蛋包飯快閃廚房」系列活動,現場除了能親睹主廚的蛋包飯料理秀,還能親嚐口感軟嫩至極的蛋包飯,視覺與味覺雙重滿足。

風靡社群的蛋包料理秀

只要你是吃貨或日本通,一定在社群媒體上看過幸村元吉主廚的蛋包飯料理秀——他總戴著紅帽一手持鍋、一手握筷,熟練地將原本四散鍋中的蛋液,逐步晃動至成完美的繭形蛋包,再將其拋向盤中沾滿醬汁的飯上,接著用刀輕輕一劃,半熟蛋液爆漿般流淌而出——整個烹飪過程如奶油般絲滑,就像一場蛋與火的遊戲,好吃又好玩的體驗讓不少人遊日本時特地拜訪。

幸村元吉:「蛋包飯是由火而生的藝術品。」

幸村元吉主廚所在的餐廳「The・洋食屋Kichi Kichi」,位在京都中京區,自開幕以來他數十年如一日,總親自為賓客製作蛋包飯,更為烹飪蛋包飯特製工具,甚至為這款誕生於明治時代的日本國民美食填詞譜曲、設計帶動唱、拍攝MV等,絕對是真愛。

京都蛋包飯職人「幸村元吉」快閃台灣!親獻風靡社群的蛋包料理秀、傳授釜飯烹調技法

爐火純青的技巧必靠多年練就,幸村元吉主廚也分享「玩」蛋包飯的心得:「對於蛋類料理來說火候是關鍵,特別是蛋包飯可說是由火而生的藝術品!熟練的人用大火、初學者從小火開始,與火為友,與火交流,要做到極致,這就是秘訣,沒有什麼比開心的享受其中更重要!失敗了也沒關係,下次一定能成功,要帶著這樣的心情很重要。」

京都蛋包飯職人「幸村元吉」快閃台灣!親獻風靡社群的蛋包料理秀、傳授釜飯烹調技法

來台親獻蛋包料理秀、傳授釜飯烹調技法

幸村元吉主廚此次訪台,契機源自日本虎牌長期與餐飲品牌、主廚跨界合作的餐桌企劃,此番他將以虎牌新上市的IH電子鍋JPW-G,為台灣饕客獨家開發2款料理:「Kichi Kichi招牌蛋包釜飯」、「和風蘑菇漢堡排」。

京都蛋包飯職人「幸村元吉」快閃台灣!親獻風靡社群的蛋包料理秀、傳授釜飯烹調技法

主廚表示,要成就完美的蛋包飯,不只考驗料理人的廚藝、對火侯的控制,蛋包底下的米飯也是美味重點,而JPW-G獨特的遠赤3層「土鍋塗層」、有別於其他品牌的「內鍋獨家HK構造X W對流」, 能讓熱能均勻分佈到每粒米上,烹調出口感更為Q彈的米飯。此外,JPW-G還具備高達16種炊煮調理功能,從煲湯、糙米、粥、什錦飯到做蛋糕,皆可一機包辦,這次主廚將示範「什錦飯」功能,煮出粒粒分明的釜飯。

京都蛋包飯職人「幸村元吉」快閃台灣!親獻風靡社群的蛋包料理秀、傳授釜飯烹調技法

料理秀、廚藝教室報名方式整理

日本虎牌 X 幸村元吉「日本神級蛋包飯快閃廚房」共分2種形式舉行,參與方式也不同。一是台北旗艦店「快閃料理秀」,即日起於日本虎牌實體/線上生活館消費滿千,就可免費參加;二則是北中南巡迴的「廚藝教室」,主廚將親自到全台4間百貨示範如何做出夢幻蛋包飯。活動時間、報名方式及費用請見下方資訊欄:

京都蛋包飯職人「幸村元吉」快閃台灣!親獻風靡社群的蛋包料理秀、傳授釜飯烹調技法

日本虎牌 X  The・洋食屋Kichi Kichi「日本神級蛋包飯快閃廚房」

 

【虎牌台北旗艦店快閃料理秀】

日期|2024.10.18(五)-10.20(日)

場次時間|11:0012:2012:4014:0014:2015:4016:0017:20

報名方式|即日起於日本虎牌TIGER實體/線上生活館消費滿1,000元,即擁有免費參加料理秀活動之資格。符合消費門檻後,需至報名頁面完成報名,名額有限、先搶先贏,每場限額20

活動內容|近距離欣賞蛋包料理秀、免費享用幸村元吉製作的Kichi Kichi招牌蛋包釜飯乙份

活動地址|虎牌台北旗艦店(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南路一段24號)

報名網址|請點此

 

【北中南巡迴廚藝教室】

地點/日期/場次時間|

10.24 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A814:0015:0016:0017:00

10.25 新光三越-台中中港店14:0015:0016:0017:00

10.26 新光三越-台南新天地14:0015:0016:0017:00

10.27 板橋大遠百14:0015:0016:0017:00

報名方式|於日本虎牌指定百貨櫃位或線上生活館報名,每場限額20

報名費用|500元,含蛋包料理秀、幸村元吉親授蛋包飯及釜飯做法、保溫瓶贈品

報名網址|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