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athan相當了解字體不僅僅表達本身的意義,更是一種情緒或態度展現。美國總統Barack Obama在2008年競選時,主要海報上的標語「CHANGE WE CAN BELIEVE IN」,選用的就是Jonathan和前合夥人Tobias Frere-Jones共同設計的Gotham字體,這無疑是他們過去20年來,最成功的設計之一。Gotham原本是2000年為《GQ》雜誌所打造,而靈感來自於美國城市街道地景,Jonathan表示,這是一款完全創新的字體,但給人親切、熟悉的感覺。具有美國文化底蘊的Gotham字體,突顯總統Obama的個人特質,同時讓美國民眾對同樣選用該字體的紐約世貿遺址自由塔奠基石,產生聯繫與認同感,無形之中成為助選的最佳利器。
About | Jonathan Hoefler
1970年出生於紐約,1989成立Hoefler Type Foundry,1999年與字體設計師Tobias Frere-Jones合作,2005∼2014年公司以Hoefler & Frere-Jones之名運作,1995年被《ID》雜誌評選為美國最有影嚮力40位設計師。曾為哈潑、滾石、GQ及古根漢博物館設計字體。2013年獲得美國平面設計師協會獎章。(AIGA Medal)
他替日本籃球協會(JBA)所設計的系列視覺作品「JBA Beyond for FIBA 2023」便是十分貼切的案例。配合著打擊樂,日本籃球國手的定格剪影在一個個節拍下加疊成逐格動畫,加上同時出現在畫面上「強大的自信」、「壓力越大越過癮/對手越強越好」等令人熱血沸騰的標語,在短短15秒的廣告內,呈現簡潔卻充滿力道的視覺效果。
在日本首間喬丹品牌旗艦店「World of Flight Tokyo Shibuya」中,正完整體現了他對於空間營造的巧思。店面入口通往商場長達25公尺的長廊內,搭設了整面的電子螢幕。慢動作運球、上籃的選手剪影帶有些許「霧裡看花」之感,但在大面積色塊的渲染與聲光效果加乘之下,一步步推漲了人們進入店面前的期待感。
問及是否有其他曾留下深刻印象的運動設計,井口皓太介紹了已故設計師野田凪2001年的「NIKE Swim Campaign」系列作品。「雖然是靜止的圖像,但透過水面折射放大了模特兒的身體呈現,這樣的詮釋方式直到現在都還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裡。」此外,NIKE在2010年為世界盃足球賽製作的影像廣告「Write the Future」也是他會定期觀看的作品之一。他說這部影片「不論是劇情轉折、笑點、快慢適中的剪輯與音樂選用,都堪稱十分完美。」
讓我們把時間倒轉回5月7日。當天Apple在倫敦近年最火紅的地標——巴特西發電站(Battersea Power Station),舉辦了創立以來第一場英國發表會,會上最大焦點非iPad Pro莫屬,它除了有超薄的5.1mm機身,更搭載全新M4晶片讓創作者能與AI高效協作。新品引人讚嘆的同時,Apple同天發布的新廣告〈Crush!|iPad Pro〉卻引爆網路社群上的噓聲。
巨大液壓機粉碎創作工具
長約一分鐘的〈Crush!〉,襯著愜意樂曲,上演一台巨大液壓機將樂器、油漆罐、老式遊戲機檯、雕塑、模特人檯、數位相機……通通壓碎的情景,等到機器再次升起時,一臺iPad Pro現身,旁白說道:「史上最強大的iPad,同時也是最薄的。」(The most powerful iPad ever is also the thinn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