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北電影節六部大師作品!是枝裕和《小偷家族》、音樂大師坂本龍一紀錄片齊登場

2018第20屆台北電影節嚴選大師作品,為台灣觀眾帶來今年坎城影展甫公布的金棕櫚獎得主是枝裕和新作《小偷家族》(Shoplifters);當代藝術家徐冰首部長片《蜻蜓之眼》;國際級音樂家坂本龍一紀錄片《坂本龍一:終章》(Ryuichi Sakamoto: Coda);大林宣彥導演新作《花筐》(Hanagatami),柏林與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的常客露柯希亞.馬泰(Lucrecia MARTEL)睽違10年的力作《薩瑪的漫長等待》(Zama);羅馬尼亞新浪潮導演康斯坦汀.波佩斯庫( Constantin POPESCU)的《咎愛心風暴》(Pororoca)等多部電影。

 

繼今村昌平《鰻魚》之後,為日本摘下睽違21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的是枝裕和《小偷家族》,描述了破舊平房裡住著的柴田一家人,仰賴祖母的老人年金過活,偶爾順手牽羊補貼家用。而某個冬夜,父子倆發現無依的小女孩,順勢收留了她。縱使窮困,一家人仍互相扶持,直到潛藏許久的秘密被突然揭開。老班底樹木希林、Lily Franky在片中演出母子,而台灣觀眾熟悉的安藤櫻、松岡茉優兩位女演員則首次加入是枝裕和的家庭譜系,令人期待萬分。

 

國際知名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徐冰,今年將親自帶著他2017年獲頒盧卡諾影展費比西影評人獎的首部長片《蜻蜓之眼》,來到台北電影節與觀眾見面,並將於7月4日晚間七點的放映後舉行講座,邀請觀眾與徐冰面對面交流。《蜻蜓之眼》沒有演員、沒有攝影師,由一億多台監視器畫面之中擷取上萬小時的影像,拼貼剪輯,透過旁白虛構出一場關於女孩蜻蜓與男子柯凡的羅曼史,不但是飽含實驗意味的一次創作,也透過這個作品挑戰劇情片與紀錄片之間的界線,甚至是真實與虛構間的距離。

 

史蒂芬.野村.席博(Stephen NOMURA SCHIBLE)花費五年時間拍攝的《坂本龍一:終章》,以坂本龍一最新專輯《async》的製作貫穿全片,這張專輯是坂本龍一假想自己為俄國導演塔可夫斯基的電影配樂,取材於日常物品、雕塑以及大自然,反映坂本龍一自癌症復原後的生命觀與音樂信仰。而本片也呈現坂本龍一早期迄今的風格轉變,配樂的創作趣談,與他極富禪意的哲思。台北電影節更特別邀請音樂人朱頭皮在7月7日下午一點的場次放映之後,舉行別開生面的「終章,未完—坂本龍一的電影音樂世界」講座,深度剖析坂本龍一的創作歷程。

 

以《轉校生》、《穿越時空的少女》、《鬼怪屋》等作品名聞於世的日本導演 大林宣彥,2016年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之後仍執意創作,以79歲高齡交出他醞釀40年的作品《花筐》,旋即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2017年十大日片第二名。電影改編檀一雄同名小說,以鮮豔且誇張的超現實風格,描述日美開戰前夕,年輕男女的爛漫青春因戰爭而蒙上死亡陰影。窪塚洋介之弟窪塚俊介、滿島光之弟滿島真之介、常盤貴子等共同演出。片中以浮誇反襯生命無常,戲外的導演人生亦是如此。

 

阿根廷女導演露柯希亞.馬泰(Lucrecia MARTEL),自2001年交出首部長片《La Ciénaga》就闖進柏林影展主競賽,2004、2008的第二、三部長片也都名列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蟄伏10年再度推出的新作《薩瑪的漫長等待》,不但被選入威尼斯影展與多倫多影展,更被阿根廷選為角逐奧斯卡外語片的代表,劇情描述盼望能跟家人團聚的薩瑪,卻深陷於官僚系統之中,無法逃脫。於是薩瑪採取了極端手段,加入追捕綠林大盜的行列,以換取那一紙調職公文,繼而經歷了前所未料的遭遇,最後才發現,原來活下去才是最為可貴的。

 

羅馬尼亞新浪潮導演康斯坦汀.波佩斯庫(Constantin POPESCU),2009年曾入選第62屆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2017新作《咎愛心風暴》(Pororoca),描述一位父親因為女兒失蹤,隨之而來的噩夢人生,生命的重心、婚姻裡的互信、甚至是道德和理性,都一步一步被這個悲劇吞噬。導演以敘事寫實,情節綿長而細膩的口吻,道出了為人父母者內心最深沉的恐懼。而2011年盧卡諾影帝波格登德拉凱(Bogdan Dumitrache),也透過父親一角由喜轉悲的高難度演繹,榮登2017聖賽巴斯蒂安影展最佳男演員。

 

2018第20屆台北電影節即將於6月28日至7月14日,在臺北市中山堂、光點華山電影館、新光影城、剝皮寮歷史街區盛大展開。選片指南暨套票首賣會於6月3日登場。展前搶先推出「MRTaipei電影院」,5月26日在大湖公園、南京復興、中山、大安森林公園四個不同的捷運站舉辦短片放映,另在松山捷運站舉行馬拉松跨夜場,將連續放映兩部長片和一部短片,自捷運末班車離駛開始至首班發車結束,免費入場,歡迎大家一同來捷運站看電影,感受不同的觀影體驗。

 

今年台北電影節特別規劃20週年主題特展《顯影。破格而出:台北電影節20印記》,並於6月8日至9月30日在剝皮寮歷史街區開展,上百件珍貴物件與創作手稿,期待民眾前來一同爬梳臺灣電影這20年來歷經的風華歲月。6月8日開展當晚七時三十分更將於剝皮寮歷史街區戶外放映魏德聖導演《海角七號》,這部國片史上的票房冠軍,在10年前引領了台灣電影再復興的浪潮,更是影迷津津樂道的經典之作,這次包括魏德聖導演、演員范逸臣、田中千繪等「海角幫」也將再度聚首,跟觀眾共度美好的電影之夜。

 

詳情請上台北電影節官網與FB粉絲專頁

 

via/ 台北電影節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3月台灣上映!「五郎」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打造跨國美味冒險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3月台灣上映!「五郎」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打造跨國美味冒險

熱播13年的國民美食神劇《孤獨的美食家》,推出集大成輝煌之作《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並將在3月14日於台灣上映。

開播至今已達13年的《孤獨的美食家》,最早是由久住昌之原作、谷口治郎作畫,於1994年開始連載的漫畫。從2012年拍攝成電視劇以來,已經累積11季劇集、12集特別篇,可說是日本最長壽的美食劇集。而這部紅遍海內外的美食神劇,如今終於以《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跟觀眾在大銀幕見面。

國民美食神劇首度電影化

本作透過往返於各個城市的進口雜貨商人「井之頭五郎」,每當辛勤工作之後,總會在內心吶喊「肚子餓了!」然後趕緊找到一間偶然路過的餐廳用餐,並沉浸在努力工作後,享用美食的幸福時光當中。與一般戲劇作品不同的是,本作雖然沒有衝突萬分的戲劇化轉折,主要專注在刻劃五郎於各個餐廳品嚐美味佳餚的過程,然而他西裝筆挺、手拎公事包,透過豐富內心戲、對美食的強烈直覺、大膽的飲食風格,在不受任何人打擾、自由享受美食的情況下吃遍大街小巷,也無比療癒觀眾的身心靈,更對角色產生共鳴而沉迷其中,因此蔚為熱議話題。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適逢播出本劇的東京電視台開台60週年之際,製作團隊順勢推出這部最新電影版作品,不論製作規模與敘事風格,都將與戲劇版截然不同,更像是一部主角「吃爆全世界」的美味之旅,足跡將遍佈法國巴黎、長崎五島群島、南韓巨濟島和東京。而且相較於戲劇版,電影版的敘事將充滿高度戲劇性,並以貼近現實生活的幽默與台詞來提升喜劇效果。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而本片也因為松重豐的號召,齊聚豪華演出陣容,包括內田有紀、磯村勇斗、村田雄浩、鹽見三省、杏、小田切讓、遠藤憲一,以及曾演出《梨泰院Class》的韓星劉宰明特別加盟。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

值得一提的是,松重豐這回更一肩扛起《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導演、編劇、主演工作,尤其他在這13年來,自始至終支撐著本作,深深了解作品的世界觀,成為他出道40餘年首度自編、自導、自演之作。他回憶這次將作品「放大」成電影版的過程:「如果我沒記錯,應該是拍攝電視劇第十季的2022年夏天。當時,長期參與系列作的製片人和工作人員因調動或轉職,讓人擔心沒人能綜觀全局並指引未來的方向。這讓我想到,既然正值十週年,為了測試這部作品是否還能繼續、有更大規模的發展,我決定展開動搖根基的挑戰。基於這樣的想法,我選擇『電影化』這個方式,雖然並不確定本作的內容是否適合改編成電影,但希望能藉此進行一次重構。」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獲金獎名導奉俊昊啟發

尤其松重豐是本作唯一的常駐主演,這讓他產生一種責任感:「基於對未來發展的考量,我開始思考誰適合當導演。」而他最一開始,就是想找《寄生上流》奧斯卡金獎名導奉俊昊執導,他對此表示:「考慮到本作不僅在日本、在東亞地區、尤其是韓國都頗受歡迎。我也曾在多次赴韓取景時感受到觀眾的熱情,於是我便想到了奉俊昊導演。恰巧,我和他之前在《東京狂想曲》中的〈搖晃的東京〉短篇合作過,覺得如果他能將這部作品『烹調』成電影,會非常有趣。」

松重豐甚至還親自寫信給奉俊昊提出邀約,只可惜對方回覆時間因素無法配合,但這也開啟他不同的思考:「我和事務所社長談起這件事,隨口說了一句:『要不乾脆我來當導演?』這就是最一開始的狀況。」他並補充:「之後,我並沒有太在意自己說話的分量,就順勢寫下了一份劇情大綱,拿給正在拍攝第十季的工作人員看,跟他們說:『我打算以這份大綱來拍電影,大家覺得怎麼樣?我打算自己當導演。』結果他們回答:『我覺得不錯,一起做吧。』」而這也成就出本片最一開始的面貌。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劇情大綱

本片劇情描述從事進口雜貨銷售的井之頭五郎(松重豐飾演),是個喜歡在工作之餘到處品嚐美饌的老饕。只要肚子一餓,就會秉持「吃飯皇帝大」的信念,拋下一切直奔周遭的餐廳食堂大快朵頤。他最愛享受用餐時不被人打擾,細細品嚐料理的美好時光,更愛在內心自言自語品評美食滋味。這回,他接到前女友的女兒——千秋(杏飾演)的委託,前往法國拜訪千秋的祖父一郎(鹽見三省飾演),並要幫助一郎找出童年時曾喝過的湯頭食譜。儘管線索相當稀少,五郎依舊踏上尋找「究極湯頭」的旅程,足跡遍及法國、南韓、長崎和東京。不過在這趟旅程當中,他卻意外捲入到一場更大的風暴當中⋯⋯。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資料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的經典鉅作《風之谷》,將在3月6日首登全台大銀幕!片商也宣布和Pinkoi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紀念票卡樣式有「娜烏西卡飛行員」及「究極的王蟲」兩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極具收藏價值,已於Pinkoi限量開賣。

《風之谷》首度登上台灣大銀幕

名列「影史百大動畫」的吉卜力神作《風之谷》,更是「吉卜力三巨頭」宮﨑駿、高畑勳、鈴木敏夫這三位日本動畫界巨擘「夢幻聯動」的合作起點。當初鈴木敏夫任職動漫雜誌《Animage》副總編輯,因採訪工作結識宮﨑駿、高畑勳,先是促成《風之谷》原作漫畫在雜誌上連載並大獲好評,又說服高畑勳擔任該片監製,讓宮﨑駿無後顧之憂全力衝刺《風之谷》動畫,電影上映後獨特的「腐海」設定敘事風格和深刻的環保哲學,獲得極高人氣及評價,使得吉卜力工作室在隔年1985年成立,陸續誕生同樣膾炙人口的《天空之城》、《龍貓》、《神隱少女》等吉卜力經典之作。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久石讓首度操刀宮﨑駿動畫配樂

宮﨑駿執導的動畫電影配樂向來由御用配樂大師久石讓操刀,而40年前慧眼識英雄的就是《風之谷》監製高畑勳,他起用當時還沒沒無聞、年僅30歲出頭的久石讓,兩人邊討論邊製作音樂,最終譜出適合這部磅礡作品的熾熱曲風,特別的是,原聲帶裡令人印象深刻的「啦啦啦」童聲,是由久石讓年僅4歲的愛女藤澤麻衣獻唱的〈娜烏西卡安魂曲〉,搭配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引發不少觀眾共鳴感動落淚,蔚為經典。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描述自然資源受嚴重破壞、人類文明毀於一旦的戰後腐化世界,由於地表被劇毒腐海所覆蓋,人類只能在被汙染的大地及巨型昆蟲威脅下求生,唯有「風之谷」因海風吹拂而不受腐海之毒侵擾。擁有獨特溝通能力的風之谷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到腐海探險,某天,多魯美奇亞帝國的運輸機墜毀於風之谷,上頭載著千年前毀滅世界的生化武器「巨神兵」,讓風之谷頓時捲入爭奪巨神兵的戰爭中,為了人類與世界的存亡,娜烏西卡必須挺身而出。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典藏預售電影套票限量開賣

而這部吉卜力經典動畫鉅作《風之谷》,即將在3月6日首度全台盛大上映,片商甲上娛樂和Pinkoi也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內含2張電影交換券和2張限量復古紀念書卡「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售價760元,已在Pinkoi獨家開賣,2月17日前購買套票再加贈「腐海植物的實驗室」限量早鳥書卡1張,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