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前的北京,曾是全球建築師爭相角逐的建築實驗場;在建築法規成熟的國度無法實踐的奇幻造型,當時的北京似乎都可以滿足這些奇想。而經過十多年的猖狂建設,「返璞歸真」的理念,逐漸在人們心靈中生根萌芽——讓人們感到充實的不再是巨大華麗的鋪張,而是樸實的生活本質。為了提供這些追求純粹心靈的一個落腳之處,CLOU 建築事務所其中一位創始人 Christian Taeubert 與妻子 Sammy,一同花了六年時間,建構出一幢位在北京鄉間的小屋——Studio Cottage。
從建築的背景來閱覽城市,會發現,中國農村面臨人口大量外移的問題,終將導致農村人口無法給予村落適當的未來發展,而這些小鎮中無人居住的老宅,便逐漸傾頹,最終成為地圖上的空白。如同中國多數村莊,距離北京不到兩小時車程的渤海鎮,也正面臨著人口大量外移的困境。Christian 夫婦兩人觀察到此種現象,於是租下僅有十年租期的七〇年代老屋,以它為起點,逐步延展復興當地社區的藍圖,同時迎來了一個親近土壤的生活。
儘管租期分別僅只有 10 年和 20 年,夫妻二人還是花費大量時間,用當地建材來改造這棟老屋;一邊作為自宅,另一邊則取名為「Studio Cottage」,佇立於鄉間,成為遠離塵囂的夢幻之地。
建築團隊在老宅主體上,選擇保留原有的結構,而隨著修復工作的進行,逐漸能重新體現隱藏在這棟建築之中的文化故事,同時,加入的新時代元素,也讓舊時的歷史在新興的改造中重獲新生,讓故事得以延伸至下一個世代。Studio Cottage 在外觀上保有舊式木窗,並在窗面內裏加上一層新作窗戶,保留原有的斑駁牆面和原木桁架天花,也意外使內部空間,籠罩上一層通透的大地暖調。
佐以手作的木製沙發、餐桌、臥榻,以天然的材質展現新穎的設計,再巧妙地使用義大利鐵框燈罩、金屬製流理台和座椅,局部的金屬裝飾平衡了室內軟硬材質的比例。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桌面使用的巨大原石,原來出自老屋地窖的建材,如今則化身成穩固的基石,座落在起居室中,吸引人們的目光。
走過起居室,拉開大面的不鏽鋼拉門,映入眼簾的,便是隱藏在後方的主臥室,而有別於開放空間的溫暖色調,此處則採用淺灰藍的磨石子矮隔間,搭配簡約潔白的寢具和燈具,素雅地呈現出「簡樸生活」的另一種風格。
室外,緊鄰入口的老樹半嵌在石磚矮牆之中,彷彿照看著庭院也時時關心著街坊。夫妻兩人更在樹木底下特別設計出一個沙坑,在時節更換之際,盛起落葉,再次種下孩子的嬉戲養份。輕盈行走在柔軟的草坪上,觸摸著屋舍蘊含歷史的一磚一瓦,Studio Cottage 不僅為小鎮迎來了新氣象,也大程度地實現了都市人們對「桃花源」美好嚮往。
Photography/ Boris Shiu.
All images courtesy of Christian Taeubert & Sun Min.
※本文由 Polysh 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