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被大小瑣事轟炸,打開螢幕各樣訊息排山倒海往眼底灌,是否該在各樣紛擾佔領腦袋前來點獨特風格刺激一下?一場由各領域專業創意人的風格研究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在La Vie美感俱樂部系列講座裡,和創意人暢聊文化趣味,也許你會發現,那些過去未曾接觸,卻有著迷人魅力的風格領域。
「如果把四個人的專業結合一起,去玩一件事,可不可以發生些什麼?」如同豪華朗機工的團名Luxury Logico,當複多加上邏輯,四位團員的專業也因為合作跨界產生不同的樣貌。一開場豪華朗機工的林昆穎便從團名介紹帶出團隊的整體架構和方向,儘管外頭風雨不斷,林昆穎仍不減興致侃侃而談。豪華朗機工其實是一種混種創意,而這裡所說的「混種」就是混血(hybrid)的意思,將四人不同的創作基因重組,成為一個全新的生命體,透過獨立的思考和想像,進而創造出另一個新的創作領域。
以哲學性格和實踐性格交互合作
林昆穎提到,自豪華朗機工剛組成,團隊就一直聚焦在合作這個想法上,而四位團員也一一透過作品來傳達這個概念,像是陳志建以影像表達時間錯置感,張耿豪作品中以童年貫串來呈現不同時期的心境變化,張耿華則鑽研機械動力,也是去年臺北世大運的聖火裝置的操刀者,而擁有古典音樂、美術和哲學多重背景的林昆穎,則從音樂出發,且較不受體裁的限制。
若你和豪華朗機工接觸已有一段時間,應該就不難發現團隊跨足裝置、表演、視覺藝術等多樣類型的創作。林昆穎笑稱團隊劃分成獅子座(張耿豪、張耿華)和水瓶座(陳建志、林昆穎)兩種特性,起初合作時少不了摩擦,但也設定出兩種不同的創作類型,並試著在未來將兩者融合一起。「哲學性格」指的是視覺類型創作,而「實踐性格」則是與社會實踐相關的照顧計畫。
照顧計畫-每一次的接觸都是一個啟發
2010年受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邀請合作的藝術計畫《天氣好不好我們都要飛》即是豪華朗機工的第一個社會實踐型的創作,團員陳志建提出與全台37,200位國小學童共同創作,將天氣鳥的輪廓與學童的圖像結合,透過3D電腦影像程式轉化成360度的立體連續動畫。最初提案的想法是與仁愛國小進行短期合作,隨著討論越演越烈,三個月的創作轉變成耗時三年且遍及全台的藝術共感計畫,這也讓豪華朗機工感受到,參與式作品更像是能擴及社會層面的創作主題,每一次照顧計畫的接觸都帶給團隊不同的啟發,而這次的藝術計畫也成為豪華朗機工在未來參與更多公眾創作的起點。
多點控制-在創作裡以科技幻想
豪華朗機工的作品中包含了以多點控制方式操控機械與光電的創作類型,例如2011年的新媒體裝置創作《游泳》、2014年桃園機場捷運林口站的公共藝術作品《一個自在的游晃》,以及由燈具回收而起的日光域系列等創作。而2011年的《游泳》也是豪華朗機工第一件被收藏的作品,這也讓他們意識到,藝術裝置具有被收藏的可能性,而非純粹淪為專案委託的形式。
豪華朗機工也在機械動力創作中結合群聚性的概念,呼應團隊「合作」的中心想法,自2010年的日光域系列就是帶有聚合共創的作品。創作起初是因臺北美術館的展覽邀約,也讓豪華朗機工萌生從募集到創作的想法,他們開始向群眾募集廢棄燈具,並以LED燈替換燈泡,將不同的燈具一個個拼接成巨大的圓,並且加入了背景聲效搭配裝置的燈光變化。林昆穎提到,《日光域》這件作品經過數次國內外的展出後,最終回歸台電大樓,他們也重新蒐集了臺北市不同時期的路燈作為素材,並利用台電頂樓的太陽能板連接電源,讓創作得以展現明暗閃爍的變化,像極了擁有陰晴圓缺的太陽。
對於豪華朗機工來說,當我們在欣賞這類型的多媒體藝術時,其實已經進入了數位時代的思維,以往類比時代人們取得資訊可能是透過閱讀,進而得到了完整的內容,然而在數位時代卻截然不同,打開一個網頁瞬間湧現的是多則夾雜圖像與聽覺的訊息,而身在其中的我們似乎也早已習慣接收大量片面的資訊。
科技整合表演-從跨域創造更多可能
豪華朗機工在跨域表演中也推出一系列的實驗作品,如《一日》(2010)、《等於》(2011)、《M》(2012)等。在《一日》中就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光源,第一種日光帶有哲學性、宏觀的特性,探討人生的有無和多少,也藉由日光的出場帶出人們一天的樣貌;第二種光源則是燈管的物理光,易耗盡具有別於太陽的能量感;而最後一種光則是具有閃屏特性的數位光,也帶領觀者走入片段切割的世代,思索資訊消耗後如何將最美好的存放收藏。
林昆穎提到這個世代大眾追求的是一種臨場感,這也是豪華朗機工在執行臺北世大運時納入的考量層面,如何運用鏡頭語言融合選手和觀眾,塑造現場氣氛的體驗。「臺灣是個很變動的環境」,豪華朗機工也試圖在世大運中融入臺灣人的屬性。林昆穎更舉了世大運開幕的例子,當時因為場外抗議使得選手進場百般波折,但當全體運動員接續入場,從最初看似無序的旗幟到整齊條理的隊伍,最後燈光漸暗,散發光芒的鯨魚在一片湛藍海洋的LED地屏躍身而出,場內觀眾情緒也因此而高漲,這個波折就像是一段劇情,而我們在面臨困難後突破,這樣的變動是臺灣人能夠體會的感動。
從社會實踐型的照顧計畫、機械動力式創作,到科技整合的跨域表演,「合作」一直是貫穿豪華朗機工創作的重要特性,在參與臺北世大運後,豪華朗機工更期待將視覺藝術帶入表演藝術,不僅從媒材或形式,以跨域合作在創作中不斷展現豪華朗機工「聚合」的中心概念。
文字:陳韋均
照片提供:豪華朗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