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仁天皇將在2019年4月30日正式退位,皇太子德仁則從5月1日即位為新日皇,除了象徵平成年代終結外,全新令和年代也將到來,而令和也將是日本第248個年號。
現年85歲的日皇明仁是第125代日皇,1989年1月8日即位,年號平成。明仁將於4月30日退位,現年59歲的皇太子德仁5月1日將即位為新日皇,日本正式進入名為「令和」新年號時代。
有人說:「沒有天皇,日本將不再是日本!」
但什麼是天皇呢?為什麼日本需要天皇?又為什麼皇室能延續至今,未曾中斷?身在臺灣的我們,為什麼要了解天皇呢?臺灣與日本的關係密切,也有許多人喜愛日本、學習日語、研究日本文化。想真正了解日本,不能忽略在政治、生活與精神象徵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日本天皇。
《日本天皇,原來如此!從生前退位問題探秘萬世一系天皇文化的歷史與發展》一書,回顧日本長達兩千六百多年的歷史,自《古事記》所載第一代神武天皇的事蹟開始到近現代共125代天皇,從各種先例中找出關於天皇制傳承及演變至今的關鍵,更探討現任天皇表達退位意願引發的各種爭論及見解,從中梳理天皇在日本史中的角色變化,是第一本全方位理解天皇的著作,凡是對日本史有興趣的讀者,都不容錯過。
從神話、傳說與歷史讀起
日本最早的史書《古事記》由上、中、下卷三卷構成。上卷是〈神代篇〉,中、下卷是〈人代篇〉,各自描述不同的時代。從神代篇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主要記述的是神話。相較於《聖經》和《古蘭經》沒有區分神話和史實,日本則是很誠實地將這一部分歸類為「神話」。雖然不像是電視劇的「本節目純屬虛構」,但神代篇一開始就表明「雖然是流傳下來的故事,但某種程度上屬於創作」。《古事記》的上卷可說是神話,中卷是傳說,下卷則是歷史。上卷是開闢天地的眾神世界的故事。中卷記述的是從第一代神武天皇到第十五代應神天皇為止的傳說故事。雖然不確定其真實性,但都是自古流傳下來的故事。
《古事記》鉅細靡遺地記載了神武天皇費盡辛勞創建日本國的故事,從第二代綏靖天皇開始至第九代開化天皇為止的事蹟不明。從第十代崇神天皇之後又有詳細的記述。從神武天皇至第十三代成務天皇為止都是父子相傳。到了第十四代仲哀天皇,首度出現叔姪相傳,卻也可以看出編纂者有意圖強調「用垂直系譜串起的既是皇室的歷史,也是日本國的國家體制」。
歐亞大陸,尤其是騎馬民族基本上都是兄弟相傳。而歷代中華帝國,有實力者奪取帝位也是經常上演的戲碼。日本國與他們不同。在繼體天皇的時候已經確立了「萬世一系」的觀念。不進行屬於中國思想的易姓革命,或是根據天命發動改朝換代的革命,這也成為了日本國家統治的根本法,規範了國家的體制。另外,從不知道多久以前的遠古時代開始,一直延續至今的即是「朝家」。朝家是皇室的古老說法。
就日本而言,伊勢的神宮在相當於西元七世紀的天武天皇時,就已經是「自無法溯源的年代就一直存在」的神宮。伊勢的神宮祭祀的是皇室祖先和《古事記》當中的眾神。放眼天武天皇在世的七世紀,鄰近的唐朝由武則天掌權;歐洲則是老丕平建立了後來法蘭克王國的基礎;而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們則是在阿拉伯半島宣揚伊斯蘭教。在這樣的時代,「從不知多久以前的年代就一直存在」的是神宮,是日本的皇室。
天皇與武家
讀到日本史,日本武士與將軍有時反而比天皇還讓人熟知,而為何如此重要的武力將軍們,卻仍甘於退居二位呢?
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日本以天皇和朝廷效力的貴族和官員為首的「公家」時代結束,進入是以武力為朝廷效力的將軍和武士權力為大的「武家」時代。相當於中國古代權力強大的諸侯,平清盛、源賴朝,或是繼承由源賴朝開創的鎌倉幕府的北條氏,他們為什麼都沒有篡奪皇室,取而代之呢?
首先以第一個以武士的身分當上公家最高官位的平清盛,雖然掌權,但當時的天皇後白河院和另一位貴族藤原氏也十分強勢,雖可幽禁後白河法皇、名目張膽行使軍權力、到強行遷都,但因當時民眾仍以天皇為精神象徵,導致武家仍無法跨越的最後一道防線做出篡奪皇室的事。
另一位掌權的武家源賴朝,其實是深受公家文化影響的「京都愛好者」,他受到京都的影響之深,甚至讓身邊的人擔心,這樣的人不可能會想要自己當天皇。雖擁有足以恫嚇治天之君的軍事力量,但仍無自己當天皇的想法這點可以看出日本歷史和文化的特徵。源賴朝彷彿是「中間管理階層」,用「武家棟樑」的身分,以鎌倉為中心號令全國武士。
源賴朝之所以成為最高掌權者,那是因為實際擁有軍事力量的武士們順從他。源賴朝在治天之君之下,不可違逆朝廷。武士們為什麼願意順從源賴朝呢?那是因為他擁有右近衛大將或是征夷大將軍等武家最高的官位。而任命源賴朝擔任這個官位的人當然是天皇。大家從以上敘述便不難了解為什麼我稱源賴朝是「中間管理階層」。源賴朝對上擁有權力,對下行使權威。權威才是權力的來源。
所謂的權威是「讓人聽話的力量」。當後白河法皇說出「討伐源賴朝」時,武士們紛紛以「這樣不合理」為由,站在源賴朝這一邊。然而,如果源賴朝說出「我要當天皇」,那又會如何呢?想必原本追隨源賴朝的武士背離他的可能性很高。他們只關心誰能取代攝關政治、院政、平氏保障自己的權力,對於源賴朝當天皇沒有興趣。假設源賴朝真的篡位成功,「源王朝」又能持續多久呢?一定會演變成「既然他可以,我也可以」的狀況。實際上,中國的歷史就是不斷地上演這樣的戲碼。不僅中國,日本之外的國家都會這麼做,只有日本無法這麼做,當中有其道理。其實這也是巧合。每一次都剛好出現比取代皇室更合理的方式。這些雖然都是巧合,但日本國史當中有一個「讓人聽話的力量法則」,這個法則正是日本特有讓皇室持續、武家沒有取代皇室的原因。
近代日本:天皇從神到人
日本皇室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皇室,根據《古事紀》記載,天皇並不是凡人,而是天照大神的後裔,而天皇身為神道教的最高主宰,在人神合一下,被賦予神性。日本皇室從神武天皇沿襲至今,已經一百二十五代了,都是由一個家族世襲一脈相傳,只是在二次大戰之後,盟軍統帥麥克阿瑟頒給日本一部和平憲法,確立君主立憲制度,才將天皇從神轉變為人。
近代接觸列強後帶來的轉變,天皇與歷代天皇的角色也在各種情勢下被考慮,如:政治新儀法推動、攝政情況、皇室如何跨越斷絕危機等,都可以是臺灣讀者更了解日本民族思考的方向。
兩百年一次的大事件—生前退位
二○一六年八月八日父親節當天下午,生為日本人的大家長—現任天皇明仁罕見的對日本國民發表一場電視講話,談話中,他表示自己已高齡八十二歲,同時在過去三年當中,歷經兩次外科大手術,體力恐將無法履行作為國家象徵的職責,由於日本憲法規定,天皇不能發表任何具有政治意涵的言論,因此,明仁只能以這種極為委婉的方式來暗示,表達他想在「生前退位」。
天皇的言語雖然曖昧,但卻已引發日本政壇的一場大震撼,天皇可不可以生前退位,也成為日本保守派與自由派爭論的焦點,最終日本政府做出妥協,在不修改皇室典範的大方向下,國會通過「天皇退位特別法」,並強調本法只適用明仁這一代,女性仍沒有繼承權的兩項原則。
過去對於日本天皇的刻板印象,大多認為他是虛位元首,除了在每年的元旦、春祭、秋祭及廣島原爆紀念日公開露臉之外,其他時間應該可以在皇宮含飴弄孫、安養天年,其實,日本天皇身為日本國家象徵的最高領導人,是每位拜訪日本的國賓,都急欲想要拜會的對象,而參與每年在皇居舉行的大小祭祀儀式也超過三百次,十分忙碌。而透過兩百年一次的「生前退位」事件,我們可以觀察日本政治派別與國民到底關注什麼,然而,這次的讓位是在天皇的意識下啟動,並得以實現。此一事件也打破日本國憲法制定以來,「天皇只是蓋章的機器人」的憲法學通說,證明就算是在日本國憲法之下,天皇也不是機器人。
更多日本與天皇文化的內容,都在《日本天皇,原來如此!從生前退位問題探秘萬世一系天皇文化的歷史與發展》。
Photo Credit / 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