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愈來愈深,有些人往迷醉的城市跑,更有一票人開著車沿著北海岸到金山,準備感受電光火石的震撼。漁船被包裹在黑暗裡前行,船頭一把光亮的火炬照亮了海面,這盞明燈不僅替船隻開了路,也將水裡追著光跑的青鱗魚團團集中,只待時機一到,「蹦」一聲,船夫迅速將火炬往上一舉,上萬條魚兒在天性使然下縱身一躍,而底下的叉手網早已佈陣好,豐沛的漁貨就此到手。
北海岸金山的草里保留了巴賽族自古流傳的「焚寄叉手網漁法」,也就是俗名「蹦火仔」的傳統漁法,每年農曆4月後至中秋節前,是捕青鱗魚的好季節,也是民眾有機會在岸邊或搭乘觀光船欣賞海面閃爍驚人火光的時機。目前全世界只剩四艘船仍以「蹦火仔」漁法捕魚,2013年時,他們捕魚的畫面登上《國家地理雜誌》封面後,讓這項技藝在國際上受到愈來愈多矚目。對漁民而言,這是他們努力保存的傳統、養家糊口的工作,也是新北市無形的文化資產。
以「蹦火仔」捕魚可不容易,當地漁民將富有碳化鈣的電石加上水,將急速膨脹的乙炔引導到火炬上,產生爆破聲響及亮光,這樣的方法不但能幫助捕魚,也十足吸睛。然而在絢麗的畫面後,漁民看似平凡的不凡故事也很深厚,吸引導演周文欽拍攝紀錄片《蹦火》。他在非旺季時期來到小漁村,以鏡頭捕捉漁民真實的生活及掙扎,透過紀錄片短片的角度看台灣傳統,發人深省。
目前若想近距離感受「蹦火仔」,或者拍下最生動的畫面,不妨加入「蹦火仔」團,直接從金山磺港出發,或者繞遠一點,從基隆碧砂漁港啟航。先從海上欣賞基隆嶼和近來火紅的象鼻岩,接著慢慢在夕陽西下時前往捕魚處,在海面上靜待「蹦」的平海一聲響!
金山夜釣趣
距離台北車程不到一小時,金山、基隆等東北角一帶,每到3月至10月左右,東北季風尚未到來時,都能見到釣客興致勃勃的身影,他們收拾著釣具,騎著摩托車就往海邊跑,熱鬧極了。然而釣魚的方法無數種,除了岸釣,到金山出海夜釣漸成為一種休閒活動,無論你有沒有釣魚經驗,都能在最懂門道的在地船長帶領下釣得開心、吃得盡興。
金山因磺火捕魚受到國際媒體矚目,當地的金山磺港即是捕魚古道的重要出航口,想體驗夜釣的樂趣,可以來這參加業者提供的夜釣行程,傍晚、夜晚,甚至半夜都有船出海,行程一趟約4小時,不用自備釣具,還能順便近距離欣賞燭台雙嶼。夏天的海浪較平緩,很適合夜釣,小卷、白帶魚、竹莢魚等都是較容易捕獲的魚類。欲參加金山磺火季可點此進
Text / 李思嫻
Photo / 任台生、吳榮展
圖片提供 / 金山磺火季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