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在與觀眾暫別9個月之後,即將於7月21日起再度敞開大門,分階段分樓層邀請觀眾重返美術館!北美館自去年10月中旬啟動多項修繕工程,為館舍更換使用34年的空調系統,汰換展場牆面及地板,重整指標系統及修繕大廳大理石地板等工程,如同老屋抽換老舊電線,館舍內部的重要線路都在此次修繕進行檢視與更換。
這段期間,北美館並未停下腳步,以「修而不休」的態度,持續推動美術館的研究與保存任務,並透過一連串美術館館外空間的展開,實踐許多重要而精彩的計畫,包含戶外廣場活動、館際交流、校園合作,邀集藝術社群和市民觀眾攜手作夢,創造「美術館再想像」的各種可能。
再造互動參與的場域精神
館舍重新啟動,專業服務功能提升,北美館具現三大空間方案:
建築教育的基地
臺灣重要建築師王大閎自宅摹擬重建於美術館南側公園,北美館接管後將其轉化為以建築為主題的跨域展演實驗平台「王大閎建築劇場」。
南向入口的營造
北美館收回花博後租賃外貿協會之「臺灣精品館」,重新塑造南西向入口與美術公園、王大閎建築劇場之間的場域關係,除了增強園區第二入口的服務功能,玻璃導引走廊的規劃亦將創造學習角落,並企圖興起參訪者對美術館的時間/歷史意識。
藝想迴廊的創生
三樓迴廊具有綜覽全館的視野,將新規畫為觀眾參訪過程中的休憩體驗與自主學習空間。
重新開館:逐步開展的行動方案
為分階段釋放藝術能量,使各展覽獲得應有之關注,分樓層漸次開館,逐步展開下半年的藝術篇章!7月21日開館將以美術館作為「臺北市立機構」的公共性基調展開首波開展行動,從大廳至地下樓的免票區開始,象徵邀請全民返館的盛情歡迎,四大展出/計畫包含大廳跨領域邀請互動參與之展覽,地下樓層推出大型動力機械裝置展、策展提案展及兒童藝術教育中心第6號計畫,期間全面免門票,以饗觀眾。
8月25日二樓展開臺灣重要當代藝術家回顧展,9月29日啟動三樓國際影像實驗展,恢復售票;11月17日一樓大展區至二樓《2018台北雙年展》開展,迎接全館全方位的展演及活動功能,以國際形象回應對全球藝術社群的邀請與召喚。
溫和而細緻的轉變
館舍硬體修繕與軟體更新同步推進,北美館除如常推動策展、教育計畫籌備、典藏蒐購與出借作業、季刊學報及專書之出版、文獻中心資料蒐集分類等專業工作,更推動平日開館期間難以進行的特殊業務,如整理並數位化開館至今展覽影像及文書檔案、整修典藏庫房走道與櫃架調整、重新召募及培訓志工。針對重新開館的35周年契機,籌畫典藏精粹出版、美術館簡介與展覽活動表改版設計、官網優化等,全面提升營運和專業效度。
美術館作為一個歷史機構,所有改變皆建構在過往基礎上逐漸發生,並非決然與過去告別。北美館奠基於前34年歷史與經驗進行館舍機能重整,透過內部系統更新和展場微型美容,正在溫和而細緻地轉變。今年夏天,一起「築步‧逐步─重返北美館」!
via / 臺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