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成都建築,你的腦中會浮現那些畫面?是大院窄巷、小橋流水,還是高樓大廈、摩登都會?答案,或許以上皆是。從古色古香的遠洋太古里,到知名建築師劉家琨操刀的西村貝森大院,成都總是以多元並陳、似舊還新的建築群像,吸引往來旅人目光。事實上,新穎與古舊、東方與西洋並存,可以說是成都建築的一大特色。
近年來,新舊、東西元素更從平行並列,逐漸融於一爐,像是備受關注的購物商圈遠洋太古里,便以大慈寺為中心,翻修周圍舊建築、增蓋同風格建物後,大量進駐國內外精品品牌。當大片玄黑屋瓦下亮起BREGUET、OMEGA等品牌標示,在新舊、東西的融合與對比下,瞬間形成一幅耐人尋味的畫面。
不只遠洋太古里如此,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條平行街道組成的商業街區,也在參差老巷和古院群落中,開起了一間間現代餐廳、音樂酒吧,和星巴克等連鎖咖啡店。結合古樸氛圍和現代消費需求的寬窄巷子,也一躍成為成都重要景點。對於在台灣出生、四川任教的建築學者高政軒而言,這種新舊並陳甚至兩相融合的建築特色,又隱藏了哪些歷史因素和地域特性呢?讓我們隨著他,以建築的眼光理解成都,剝開建築年輪,探究成都建築背後古老與現代的城市意象。
Q:請問您對於成都建築的第一印象為何?它們有哪些共通特色?
A:我覺得成都有許多新開發建築,不僅規模大,也常融入斜屋頂、木結構等中國元素,想要表現「大中國」的動機很強烈。這背後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成都人愛玩,城市內需市場也很大,刺激旅遊業蓬勃發展。在旅遊業高度競爭下,業者必須在飲食、住宿等服務外,創造自己的特色,而中式風格建築就變成特色之一。另一個原因則是,中國人已經見慣了現代建築,不再會對西洋建築趨之若鶩;相對地,對自身的文化更有自信心,這也反映在建築風格上。
Q:成都城市建築風格多元,有新穎、古典,也有新舊融合。請問您認為應該如何定義成都的建築風貌?
A:受到文化大革命影響,成都其實很少有真正的古蹟。現在旅客常造訪的寬窄巷子、太古里等景點,多是原址拆掉重建的成果,看起來古色古香,實際建築年齡卻很年輕。之前某位市委書記也發現到這一點,認為在建築維護上,或許可以在翻修之外,找到更能保護老建築的方式。但是從另一個方向來看,成都的建築運用其實很好玩,也反映了成都人愛玩、喜歡呼朋引伴的個性。和台灣對照來看,我們的老建築通常就是靜靜地佇立在那兒,不會做得太過觀光取向;相對地,成都太古里或是杜甫草堂的觀光意圖都比較明顯。
Q請為想欣賞成都建築的旅人推薦一些景點。
A:如果從建築角度來說,可以看看成都來福士廣場。來福士廣場是紐約知名建築師霍爾(Steven Holl)打造的綜合商辦大樓,將三棟相連的建築切割出多個平台;也可以參觀劉家琨設計的西村貝森大院,他用創新手法表現傳統大院文化,並應用再生磚、混凝土等材質,表現粗糙、手感的建築質地。
文字 / 郭慧
攝影 / 存在建築
圖片提供 / 家琨建築設計事務所、CapitaLand Limited 凱德集團、Starbucks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8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