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凡事都標榜新穎的時代,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一座座興起,城市天際線一再被改寫,然而身處在這片人為建造的都市叢林中,該如何從建築中連結歷史文化,讓人們得以透過空間感受其中深藏的人文意涵,成了每位建築師的重要課題。對馬來西亞建築師洪武聰(BC Ang)來說,每個新項目即使艱難,都是一場未知的嶄新挑戰,「設計到底是做什麼的呢?很多人都會這樣問,其實主要是分析問題,然後把紊亂的問題解開,再尋找一個綜合性的解決方式。」簡單三兩句話,道出他的設計價值核心。
擁有豐富且多元民族文化的馬來西亞,有著傳統的馬來式高腳木房,也有受到殖民西方建築思潮影響下的建築,馬來西亞無疑是個極度「繽紛鮮明」的特色國度,然而在趣味盎然的城市氛圍中,由洪武聰與妻子洪雯霞(Wen Hsia)共同創辦的武霞建築事務所(WHBC Architects),卻帶來一種近似「反璞歸真」的建築思維,從街邊的婚紗工作室、藏身蔥鬱林木間的熱帶之屋,到以老舊木燈柱搭建而成的高腳度假木屋,對他們而言,如何運用週遭環境條件、自然元素來形塑空間氛圍,創造出熟悉卻又帶著驚喜的感受,是夫婦倆在設計過程中必須深入思考的要素。
「創新想法是我們設計中不可或缺,也是最重要的元素!我們將每個設計項目都視為一場創新實驗,企圖從中找尋解決的最佳方案。」洪武聰說道,與其侷限於某個框架之中,倒不如以全然開放的心態,置身投入於要被改造的場域之中,傾聽空間、對話空間,進而擁抱空間,「過程中我們會不厭其煩地嘗試各種方案,無論是建築技法、設計方向還是整體空間規畫上,都不斷地研究、提出各類質疑,好發揮建築最無限的可能性」,而這可能性更要使人專注於當下,通過空間氛圍感受那有形與無形之間的深層意蘊。
回收舊燈柱築起夢想木屋
像是位於蘭卡威島上的舊木燈柱度假高腳屋,由於屋主的夢想是在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旁築起一幢夢想木屋,然而要在熱帶國家中建造木屋,首先得克服濕熱天氣和白蟻兩大棘手問題,在不想使用新建木材造成生態破壞,又同時得滿足客戶的需求情況下,WHBC選擇了二手木質電線桿作為建築材料,即使外觀看似斑駁老舊,然而這些歷經數十年風化和白蟻侵蝕卻依然完好的木燈柱,也證明了經得起「時間考驗」,再加上線桿經歲月累積而留下的天然灰色紋路,其獨特性更是新木材無法複製的。整體開闊的空間,搭著一望無際的綠意美景,以及乘載著時光記憶的二手木材,房屋每個角落都各自有故事,各自與造訪此地的人們,來上一段出其不意的時空對話。
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合的熱帶之屋
除了使用二手木材外,單就建築作品來看,WHBC有不少以混凝土為建材的項目作品,不免讓人好奇這是否為夫妻倆喜歡的表現手法,為此洪武聰代為表示這是由於在馬來西亞,使用混凝土建造的成本較為低廉,就他們而言,「並沒有刻意追隨哪種建築風格或是只特別用哪些建材,我們僅根據不同的問題,找出相對應的解決方式,而木頭、鋼筋、石頭和磚塊等同樣是我們在設計過程中會使用到的建材,混凝土只是其中一項選擇。」。
至於他們最廣為人知的混凝土作品,則要屬坐落在吉隆坡郊區,簡約樸素的住宅掩映在綠色蓊鬱的植物山林之間的熱帶之屋(Tropical Box)。具厚度的混凝土外牆,得以讓居住空間遠離熱帶的陽光及雨水,然而大小不一的方框薄牆,則同時能夠讓陽光灑落其中,通透的效果模糊了室內外的界線,讓看似冰冷理性的混凝土建築,其實潛藏著一顆具溫度的感性熱帶之心。
如同夫婦倆創建的事務所名稱,默契無間的兩人確實讓作品帶著「武俠」風範,他們認為作為一名建築設計師,絕不能只做空想裝飾,而是要當空間的思考者。像是近來在全球成為趨勢的老屋改造活化風潮,洪武聰便認為在規劃上要十足細膩小心,倘若大家只在乎重造外觀風格,而非重視老屋所流傳下來的文化本質,甚至反而將其破壞殆盡,那麼再精美的樣式也不過流於膚淺。他始終相信「設計」是個中心點,在可運用的功能、技術和情感交錯中尋求一種中和的行為,也能把所有的想法凝聚以達成平衡,找出最佳解決方案。
Text:Ian Liu
Photo credit :WHBC Archit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