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雲,豔陽下,純白色的北美館建築體顯得澄澈輕透。被山水與都市環抱的北美館,選擇在2018年夏季重返生活,策劃4檔台灣在地藝術為循序漸進的開幕奏起序曲,也讓市民再度踏進北美館,享受彷彿「文化大客廳」的藝術匯聚重鎮。
「我們特意不選擇以如同國際大展的『英雄式、政治性宣告』形式來重新開幕北美館,因為我們真正在意的是北美館如何持續、漸進的發展。」館長林平說道。就如本次開幕周的名稱《築步‧逐步──重返北美館》,閉館九個月的整修,並非是外觀上的改頭換面,而是紮實地整頓了35年老建築的不合時宜,為未來美術館擴建的機緣做準備。
北美館認為,重新開館標誌的不是一個里程碑,而是歷史進程中的一個節點,本次的整修建構在過往基礎上,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裡,林平館長期許美術館為能夠承載歷史,又帶領當代的機構,成為隨著環境而改變的有機體,與時俱進。在迎向35週年之際,北美館藉館舍修繕與內部機能重整,既要保留並延展美術館記憶,更要以前瞻視野逐步邁進,迎接下一個三十年。
6月先以備受矚目的第五屆X-site計畫《OO》的戶外廣場藝術裝置展開序曲,作為引領故事起頭的楔子,接著主角《築步‧逐步──重返北美館》上台,娓娓道來北美館的精神與理念,首先開放免費開放的展區一樓與地下室展廳。
打造北美館建築的建築師高而潘曾言:「建築師完成70%,30%就留給藝術家。」將此理念實踐地淋漓盡致的北美館,本次4檔第一階段開幕的展覽中,於B1的兒童教育中心以《建築的70%》展現美術館建築的經歷,模擬高而潘建築師的工作室,搭配互動裝置與攝影、草稿文獻展出,一窺建築師的奇想與日常,更獨家透露北美館的11個建築小秘密!其他最新展覽包含大廳的《讓我們穿透魔鏡,迎向新世界!》、藝術家李子勳充滿奇幻童話色彩濃厚的《異星系》,以及藝術與書的思辨對話《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
以新留舊‧開放互動參與想像
理了館內內部軟硬體,儘管不張狂不耀眼,卻是能觀展過程中創造舒適體驗的重要因素。本次館舍修繕的過程中,開啟了幾扇過往為展陳專業考量而遮蔽的窗子,讓北美館得以舊型新觀,重新看到都市並閱讀山水,甚至觀看美術館中的庭園綠意與彼此。
因應館舍空間的擴增、機能調整與重新定義,也開啟第二入口「南進門導引走廊」迎向群眾。新增館舍「王大閎建築劇場」將成就以建築為主題的跨域展演與教育平臺;尚未開放的三樓前端足以鳥瞰與環視周遭的廊帶空間將釋出予觀眾,重新創造冥想、交流和自主學習的「藝想迴廊」,讓放慢腳步與放空成為生活美學的形式。
7月21日早上09:30,北美館將準時開門,並依週六夜慣例,開放至晚間8:30,北美館的舊雨新知,相揪作伙、早起入場看展吧!
Text / Diane Tang
via / 台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