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有個傳統,每年農曆6月24日關聖帝君聖誕日,是大溪最大盛事,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
今年以《大溪大禧》定名、並以傳統遶境文化為基礎,希望能融合當代文化元素,重新定義大溪迎六月廿四地域型祭典,更邀請各領域頂尖創作者進入大溪與傳統信仰文化媒合,從傳統文化中進行採集再創作。2018《大溪大禧》圍繞著迎六月廿四傳統遶境,拉出為期三週的前祭,從《七月十四日大囍臨門祭》揭開慶典序幕,集結廟會、光影、音樂、市集、劇場等,共同演譯「大溪大禧-一場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
大溪大禧系列活動以《七月十四日大囍臨門祭》揭開序幕,當天下午從大溪信仰地標普濟堂、經過大溪老城區至木藝生態博物館四連棟,重新組合遶境傳統陣容,由大溪普濟堂、在地31個社頭與日本四國Hyoge祭共同出演,加入當代設計的遶境符碼同慶拚場,最後由大溪第一頂神轎乘載著百年關聖帝君壓陣出巡。《與神同巡》一場延續傳統的新遶境聯盟,四點燃炮、神明起轎。
7月14日入夜後由三金音樂人柯智豪領軍,結合台灣最具代表性電子廟宇音樂混種創作組合《三牲獻藝》、台灣土產搖滾樂團《 拍謝少年 》,銀河藝廊、VJ邱智群、李文政等藝術家參與創作,在百年古蹟李騰芳古宅中進行當代演出,並由大溪重量級北管界耆老揭開序幕,嘉天神將團與小事製作共舞。《神嬉舞夜》以傳承百年的信仰為核心,跨越古今的光影聲響齊向傳統致敬。
以設計力辦信仰喜事,承襲傳統同時創新演繹!
邀請長期關注台灣傳統文化價值的創作者,加入遶境傳統再創作的挑戰,如服裝設計師「陳劭彥」為掌管天氣的雷神電母童仔重新訂製服裝、負責裝置創作的「吳孝儒」轉化傳統旗幟意涵,為各隊伍打造可移動的大禧霓虹旗,三金音樂製作人「柯智豪」透過聲音採樣與編曲,將大溪兩代的傳統音樂聲響收錄在樂曲中重新創作。而剛獲頒第29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獎的「廖小子」更擔任大溪大禧主視覺操盤手,以關聖帝君與神龍為主題,在承襲傳統的同時大膽改造關聖帝君的新形象!
在《與神同巡》過後,所有設計師與社頭媒合之作品,將移置武德殿進行「五社五師創新紀錄展」、同時加入獸之森、古蹟燒—大溪特別版、葫蘆剪工作室的迎六月廿四剪紙裝置,搭配博物館夜間延長開館,讓大溪宛若一座山城藝境!
創意大偶與大型歌舞劇輪番上陣,大街小巷都是戲
慶典第二週開始,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劇場「無獨有偶」劇團,以工作坊形式帶領民眾一起「創意製偶」,結合關聖帝君信仰主題,連續兩天進行創意大偶的夕照與夜光遊行,更有不同大大小小的劇場輪番上演,包含由駐地藝術家進行田調、與在地居民攜手共演的大型文化歌舞劇場—「慶公生」。
最後,八月四日至五日,即是農曆六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 關聖帝君聖誕,相關慶典與遶境儀式壓軸登場,民間氣氛達到最高潮,從三獻禮、暗訪到出巡遶境,一系列慶典準備行程,社頭的廟埕夜練、龍陣與將軍等各色藝陣,在在描繪出大溪特有的宗教人文風景。今年《大溪大禧》讓傳統信仰工藝與當代設計走在一起,宗教、地域特色被深化與凸顯,祈願在地文化能量更加突破與創新,寫下台灣民俗信仰與遶境文化新篇章。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主力協辦|大溪普濟堂、桃園市大溪區社團民俗技藝協會
總體策展|衍序規劃設計
劇場策劃|安徒生和莫札特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