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正義,你的想法是什麼,眼前所見、耳有所聞的正義,是否就是真正的正義呢?2017年是台灣解嚴三十週年,在國際上也適逢俄國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一百週年、法國六八學運五十週年,以及推倒柏林圍牆三十週年。儘管八○年代後期發生大量「轉型正義」的解放時刻,今日社會價值的共享、平等與權力資源的公平分配等似乎都仍有待解決。
一場探討正義的藝術展正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穿越─正義:科技@潛殖》主題展覽由黃建宏擔任策展人,展出作品透過裝置及影像媒介的再現,從台灣經驗出發,呼應全球民主化運動及「轉型正義」相關議題,敘事回溯近代國內外著名社會事件及運動的時空背景,並各自提出不同面相與適切的正義想像,同時探討數位網絡科技的演變與這些事件間的密切關係。
展覽邀請到國內外12位(組)藝術家參與展出:卡戴.阿提亞Kader Attia、白雙全、吳其育、咸良娥Ham Yang Ah、哈倫.法洛奇Harun Farocki、致穎&格雷戈爾.卡斯帕Gregor Kasper、徐坦、張紋瑄、陳界仁、黃以曦、黃邦銓、黃漢明。
除了這12位(組)藝術家之外,本展在入口意象及展場一樓走廊也特別與鄭南榕基金會和張永達合作,並梳理國內外重要社會運動事件及全球科技發展的年表,交叉串連出本展極欲聚焦討論的視角,提出對於「正義」和「科技」的回應與思索。
以「穿越」做為透視過去與未來的創作手段
在本展入口設置的作品《南榕的二三事》,重現鄭南榕的手稿史料文件,帶領觀眾重新閱讀他在抗爭過程中,憑藉豐沛的創造力突破政治枷鎖的能量。
藝術家白雙全此次展出的作品《噩夢牆紙》與《封印》,是參與香港佔中雨傘事件的審判過程中,以速寫方式記錄當下的情緒感受,轉化成符號性的壁紙形式,成為日常生活牆面上封存的記憶物件。
張紋瑄虛擬一個評議《國際自殺大賽》的決選會議室,讓觀者轉換為評議員的視角,展開對史實人物的討論及其生命面貌的想像。
徐坦的藝術創作以社會調查為基本方法,《水,地-地盤》透過8個錄像與複合媒材裝置,作為一個持續進行研究計劃的綜合展示。
咸良娥創作形式廣泛地嘗試多媒材應用,《未定義全景》隱含著如何將她對社會的思考置入藝術實踐中。
黃邦銓將錄像作品《回程列車》以5格播放的,讓照片時而像幻燈片一般佇留眼前,時而似電影的動態影像,猶如是一列稍縱而過的列車,成為兩段不同時空的影像家書。
從歷史殖民文化到現代科技所產生的潛殖影響
黃建宏同時觀察到近代全球民主化與自由化下,科技技術的角色不再只是工具,更以「潛殖」的形式支配著人類歷史,以普及、便利的優勢促成全球群眾運動的發起,及人際生活模式的轉變。
藝術家陳界仁擅長運用歷史和影像探討社會議題,本次展出三件作品《十二因緣-思考筆記》、《中空之地》、《星辰圖》,其中作品《星辰圖》探討在科技產業的轉型進化下,被淘汰的低層勞工被監禁於幽微困頓的空間。
德國著名的紀錄片導演哈倫.法洛奇展出《平行Ⅰ-Ⅳ》作品,由四組環繞式的影像裝置,呈現熟悉的電玩場景,搭配著不尋常的角色互動,探究虛擬與真實世界中的差異關係。為深入討論科技影像與正義義的關係,本展特別邀請到哈倫.法洛奇的妻子安傑‧伊曼於10月20日來台,與國內策展人徐文瑞共同帶來一場精彩的講座。
黃漢明的《明年》改編自1961年意識流的電影《去年在馬倫巴》,並在片中一人分飾多角,呼應著性別的框架與殖民歷史的共生關係。
致穎 & 格雷戈爾.卡斯帕的《多哥咖啡》以三個時空向度交互映現,將政治性符碼以及去殖民之多元價值思想作為主軸,開啟後殖民議題的討論空間。
卡戴.阿提亞的創作《反映記憶》拍攝了截肢患者與其在鏡中的假像,強調身體修復與精神療傷的必要性。
張永達將巨量數據轉譯出意象符號的連結,組構成聲音-影像物件式的裝置《媒介翻譯》,讓隱性的資訊系統透過聲音和視覺裝置再現於空間中。吳其育單頻道錄像裝置《反覆驗證》,運用區分驗證碼(CAPTCHA)機制作為創作的基點,探究人類生存與當代生命樣貌之間、自然與人工、真實存在與虛擬網路、時間、記憶與感官等經驗的深思映照。
穿越─正義:科技@潛殖
時間│8/4~10/21,週二至週日10:00~18:00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票價│50元
電話│02-2552-3721
via/台北當代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