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的特色你說得出哪些,美食、天燈還是遍地超商,事實上,無論是哪一種,台灣的「美」其實就藏在你我日常身旁。近日在華山文創園區展出,並預計巡迴全台的《美角|生活中的每一課》展覽,即呈現了近來推動的「美感教育」,展覽內容包括百位師生美感學習者的現場探索以及 8 位年輕美感實踐家的具體實踐,不僅要傳達「美感」教育先從「有感」開始,更要翻轉台灣未來的探索。
希望台灣更美、未來更好的「美感教育」,是將「美」化為具體的經驗、行動與學習,引導台灣的學子在生活中發現美,並將美帶進生活,將美感體驗結合設計思考,透過「做中學」與「問題導向的學習」,將過去把教育等同知識積累轉為跨域統整的能力與全人公民的素養。
「沒有人不愛美。」參與計畫執行的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曾成德說:「與其把美視為智德體群之後,行有餘力才得以學習的『科目』,不如以美作為帶動學習、整合學科為素養的催化劑。例如,『美智』指的是解決問題或洞視問題的能力,也正是當代學習的關鍵能力。」曾成德指出哈佛大學前一陣子所發表的教育白皮書就把如何在科技理工學程中注入此種能力視為當前的任務。
展覽以「美:生活與學習」為核心,從食衣住行等對俯拾即是的周遭事物以及日常生活物件開啟美的感受,傳遞「美感」即「生活」的觀念,點出「美」可以是引領學習的驅動力,由觀察、探索與實作跨越學科領域的界分,成為未來學習與自我學習的利器。
展覽共分為三大區塊—探索、應用、學習,從生活探索到實際應用,最後來到美感學習,一起經歷一場美感體驗之旅吧!
探索
入口處的抽屜牆,是由日常用品排列、歸納所組成的美感資料庫,原來「美感隨手可得。」
應用
八位美感實踐家的作品呈列區,從生活的各個面向:食衣住行育樂,以拆解過後的零件、發想過程的草圖帶你進入作品背後的故事,原來「美感原來如此。」
學習
在這裡你可以從「美感學習工具」了解美感也能像科學一樣被學習,另一個則角落播放三年來美感教育在中學的成果紀錄片,原來「美感人人都能」。紀錄片《如果記憶有顏色》來自偏鄉學校澎湖西嶼國中的林雪倩老師,年年面對上完中學就得離開家鄉求學謀生的同學。於是藉著孩子們天天面對的海洋,展開了敏銳觀察與色彩實驗,讓孩子們手做了一份生活與環境所幻化而成的記憶拼圖,希望遠行的遊子不要忘了家鄉。
桃園市立楊明國中的張素菁老師,則帶領孩子們走出教室,透過戶外的植物採集與跨域實驗的過程進行色彩分析,以科學實驗建立孩子的理性觀察。從植物萃取出顏色的分層關係,孩子們能夠看見自然界中建構顏色有更多可能,培養孩子大膽探索世界的勇氣。
透過觀察、理解與創作,年輕的臺灣學子在美感教育種子老師的引導下,展現自己對於家鄉的顏色、植物的形態、制服的材料、教室的收納、食物與節氣、生活雜誌的製作等等的成果。集「概念」、「教學法」、「課程設計」於一。展覽在教育理念、學習工具、記錄影像、資訊圖像以及生師實驗與專業實踐的成果作品的呈現下開展了一場發現、探索與創造的美感之旅。
《美角|生活中的每一課》美感教育成果展率先於台北華山登場,展期至8月8日。而高雄場次則預計從8月23日展至9月9日。
Info|「美角|生活中的每一課」
台北場/
展覽日期:107 年 8 月 2 日至 8 月 8 日,10:00 - 18:00(免費入場)
地點:華山 1914 文創園區 紅磚區西 5 館(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 1 號)
高雄場/
展覽日期:107 年 8 月 23 日至 9 月 9 日,10:00 - 18:00(免費入場)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B6 展區(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 1 號)
via/美感教育課程課程推廣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