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今年夏天最火紅的戲劇,氣勢如虹的清宮劇《延禧攻略》可望拔得頭籌,如同古裝版職場打怪記,觀眾跟著女主角魏瓔珞走入紫禁城,並闖進姹紫千红的皇室後宮爭奪皇帝寵愛,爾虞我詐的嬪妃之爭宛若現代職場的黑暗鬥爭,光是看主角如何用機智打敗敵人一路過關斬將,就讓觀眾越看越欲罷不能。不過暫且拋開宮鬥劇情,《延禧攻略》在美學風格上的確令人耳目一新,有別於過往清宮劇顯現的艷麗色調,讓人看久會頭昏眼花的審美視覺,製作人于正在視覺畫面上採用了低飽和度的灰色系,將劇集整體調性營造出高級氛圍。
除了視覺美學令人眼睛為之一輛外,《延禧攻略》在服裝造型上也下足功夫,不僅將非遺文化發揚光大,更讓傳承多年的刺繡、點翠、緙絲等古老技藝在劇中有所展現,于正表示《延禧攻略》正式開拍前,團隊參考了大量史實資料,小到一耳三鉗、小兩把頭髮型、絳脣妝,大到服裝設計、場景道具陳設等,盡力讓每個細節都能貼近史實。從原先不被看好到如今成為社群上熱議的劇集,有人說于正這回終於靠著《延禧攻略》裡的考究美學成功幫自己扳回一城,創造出「不于正」的于正作品。
當然,要成就出這部精緻成功,畫面如古典畫風格的戲劇,不光是于正本人的挑剔外,更賴幕後團隊與工藝匠人們的無間配合。身為于正合作老搭檔,出任《延禧攻略》造型統籌的宋曉濤表示,劇組事先徹底了研究乾隆年間的服飾歷史資料,發生當時的服裝造型和大眾印象中艷麗氣派的清宮服不太一樣,更為洗鍊簡約,加上當時滿服漸漸有加入漢化服飾的元素,為此在設計時,她便將戲服融入一些漢人色彩(如:雲肩);而嬪妃們身上所穿的刺繡袍服,則是請來蘇州、北京的繡娘們一一手工製作,在每件素雅簡約的袍服上更顯畫龍點睛效果。
▶揭開《延禧攻略》匠人技藝!璀璨打樹花、緙絲團扇、崑曲等不可錯過非遺文化美學
梳妝指導林安琦表示,劇中所有妃嬪所配戴使用的飾品,像是點翠、燒藍、通草、絨花等,這些都是平時古裝劇少見到的元素,但《延禧攻略》切實復刻了乾隆時期所盛行的裝飾流行文化,這無疑是本劇最具特色的看點之一;宋曉濤補充,儘管大多飾品僅有短短一、兩鐘出現的時間,對比背後費時的製作工程不成比例,然而即使是出現一秒,都讓這份美好技藝得以傳承下去。
▶宮鬥劇中的古典空間設計!《延禧攻略》皇后長春宮、乾隆養心殿重現中式宮廷美學
一耳三鉗
竟然身處珠光寶氣的皇室後宮,該如何從一票佳人中脫穎而出,搶眼的飾品自然成為打扮上最佳利器,自播出後,不少觀眾發現劇中妃嬪們耳上皆紛紛掛著三串耳飾,其實這正是滿人所遵循的傳統「一耳三鉗」,被選入宮的后妃們皆得好好依循這項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裝扮習俗。
兩把頭、通草绒花
不同於《甄嬛傳》裡示人那媲美瑪麗安東尼瘋狂頭飾造型的大拉翅,《延禧攻略》在髮飾上可說是還原了當時真實的扮相,不再讓慈禧年間才會出現的大拉翅提前穿越。取而代之的是辮長盤髻而成的兩把頭,而劇中由秦嵐所飾演的富察容音皇后,也還原了歷史記載的溫柔嫻淑人物性格,平日節儉質樸的皇后,不愛華貴珠翠珍寶,而是使用通草絨花作為日常頭飾,絨花取其「榮華」諧音,不僅寓意吉祥如意,其低廉的造價加上秀雅質感,也讓當時後宮仕女們紛紛仿效。
絨花是南京傳承千年的手工藝,又被稱為髮髻上的南京,這項從唐朝流行起的風雅,最早只供宮廷享用,匠人需把蠶絲染色成彩線後,用細銅絲捲成線條,最終再經過塑形造花,常用於表現花卉和鳥類。因其手法特殊直到現在都無法機器生產,僅能用純手工製作,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至於劇中的絨花頭飾,則由絨花工藝大師「南京最後的絨花匠人」趙樹憲所打造,此次為劇組設計出19款絨花造型,包括菊花、福壽三多、搖錢樹等均是參照故宮博物院館藏實物後一一手工製作。
絳唇妝
對初看劇集的觀眾來說,妃嬪們那明顯呈現外淺內深的唇色模樣,看似如近年來流行的咬唇妝,其實不然,而是從清朝流行的「絳唇妝」而來,重點在上唇幾乎不上色,只點綴在非常接近內側處,而下唇也只畫上一半,讓雙唇外型看來如櫻桃般小巧精緻。
雲肩
在服飾上,劇組還原了后妃平時穿戴的禮服、吉服、常服和便服樣式,每款皆由匠人們精心打造,在色系上不以五花八門色彩爭艷,改採淡粉、淺紫、青藍和米白等淺色系作為衣袍主色調,然而乾隆時代的服飾其實較為樸素,于正對此便說明若真的依照當時造型一一比照還原,相信觀眾也會覺得太過單調無聊,為此,在負責造型統籌的宋曉濤掌握下,也加入了雲肩、領約等服裝配件道具,並在古典美學中注入現代美感,打造出不落俗套的華服。
雲肩在劇中妃嬪妃造型中甚是搶眼,這項漢裝才有的服飾文化,在清代期間多被拿來做為獨立裝飾之用,但雲肩搭配旗裝這樣滿漢混搭的樣式,要一直至道光皇帝期間才開始漸漸流行,像是戲裡高貴妃那襲以白珍珠串成的貴氣雲肩,即是仿照慈禧太后造型而來。
文字:Cathy Wu
圖片來源:微博、愛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