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荒涼人間地,斜陽孤鳥來...台灣電影圈最奇特的風景之一:傳奇影癡李幼鸚鵡鵪鶉

荒涼人間地 斜陽孤鳥來 李幼鸚鵡鵪鶉--傳奇影癡與時俱狂

台灣的影展活動上,經常可以看到一朵浮雲流連,那是台灣電影圈最奇特的風景之一:影評人李幼鸚鵡鵪鶉頂著招牌蓬鬆亂髮,輕飄飄地穿梭在趕集似的人群之中,看似格格不入、卻又那麼理所當然……..

 

40多年來,李幼鸚鵡鵪鶉就這樣特立獨行地遊走在一部又一部的中外電影之間,他是台灣影展咖心目中「最難忘的影評人」,作家李昂則形容,「電影簡直是他的生活、生命全部」。是的,李幼鸚鵡鵪鶉對電影的熱愛超越世間絕大多數的追求,不用手機、沒有電腦,靠一部傳真機和郵政信箱與世界保持聯絡,哪怕週遭世界物慾橫流,憑著零星演講和講課收入過活的他始終無動於衷。2011年,台北電影節將第一屆《卓越貢獻獎》頒給了李幼鸚鵡鵪鶉,也算是為他一生「影痴」風範做了最佳認證。

 

文學與小劇場,還有電影的魔幻青春

李幼鸚鵡鵪鶉原名李幼新,因跟家中飼養的鸚鵡、鵪鶉、小白文鳥情感深厚,又想飛離原生家族,遂脫離本名。原先想取李幼新鸚鵡鵪鶉,但戶政事務所認為7字太長,歷經波折後,終於成為雲中遨遊的鸚鵡鵪鶉。

 

雖然未有正式記錄,李幼鸚鵡鵪鶉大概是台灣看過最多電影、寫過最多影評的人。70年代李幼鸚鵡鵪鶉大學時期,受到歐陸文學啟蒙,從巴爾札克、福樓拜、左拉、莫泊桑,一路讀到催生存在主義的紀德及沙特。他也貪婪汲取前衛荒謬劇本,並忘情於小劇場,結識一票劇場同好與創作者,如蘭陵劇坊成員金士傑、杜可風等人,導演蔡明亮也是在此時認識。

 

同期間,歐美影壇大師輩出,文藝青年碰面必定暢談雷奈、費里尼、柏格曼、安東尼奧尼。一群電影同好組成電影放映會,無論在西門町台映放映室或劇場人合租的公寓,都定期放送最前衛的海外拷貝電影。當時來往的青年學子中有舒國治、馮光遠、韓良露、林洲民等人,日後在藝文圈皆有一席之地。

 

青春正盛,一群文青們光看電影仍無法宣洩心中悸動,紛紛執筆論述,投稿各報章雜誌發表。李幼鸚鵡鵪鶉也從那時以李幼新或筆名「青藍紫」、「荷&菊」發表影評。至今40年過去,當初的電影放映會只剩他一人仍堅持不懈,對電影懷抱激情未消減,還愈發濃烈。

 

以筆為先鋒寫岀臺灣電影的百花綻放

李幼鸚鵡鵪鶉第一本著作《名作名著》在1977年推出,首開先河收錄改編自文學名著的電影作品,並偷渡自己的創作與評論。當年以嶄新的切入角度,出版後也帶來熱銷。後續他又推出《影壇超級巨星》及《威尼斯/坎城影展》,一下子打開國人藝術電影視野。

 

但他至今仍餘憤未消地表示,80年代台灣電影吹起新浪潮,楊德昌、侯孝賢數部傑作竟然未獲國際影展認同,這也讓他打消出版影展後續著作。並且以筆為戎,為新浪潮電影平反發聲,多年後這些作品也獲得遲來的肯定,證明這位影癡的慧眼獨具。

 

90年代戒嚴後,李幼鸚鵡鵪鶉率先開啟同志議題,出版《男同性戀電影…》,成為性別議題的旗手之一。在台灣仍視奧斯卡為主流時,他就把威尼斯與坎城影展介紹給這塊土地。在鄉土語言仍被邊緣化的80年代,以一個外省人姿態,在金馬影展偷渡「台語片的回顧」。

 

平常謙虛地近乎自貶的李幼鸚鵡鵪鶉說,自己其實沒才華。「我珍惜的其實是創意,而非才華。」他借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曾說,「第一有兩種,最先與最好」。他自謙說「我不是最好,但用創意做到最先。」然而,導演是以影創作岀臺灣電影榮景,而李幼鸚鵡鵪鶉則以筆為先鋒將世界電影引介至臺灣,再用文字將臺灣電影推上百花綻放。

 

看透一切真假的寂寞影評人

李幼鸚鵡鵪鶉看遍電影,從戲裡看岀人性,他的影評不純是單對電影本身的評論,也時暗渡陳倉「偷渡」其它社會議題。「我身上有很重的外省標籤。」李幼鸚鵡鵪鶉從小成長板橋林家花園的眷村,負面的記憶多過於快樂,看盡眷村族群間的相互欺凌,猶如荒謬的戲劇文本。他回憶,林家花園主人提供土地,收容1949年流離失所的來台難民。但同樣借住的國民黨幹部,卻嫌棄軍眷不衛生,要求林家主人驅趕一百多戶軍眷。「但林家小老闆卻仗義直言:『要趕就先趕你們!』」李幼鸚鵡鵪鶉說這個風範不只跨越族群包容,更堪稱是反霸權的先驅。

 

「我從電影中體會,人類社會中惡也有善的一面,反之經典的電影也會有瑕疵。」善惡並非黑即白,就像《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警總特務唱著「紅豆詞」,扮演統治者的無情工具,私底下也是滿腔文藝。或如《海灘的一天》,父親要求女兒接受古典樂薰陶,但自己卻是偷情違背倫常禮教。

 

李幼鸚鵡鵪鶉不只看透善惡,也看穿真假。他談到蔡明亮《無無眠》,安藤政信在澡堂中仔細清洗身體,但卻未翻開包皮清理,似真實假。而天橋上李康生戲劇化的緩步前行,其實節奏與片中步調一致,似假實真。

 

從同性包容中啟蒙同志情

面對外界,李幼鸚鵡鵪鶉從不隱瞞自己喜愛腰細貌美的男子,對他而言那是一種無法企及的嚮往。他說小時候曾經很喜歡女生,但國中念了全是本省子弟的學校,因不懂台語常被逗弄,於是常暗地回以小奸小惡,但畢業才發現同學們對他很友善,讓他如喬萊特電影中的角色,犯下錯誤,就一輩子帶著贖罪。

 

進入男校建中,他性情反轉,全心接納所有同學,「同性戀可能在那時啟蒙,但當時自己還不知情。」李幼鸚鵡鵪鶉大學聯考失常,準備重考過程中,又染上嗜睡爆食的怪病,當時陷於身體肥胖的憂鬱,觀察其他18歲男孩青春胴體成為一種嚮往,「從此迷戀細腰男孩子,三島由紀夫喜歡肌肉男,我是剛好相反。」

 

他重考至中原物理,再輾轉來到淡江法文,因此遇見生命中的孽緣。他愛上一位大眼如港星莫少聰的同儕,兩人無話不談,但同學得知對方性向後想治療他,勸說不成又訴諸暴力,最後那個男孩為了躲避他而開始曠課,最終導致退學。

 

用裸體創作宣洩內心慾望

雖然內心愛著男性,但李幼鸚鵡鵪鶉從未合宿,也免服兵役,直至29歲仍未見過男性裸體,由於多年來維持處子之身,他厭棄、甚至對自己的處子之身感到憤怒,於是興起用自己的裸體創作,在夏日游泳池畔,一面欣賞美好的男體,一面把自己曬得黝黑,然後效法日本導演成瀨巳喜男的代表作《浮雲》,在固定的鏡位,以隔間、扇屏、門廊讓將角色框於景中,傳達豐富的多層次空間,李幼鸚鵡鵪鶉則利用相機框住自己的身體,偷渡凍結的青春,宣洩慾望。

 

觀看與被觀看的二元對照,是李幼鸚鵡鵪鶉影評中關注的焦點。他最喜歡的法國導演雷奈,曾在電影《天意》當中安排主角左手拿著鏡子,映照出自己老態的彩色身影,而右手同時拿著妻子年輕的黑白遺照,形成一種超越時空、生與死、虛與實的合影;同樣的手法被李幼鸚鵡鵪鶉用於生活中,「我在拍攝家中鸚鵡鵪鶉時,也會把牆上貼著過世小白文鳥的照片,跟著一起入鏡。」

 

從二元對立走向融合的美麗世界

李幼鸚鵡鵪鶉從真實人生的二元對立中,也辯證出合一的哲學觀。他過去自認為同性戀,但近年才發現可能走錯房間。「因為不論是同性戀或異性戀,都需要身體的介入與被介入,但對我而言並不重要。」

 

李幼鸚鵡鵪鶉體會超越性別的二元性別論,讓他觸碰身而為人的原型,更擴展出對非我族類的包容。他關注被邊緣化的族群,早在世人推動女權、同志權等議題時,他就超前的倡議動物權,甚至為此長年茹素。

 

「因為長年對身體的自暴自棄,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你會更去體諒每種族群。」他自嘲這是心理變態後的收穫。當李幼鸚鵡鵪鶉以貶抑自我的口吻訴說時,彷彿與他曾在影展錯過的電影《帶我去遠方》重合。如同想去色盲島找朋友的女主角阿桂,因生理缺憾反而見到常人無法感受的綺麗彩虹。而李幼鸚鵡鵪鶉也以他的處子之眼,領著我們窺見萬物平等的美麗他方。

 

※本文由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3月台灣上映!「五郎」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打造跨國美味冒險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3月台灣上映!「五郎」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打造跨國美味冒險

熱播13年的國民美食神劇《孤獨的美食家》,推出集大成輝煌之作《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並將在3月14日於台灣上映。

開播至今已達13年的《孤獨的美食家》,最早是由久住昌之原作、谷口治郎作畫,於1994年開始連載的漫畫。從2012年拍攝成電視劇以來,已經累積11季劇集、12集特別篇,可說是日本最長壽的美食劇集。而這部紅遍海內外的美食神劇,如今終於以《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跟觀眾在大銀幕見面。

國民美食神劇首度電影化

本作透過往返於各個城市的進口雜貨商人「井之頭五郎」,每當辛勤工作之後,總會在內心吶喊「肚子餓了!」然後趕緊找到一間偶然路過的餐廳用餐,並沉浸在努力工作後,享用美食的幸福時光當中。與一般戲劇作品不同的是,本作雖然沒有衝突萬分的戲劇化轉折,主要專注在刻劃五郎於各個餐廳品嚐美味佳餚的過程,然而他西裝筆挺、手拎公事包,透過豐富內心戲、對美食的強烈直覺、大膽的飲食風格,在不受任何人打擾、自由享受美食的情況下吃遍大街小巷,也無比療癒觀眾的身心靈,更對角色產生共鳴而沉迷其中,因此蔚為熱議話題。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適逢播出本劇的東京電視台開台60週年之際,製作團隊順勢推出這部最新電影版作品,不論製作規模與敘事風格,都將與戲劇版截然不同,更像是一部主角「吃爆全世界」的美味之旅,足跡將遍佈法國巴黎、長崎五島群島、南韓巨濟島和東京。而且相較於戲劇版,電影版的敘事將充滿高度戲劇性,並以貼近現實生活的幽默與台詞來提升喜劇效果。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而本片也因為松重豐的號召,齊聚豪華演出陣容,包括內田有紀、磯村勇斗、村田雄浩、鹽見三省、杏、小田切讓、遠藤憲一,以及曾演出《梨泰院Class》的韓星劉宰明特別加盟。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

值得一提的是,松重豐這回更一肩扛起《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導演、編劇、主演工作,尤其他在這13年來,自始至終支撐著本作,深深了解作品的世界觀,成為他出道40餘年首度自編、自導、自演之作。他回憶這次將作品「放大」成電影版的過程:「如果我沒記錯,應該是拍攝電視劇第十季的2022年夏天。當時,長期參與系列作的製片人和工作人員因調動或轉職,讓人擔心沒人能綜觀全局並指引未來的方向。這讓我想到,既然正值十週年,為了測試這部作品是否還能繼續、有更大規模的發展,我決定展開動搖根基的挑戰。基於這樣的想法,我選擇『電影化』這個方式,雖然並不確定本作的內容是否適合改編成電影,但希望能藉此進行一次重構。」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獲金獎名導奉俊昊啟發

尤其松重豐是本作唯一的常駐主演,這讓他產生一種責任感:「基於對未來發展的考量,我開始思考誰適合當導演。」而他最一開始,就是想找《寄生上流》奧斯卡金獎名導奉俊昊執導,他對此表示:「考慮到本作不僅在日本、在東亞地區、尤其是韓國都頗受歡迎。我也曾在多次赴韓取景時感受到觀眾的熱情,於是我便想到了奉俊昊導演。恰巧,我和他之前在《東京狂想曲》中的〈搖晃的東京〉短篇合作過,覺得如果他能將這部作品『烹調』成電影,會非常有趣。」

松重豐甚至還親自寫信給奉俊昊提出邀約,只可惜對方回覆時間因素無法配合,但這也開啟他不同的思考:「我和事務所社長談起這件事,隨口說了一句:『要不乾脆我來當導演?』這就是最一開始的狀況。」他並補充:「之後,我並沒有太在意自己說話的分量,就順勢寫下了一份劇情大綱,拿給正在拍攝第十季的工作人員看,跟他們說:『我打算以這份大綱來拍電影,大家覺得怎麼樣?我打算自己當導演。』結果他們回答:『我覺得不錯,一起做吧。』」而這也成就出本片最一開始的面貌。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劇情大綱

本片劇情描述從事進口雜貨銷售的井之頭五郎(松重豐飾演),是個喜歡在工作之餘到處品嚐美饌的老饕。只要肚子一餓,就會秉持「吃飯皇帝大」的信念,拋下一切直奔周遭的餐廳食堂大快朵頤。他最愛享受用餐時不被人打擾,細細品嚐料理的美好時光,更愛在內心自言自語品評美食滋味。這回,他接到前女友的女兒——千秋(杏飾演)的委託,前往法國拜訪千秋的祖父一郎(鹽見三省飾演),並要幫助一郎找出童年時曾喝過的湯頭食譜。儘管線索相當稀少,五郎依舊踏上尋找「究極湯頭」的旅程,足跡遍及法國、南韓、長崎和東京。不過在這趟旅程當中,他卻意外捲入到一場更大的風暴當中⋯⋯。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資料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的經典鉅作《風之谷》,將在3月6日首登全台大銀幕!片商也宣布和Pinkoi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紀念票卡樣式有「娜烏西卡飛行員」及「究極的王蟲」兩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極具收藏價值,已於Pinkoi限量開賣。

《風之谷》首度登上台灣大銀幕

名列「影史百大動畫」的吉卜力神作《風之谷》,更是「吉卜力三巨頭」宮﨑駿、高畑勳、鈴木敏夫這三位日本動畫界巨擘「夢幻聯動」的合作起點。當初鈴木敏夫任職動漫雜誌《Animage》副總編輯,因採訪工作結識宮﨑駿、高畑勳,先是促成《風之谷》原作漫畫在雜誌上連載並大獲好評,又說服高畑勳擔任該片監製,讓宮﨑駿無後顧之憂全力衝刺《風之谷》動畫,電影上映後獨特的「腐海」設定敘事風格和深刻的環保哲學,獲得極高人氣及評價,使得吉卜力工作室在隔年1985年成立,陸續誕生同樣膾炙人口的《天空之城》、《龍貓》、《神隱少女》等吉卜力經典之作。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久石讓首度操刀宮﨑駿動畫配樂

宮﨑駿執導的動畫電影配樂向來由御用配樂大師久石讓操刀,而40年前慧眼識英雄的就是《風之谷》監製高畑勳,他起用當時還沒沒無聞、年僅30歲出頭的久石讓,兩人邊討論邊製作音樂,最終譜出適合這部磅礡作品的熾熱曲風,特別的是,原聲帶裡令人印象深刻的「啦啦啦」童聲,是由久石讓年僅4歲的愛女藤澤麻衣獻唱的〈娜烏西卡安魂曲〉,搭配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引發不少觀眾共鳴感動落淚,蔚為經典。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描述自然資源受嚴重破壞、人類文明毀於一旦的戰後腐化世界,由於地表被劇毒腐海所覆蓋,人類只能在被汙染的大地及巨型昆蟲威脅下求生,唯有「風之谷」因海風吹拂而不受腐海之毒侵擾。擁有獨特溝通能力的風之谷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到腐海探險,某天,多魯美奇亞帝國的運輸機墜毀於風之谷,上頭載著千年前毀滅世界的生化武器「巨神兵」,讓風之谷頓時捲入爭奪巨神兵的戰爭中,為了人類與世界的存亡,娜烏西卡必須挺身而出。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典藏預售電影套票限量開賣

而這部吉卜力經典動畫鉅作《風之谷》,即將在3月6日首度全台盛大上映,片商甲上娛樂和Pinkoi也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內含2張電影交換券和2張限量復古紀念書卡「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售價760元,已在Pinkoi獨家開賣,2月17日前購買套票再加贈「腐海植物的實驗室」限量早鳥書卡1張,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