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這座城市很適合創意滋長,因它的包容性與獨創性形塑了城市的風格,大資產家與小新創家各自在這座城市用自己的文化找尋美學,2018台灣設計展集結許多創意人士與策展人的獨特觀點,找出屬於台中的設計精神。
位居台灣中央位置的台中,從最早結市的葫蘆墩(豐原)到台中火車頭(站)的興起,以及台中港的開鑿,交通建設影響台中市中心的遷移,也影響產業結構轉換,台中自然發展成中部五縣市的核心,除了扮演南來北往的樞紐,位居山林與海洋之間的地理,使其肩負起東輸西送的轉運手;而在這複雜的十字交叉裡,台中也成為「島內」與「島外」文化的大熔爐。最鮮明的例子,就是戰後美援年代,美式文化在台中登陸,一時間台中人瘋起了漢堡、民歌與街舞,習於新文化與新事物的刺激,台中已鍛鍊出超強的包容力。架構於高度複雜的背景,要談論台中的「設計」於是變得不那麼簡單。
島內與島外的文化熔爐
當台中市中心由北向南轉移,爾後又西進到七期重劃區,至2010年台中縣市合併升級為直轄市,原本熔爐色彩就很濃厚的台中,在短短五年內移居人口又大幅增加,躍升成為台灣人口數第二多的大城,更突顯了這座城市的「共構」性格。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台中為六都之中相對年輕的城市,而它卻成長得太快又太大,以至於這座城市奮力脫胎換骨同時,遺留了許多未完成與待處理的混亂,創意工作者費勁思考著,試圖運轉出一套系統,而構築了台中設計的新樣貌。
拉開台中設計精神的軸線,不得不說,台中提供了一個很適合創意滋長的自我表述。就像在整齊劃一的田間,你只能得到一個蘿蔔一個坑的作物;可要是走進迷宮般的森林,從地衣到樹冠的高大與微小、泥地與岩礫、新芽與腐物⋯⋯這座城市能夠養育出如此豐富多樣的設計生態,部分可歸功於此。
沒有包袱的建築輪廓
提及台中的設計地標,十之八九回答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然而在建築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是「自由」的精神。創建於戒嚴時代的東海大學,以相對不理會政治的自由派作風聞名,不僅造就了現今檯面上許多思想前進的政經人物,同時也培育出一群台灣建築史上最嚴肅卻又最愛做夢的建築師。
從陳其寬與漢寶德的相承,開枝散葉的中生代建築師,儘管許多都已往異地發展,但他們在台中留下的作品,卻標記著台灣建築的發展進程。在東海大學校園有楊家凱的綠屋頂系館,在市政路上有林友寒的冷酷清水之屋,在進化路街角有廖偉立的飛行船教堂,大里市井則有江文淵的當代寺廟,而大肚山上也有羅曜辰的鋼鐵建築⋯⋯基於本地人已經玩到如此精彩,以至於資源豐富營養的巨大化國際建築,如伊東豊雄的台中國家歌劇院、安藤忠雄的亞洲現代美術館等,才能在這塊土地上拔然而生。
探討建築背後的歷史、街區、環境等議題,與其說台中是建築的實驗場,不如說台中是一座地形最多變的賽場,同時具有城市與鄉間、高山與海濱、城市與曠野,老住宅聚落包夾著商業與辦公大樓,簇新的計畫區裡混著歷史建物,完成與未完成或無法完成的項目,交雜在這座城市裡,像是給建築師出了多道難題,而建築師肩負先鋒者之姿,為這座城市打造建築美學之路。
從傳統產業拔生的創新
與其他城市最為不同,台中是台灣傳統產業的大本營,於日治時期有東勢林業奠定的根基,加上六○年代後台中港與工業區建設,台中由農業轉型為加工出口模式,一時間小工廠如雨後春筍,發展出聞名世界的工具機與零組件聚落。而到了八○年代,產業再次轉型為高科技。
集浪漫的思考與理性的技術於一身,這特質最直接顯現在建築與工業設計上。這裡有聞名全球的腳踏車大廠「捷安特」、震驚豪宅建築界的品牌「龍寶建設」、數一數二的木構造研究公司「考工記」、堅強的清水混凝土工程團隊「清水建築工坊」、自創自造的本土木家具「有情門」,以及像是新一代的「ChiHong」、「路力家器具」、「Studio Lim」等,在設計產業背後支撐的,多多少少都有來自製造業的基礎。無論從地理上來看、城市的發展來看,台中其實相當能夠作為一個支點,發展各式各樣的事物,而如何把台中世界工廠的角色,轉化成為設計產業的強力後盾,這也是台中設計產業最期盼的未來。
從消費文化熟成的美學
擠進人潮洶湧的一中街或逢甲夜市,在閃亮刺目的招牌燈與轟然炸耳的叫賣聲下,噱頭較勁的平價餐飲,可感覺生猛創意的暗潮洶湧。數十年前,有「春水堂」擔綱先鋒者掀起前所未有的泡沫紅茶文化,數十年後有「鹽之華」與「LeMoût樂沐」等頂級餐飲,推動著高端精緻飲食潮流,而靠著一顆銅鑼燒或一家小餐館發跡成餐飲集團的神話時有所聞,這鼓舞著志於餐飲創業的年輕人不斷投入,造就台中飲食文化求新、求變、求話題的大無畏性格。
在前衛性格底下,台中卻仍然保留了許多不可替代的飲食傳統,最鮮明可見就是在中區自由路上,招牌琳琅滿目的太陽餅店。在中區、豐原、清水、沙鹿、大甲等地方,遺留著許多古老的餅家,不少歷史可溯源至清朝年代,過去糕餅文化依附著廟宇信仰衍生,但是這項飲食傳統在台中卻很早便獨樹一格,也造就了「糕餅之都」的美名。
在消費文化中熟成的美學,像是顛覆傳統糕餅店的「日出宮原眼科」、開在百貨公司裡的「第六市場」等,這些都應證了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主持人邵唯晏所言:「台中的工作步調和調性雖為一線城市的規格,但在城市的各角落還是充斥著對生活品質追求而產生的各種可能的事件(event),形成一種相互共構而互利的整體。」
新創世代的翻轉
透過大資本家的視野,台中逐漸有了國際城市的輪廓,可是新世代的資本家或是獨立設計者卻早已找出自己的語彙。開在中區的風格小店、審計新村的青創品牌、模範街周遭的設計師商店等,大夥努力做出自己要的味道與風格。另外,還有一票在巷弄裡攻防游擊的創意人,他們把產地、餐桌、料理、市集、出版、工藝玩在一塊兒,像是備受讚譽的「松鼠」、「大好青空」、「島作」等市集,參與成員不少都是來自中部地區。
綜觀台中老字號的設計公司「美可特」、「種籽設計」或「實心美術」,會發覺台中設計業通常不會只玩平面,從視覺涉入到形象、包裝、廣告、店鋪,乃至於產品開發、行銷創意、經營模式⋯⋯這些都可能是設計必須討論的範圍。分工不明某種程度意味著跨界的可能,從小而美的攤車到浮誇的主題餐廳、樣品屋、招待會館,都可見台中設計業與在各行各業有著獨特的相生關係。
或許是轉運站、中性、混種等特質,此時此刻的台中仍然處於一種漂浮未定的狀態,而台中的過度奔放與勇於嘗試,帶來無可預期的未來想像,備受關切的交通、治安、環境等議題,台中也努力嘗試找出解決之道,可為其他城市提供發展的借鏡,不啻是一本好的城市美學教科書。
台中設計精神99+1關鍵詞
# 綠川
用河川整治翻轉中區,打造全台最美的人孔蓋與河川品牌。
#台中國家歌劇院
遊走曲線音弦的迷幻之旅。
#林獻堂-環球遊記
台灣最早的世界遊記。
#玖壹壹
RAP也可以很台!
#逢甲夜市
全台最有創意的夜市,用味蕾來體驗台中的人情味。
#媽祖遶境
一生的信仰,年年的朝聖,全球的盛會。
#糕餅文化
不斷隨時代設計創新的味蕾記憶。
#珍珠奶茶
1983年在台中四維街搖出世界珍奶的渴望。
文:李佳芳
圖片提供:台中市政府